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

第三十二章 喜聞樂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西風緊 本章︰第三十二章 喜聞樂見

    得到了孫禮的一句“諸軍應勤于操練”,秦亮就可以干事了。

    孫禮帶到壽春的那幫人,多達數千,由中外軍和稱為“莊客”“門客”的私兵組成,整日在壽春城里,既不種地,也沒怎麼訓練。

    秦亮留意觀察過,那幫人一般就在刺史府和城中軍營里溜達,干些隨駕出行壯聲勢、站崗、巡邏的事之後,便是閑散地干著打造兵器箭矢、修牆補房之類的雜務,偶爾才出操。

    作為刺史的參謀長,秦亮當然應該制定訓練計劃、部署諸具體事務(按照秦亮自己的理解)。

    魏國最精銳的中外軍吃得也不怎麼好,主要是米麥粟等主糧,肉蛋很少,所以他們的飯量很大,要是運氣不好、遇到個武將克扣軍糧,說不定偶爾還要餓肚子。而私兵則是惡霸地主犬養的打|手組織,待遇稍微好點,饒大山和王康就是那一類人。

    秦亮尋思,如果隔天才操練小半天,應不至于過分。

    一番準備之後,秦亮便找來了張。之前秦亮先行南下、考察地形水文,孫禮派了個私兵將領隨行保護,那個將領就是張。彼此在路上結伴一個多月,關系處得挺不錯。而且張是私兵武將,更願意確保主公孫禮說的話管用。

    張字伯虎,唯一的遺憾是不姓唐。

    秦亮便讓張帶著王康、饒大山去各處軍營,通知將領們,明日一早各帶一隊兵馬、全副裝備集合。

    壽春是淮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同時也是一座軍事要塞,軍事設施很齊全。在城北就有一處校場和練兵台,由夯土建造而成。次日秦亮與將士們聚集的地方,就在這里。

    人倒是來了不少,大概有幾百人,但因武將們沒見到孫禮,便不約束將士,整得一大群人鬧哄哄的、在校場上不成隊列。

    秦亮走上練兵台,環顧校場。

    只見那些中外軍的兵卒著甲率很高,穿玄甲的比較多,但諸如兩當鎧、襦鎧也不少,五花八門的全手工打造。甚至還有人的脖子上好像倒扣著一個鐵痰盂,看起來有點滑稽,不過它確是有名字的、叫盆領。

    至少到場的人里面、幾乎都有甲,無非是部分人的盔甲比較簡陋,比如兩檔鎧沒有披膊,還有人穿著硬皮甲。

    中外軍號稱天下精銳,秦亮估計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著甲率高、糧食供應穩定,這兩個因素最重要。盔甲是極其關鍵的軍備,所以朝廷管制盔甲、卻不管刀劍。

    可知經濟仍是軍隊的先決要素,哪怕在古代也不例外。

    這時有幾個挎著各式兵刃的武將走上了練兵台,相互揖拜之後,秦亮皺眉問道︰“將軍為何不約束將士?”

    走在前面的將領不回答問題,只說道︰“秦參軍,不是說孫公召集將士嗎,怎不見孫公?”

    因為秦亮經常在孫禮身邊,這個將領應該認得秦亮,所以直接稱呼了秦參軍。秦亮道︰“我請張百人將(或叫步軍部曲將,相當于步兵百人隊的隊長)帶的話是,孫公同意召集將士。”

    將領一臉恍然,抱拳道︰“騎督(統兵三百騎)楊威。”

    旁邊還有兩個馬軍部曲督(統兵百騎,騎兵隊長)也自薦名號。其中一人長得十分彪悍,不高卻非常壯,膀子上的肌肉已經撐到披膊了,給秦亮的印象比較深,名叫熊壽。

    魏國武將的品秩普遍偏高,若只論品秩,楊威兩個手下的級別、也比秦亮高。但秦亮作為刺史身邊的人,這些武將應該多少要給幾分面子。

    秦亮剛這麼一想,楊威便道︰“孫公沒來,那我們不如回營罷。”

    楊威說到這里,特地瞅向秦亮,估計他也知道這麼說話、秦亮可能要發火,正等著。

    邊上的饒大山一臉惱怒,剛邁出半步,秦亮直接一把拽住了饒大山的胳膊,心道︰你連編制都沒有,能搞什麼?

    秦亮沉默片刻,不動聲色道︰“明公體恤將士,平日待諸位可是不薄。”

    這下輪到楊威愣住了,過了一會兒他終于開口道︰“那兄弟們練練。”

    秦亮剛松一口氣,那個面相粗壯的彪悍大漢熊壽開口道︰“秦參軍要教習俺們訓練,不如與俺切磋切磋,先叫眾軍開開眼。”

    私兵將領張終于忍不住道︰“兄弟,過分了。秦參軍一個文官,和你練啥?”

    “是有些過分,哈哈!”熊壽抓著腦門笑道,“俺這手癢,見人就想和氣切磋一番,沒留意秦參軍是白面書生。”

    秦亮听到這里,拱手道︰“恭敬不如從命,請。”

    在場的幾個人面面相覷,熊壽道︰“真要打?”

    秦亮道︰“請將軍手下留情,你我點到為止。”

    于是二人各自挑選兵器,在土夯練兵台上各站一角。下面嘈雜的將士們也陸續聚攏過來了,見到要打斗,真是軍中喜聞樂見的事。

    秦亮沒有選長兵器,也沒有拿軍中最常見的環首刀,直接用身上的佩劍,一把漢劍、長不足五尺(此時一尺約二十三四厘米,十尺才超過兩米三)。熊壽則挑了一桿騎兵用的槊,其實就是一桿長矛,只是鐵頭部分比步兵矛要長、要重,看上去單單木桿長度已超過十尺。

    熊壽看到秦亮的兵器,有點不好意思道︰“秦參軍不用拿一把長兵?”

