大魏芳華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十匹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西風緊 本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十匹關

    ,最快更新大魏芳華 !

    “轅關破了!”一早太傅府就收到了急報。

    洛陽八關,司馬懿了然于胸,但仍然習慣性地看了一眼木案上的地圖。旁邊站著司馬師、鄧艾、司馬孚等幾個人。

    轅關在嵩山中,從許昌到洛陽最近的路、便是走轅關,整體方位幾乎是一條直線。

    但是在場的司馬懿、司馬師、鄧艾三人都不著急。因為轅關在山溝里,那條路蜿蜒盤旋、起伏極大,非常難走,趕時間的商賈可能會選那里,但是大軍走轅關還不如繞行。

    顯然司馬懿和鄧艾,都不認為這是叛軍主攻的方向。

    听了奏報,轅關丟得卻是十分可笑。

    司馬懿早先就猜測,叛軍孤注一擲、直接進攻洛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便派人去各個關口督軍,提醒守軍、要防備敵軍裝作潰兵騙開關口。

    哪料叛軍一部到了轅關,許諾給守將五十匹絹,那蠢材就把關給賣了!

    洛陽八關最險的關、就值五十匹絹。以後轅關、不如改名叫五十匹關。

    鄧艾以前與司馬師很合得來,但這回顯得十分沉默。司馬師終于開口道︰“叛軍還真會直接攻打洛陽阿?”

    司馬懿點頭道︰“對。以最近秦亮的行事來看,極有可能,不能以常理度之!”

    昨日洛陽城門關閉之前,司馬懿還收到了一個消息,叛軍已到了皋關(虎牢關)。但這一切全是迷惑人的佯攻。

    皋關守軍有人把叛軍將領認出來了,是令狐愚的手下、兗州的武將馬隆,帶著一群兵屯就敢來打皋關,佯攻也是個不怕死的。

    司馬懿終于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指著地圖道︰“伊闕關(龍門對岸)。”說罷轉頭看向鄧艾。

    鄧艾點頭道︰“僕、僕若是秦仲明,也必走伊闕關,且、且不應分散、兵力。”

    在司馬懿、鄧艾跟前,秦亮那些佯攻的伎倆,完全起不到任何效果。只有庸材、才會相信叛軍三面圍攻洛陽周邊的假象。

    與此同時,司馬懿要干嘛,秦亮估計也猜得很穩,因為幾乎沒有給司馬懿選擇。

    秦亮先手這麼逼迫,一點喘息之機都不給,司馬懿只能調集主力出城大戰。他不可能守城的,洛陽十二道城門,不僅不好守,而且幾乎必然有人想開門!

    此時此刻,任何計謀都不管用了。

    因為叛將秦亮的腦子有𢜒!洛陽剛剛發生大事,此賊便完全沒有商量的意思,莫名其妙地馬上起兵、速度快得驚人;然後從揚州一路殺來,守許昌攻許昌,守洛陽就攻洛陽。司馬懿的任何計謀、勸說都不管用,只要司馬懿不出城,判軍便一定會直接兵臨城下。

    司馬懿對護軍將軍司馬孚道︰“三弟去要一份詔令,向諸將展示。此役若勝,眾將皆有平叛之功,部曲將及以上武將,全部封侯!然後開城東的常滿倉,所有將士皆有封賞。”

    司馬孚怔了一下,拱手道︰“喏!”

    中外軍的將軍當然已經全部換了,司馬師是領軍將軍、司馬昭是武|衛將軍、司馬孚是護軍將軍。中層將領,但凡與曹爽有點關系的,也全部換了。

    剩下的人,因為時間來不及,只能通過許諾封賞來拉攏。如此做了之後,軍隊還是有問題,只是盡可能地避免了臨陣倒戈、嘩變。

    但是沒有辦法,叛賊根本沒有給司馬懿時間。從得知淮南反叛到現在,也才半個月左右!

    司馬懿忽然又想到了一個法子,那便是皇帝曹芳。

    他的眼前,頓時浮現出了一張年輕的臉,今年便要實歲十四歲的曹芳、個子已漸漸長高。

    曹芳做了七八年皇帝,從來沒掌過權、顯然也對治國一竅不通。但就是這樣半懂不懂的年輕人,真有可能做出一些讓人始料未及的事。

    就像曹芳非要學騎馬、要學劍術,大臣們怎麼勸也不听。意識不到後果的人,有時候反而不是那麼可靠。

    曹芳強行要學那些東西,一個十幾歲的人揣著什麼心思,能瞞過司馬懿?

    于是司馬懿想來想去,還是打消了帶皇帝御駕親征的念頭。本來軍心就不穩,到時候萬一這小子受了委屈和驚嚇,在大軍中亂喊亂叫,那就徹底完了!

    司馬懿便轉頭看向兒子司馬昭︰“大軍出征之後,子上留守洛陽,看好司馬門。”

    兵都帶走了,洛陽城門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皇帝。

    司馬昭揖拜道︰“兒遵命!”

    就在這時,有奴僕走到門口道︰“衛將軍求見。”

    幾個人頓時相互看了一眼,此人不是在襄城嗎?

    司馬懿道︰“叫他進來。”

    衛風塵僕僕的樣子,進門便拜道︰“桓範,桓範在叛軍中!”

    司馬師輕聲道︰“文欽也在。”

    司馬懿不禁看了兒子一眼,原來以為兒子的眼線很廣,但如今看來、似乎很多事都沒察覺!

    桓範與文欽是怎麼與秦亮搞上的?這些事,簡直想破頭、都讓人想不到。

    起初司馬師的判斷是,秦亮對于司馬家還不太可靠、但必定與曹爽府離心離德了。結果呢?桓範、文欽這些曹爽的黨羽,從洛陽徑直跑到了淮南,這麼短的時間、幾乎是毫不猶豫才能做到,他們沒有事先勾結?

    衛道︰“叛軍來到襄城城下,出示了潁川郡守的印信,桓範也拿了大司農的印信上城。賊人在城下喊話說,屯田校尉不認大司農的印、也不認郡守的印,難道只認司馬家私人嗎?”

    衛喘了口氣道︰“僕見勢不對,那屯田校尉要降,且襄城全是屯田兵、都歸大司農管。僕便下了城,趁機從城西先走了。”

    其實就是逃跑,但衛沒有直接投降叛軍,還想著回來,已經算比較可靠的人。這種時候,司馬懿便不怪罪,說道︰“汝仍領原來的人馬,到營中任職。”

    衛喜道︰“僕拜謝太傅。”

    司馬懿回顧左右道︰“叛軍已經在拿襄城、郟縣等地了,果然是走伊闕關。”

    幾個人陸續附和道︰“太傅英明!”

    伊闕關確實是叛軍最好的選擇,輜重走潁水入討虜渠、然後進入汝水,再沿著汝水北上,水路並進,道路也很好走。到了梁縣之後,往北走不了多遠就到了伊水,橫渡伊水佔領新城縣等地,便可進逼伊闕關。

    伊水上游不好守,尤其是在枯水季節。所以在洛陽南部對敵,一般是去汝水上的廣成關;來不及去廣成關,最好的選擇是在伊闕關。漢末那些人為了抵擋黃巾軍,在洛陽附近設八關,不是沒有道理。

    但南部地形並不算險要,與嵩山的轅關、東門戶的皋關(虎牢關)不可相提並論,終究還是要在戰陣上一決勝負!有𢜒的秦賊顧頭不顧尾、就是奔著拼命來的,不跟他拼都不行。

    司馬懿把目光從圖紙上挪開,抬起頭時,頓時看見了窗外|陰雲密布的天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魏芳華》,方便以後閱讀大魏芳華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十匹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魏芳華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十匹關並對大魏芳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