    秦亮道︰“將軍明智,一寸長一寸強啊,戰陣尤其如此。”

    “俺不客氣了!”熊壽喊了一聲,單手提槊沖將過來。秦亮佯裝要打,卻忽然掉頭溜之。

    “哈哈……”眾人一陣哄笑。

    熊壽穿著甲,體重也明顯超過秦亮,仍立刻追了過來。熊壽的臉皮微微發紅,情緒也被剛才那一下弄得、好像開始有點急躁。

    秦亮放慢了腳步,側身觀察熊壽的方位。熊壽很快追近,立刻雙手揮起長槊掃將過來。秦亮只退半步,槊便帶著“呼呼”的勁風在面前掃過。

    熊壽見狀單手握槊,一邊猛追,一邊伸出手臂、向秦亮猛|刺過來!其右手已伸到極限,為了夠著秦亮,身體也前傾了。

    說時遲那時快,秦亮忽然收腳,用力一蹬,身體反沖回去。同時用劍輕輕拍了一下此時已頭重腳輕的長槊,槊的刺擊馬上偏斜了方向,秦亮的身體則從熊壽的身邊擦肩而過,但並沒有拿劍攻擊他。

    拿著短兵器的秦亮、已經貼近熊壽,勝負已定。但秦亮並未表現得太明顯。

    一系列反攻動作的速度非常快,台上的幾個人頓時愣了,也許有人根本沒看清楚怎麼回事。熊壽罵道︰“他|娘|的,太難受了!屈!”說罷轉過身,還想一戰。

    卻不料楊威開口道︰“行了,行了!”

    “ 當”一聲,熊壽扔掉槊,向楊威走了過去。圍觀的人們也陸續收起了目光,台下很快恢復了鬧哄哄的場面。

    秦亮把劍放回劍鞘,說道︰“熊將軍招數生猛,勁風破空,定是員猛將,佩服佩服!”

    “唉!”熊壽道,“剛才俺輕敵了,沒留意。”

    這時楊威才說︰“秦參軍給你留面子。”

    秦亮笑道︰“沒有沒有。我一個文官,不靠勇猛吃飯,有啥輸不起的?”

    楊威神情復雜地看了秦亮一眼。秦亮見狀,微笑道︰“楊將軍,可以約束將士列隊了嗎?”

    “僕馬上去招呼眾軍。”楊威道。

    有了武將們的叫罵,眾將士很快就噤若寒蟬,也不吵不鬧了,陸續在校場上列隊,各自站好位置。孫禮的人馬遠遠沒有到齊,秦亮傳的話也是“諸將各帶一隊人馬聚集”,所以到場的人馬大概有兩三百人。

    實際上武將也沒到齊。騎兵數量本來就不多,所以騎督應該是孫禮軍中級別挺高的將領;但步兵級別高的武將沒來。以孫禮軍幾千人的規模看,步兵將領最少有統兵一千五的牙門督將(步兵曲長)。

    此時的魏軍編制,與漢朝已不太一樣。秦亮了解過,大概還是部、曲、屯、隊、什、伍這樣的結構,常以二和五倍為進級單位。

    不過一些武將應該要親自上陣殺敵,所以會有三倍這樣的人數出現編制。比如騎兵督統兵三百,但只有兩個百人隊的隊長、叫作馬軍部曲督;剩下一百騎是騎兵督親自帶領沖陣,相當于騎兵督兼|職一個隊的隊長。

    眾軍列成排之後,秦亮走下了夯土台子,在隊列周圍轉悠了一會,幾個武將也在旁邊。

    秦亮拿起了一個步兵的長矛,目測了一下不到兩人高,木桿估計也就十尺多(十尺約兩米三)。他一圈看下來,有的長矛長短不太一樣,但最長也就三米多。

    他雙手端在手里,往前一刺,轉頭問士卒︰“是這麼刺嗎?”

    士卒憋住笑,答道︰“差不離,還能揮。”

    這時秦亮把長矛舉高,把矛尾靠到了膀子上,跨前一步、側身。接著秦亮左手在前撐住木桿,右手在後壓住矛尾、並控制捅|刺,他這樣快速捅刺了幾下,便問道,“這樣呢?”

    旁邊一個武將觀察了一番,說道︰“如此,省力是省力,不能揮動,用招遲滯而笨重。”

    秦亮道︰“把長矛加長五尺,最少兩層密集長矛捅過去,還要什麼招式?我三五個人捅你一個人,意思是你還有三頭六臂招架喲?”

    再長五尺也不超過普通人身高的三倍,還可以更長。但敵人是吳軍,長矛和魏軍的矛差不多長,只要比吳軍長就行。矛越長,長矛步兵陣就不好轉向、推進速度就越慢。

    而且吳軍的騎兵很少,有一些北方過去的士族將領擅長騎戰,但吳國沒有多少馬。所以長矛做太長更沒必要了,何況步兵也不能只用一個兵種。

    另外秦亮還專門找到過吳軍留下的環首刀,比魏軍的刀要短一到二尺,好像是因為水軍在船上用更好使。

    這些具體敵情,秦亮都整理好了案牘、呈報給了孫禮。正如孫禮喜歡的孫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魏芳華》,方便以後閱讀大魏芳華第三十二章 喜聞樂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魏芳華第三十二章 喜聞樂見並對大魏芳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