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518章︰三件大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榮譽與忠誠 本章︰第518章︰三件大事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101nove.comenter_tip"><b>最新網址︰</b>

    蜀國和巴國都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古國了。

    巴國又稱為大蛇國,說他們是國家吧,其實沒有完整的行政機構,並且內部各種部落聯盟林立又互相對立。

    蜀國也有另外的名字,他們稱呼自己為葵蠶國。

    如果現代的考古學家相關研究靠譜的話,蜀國成立的歷史要遠遠早于姬周,甚至早于殷商。

    這兩個國家里面,巴國跟中原的交流要早一些,並且遠比蜀國更加頻繁。

    當前巴國名義上的統治者被稱為巴子,沒有其它特殊含義,也就是初代的巴國之君因為派兵參與討伐殷商被周天子封為子爵。這樣一算,巴國也算是諸多分封國之一了。

    蜀國跟中原的交流幾近于無,同時也沒有得到姬周王朝的冊封,他們跟巴國的恩怨情仇挺多,算實力是蜀國比巴國強,只是因為兩國群山林立的關系,打來打去不知道打了多少年仍舊沒有將對方徹底打死。

    巴國跟中原交流較多,可是巴國的文明層次其實不比蜀國高,不止是蜀國比較古老的關系,跟巴國只是一個名義上國家的原因最大。

    智瑤沒有記錯的話,巴國前前後後一直在被周邊的鄰居毆打?

    事實上也是那樣,巴國的老仇敵蜀國不算,秦國和楚國也時常侵略巴國。

    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楚國出兵約十萬入侵巴國,攻佔了巴國的“庸(上庸)”等地。

    楚國在巴國搶得土地之後,先後建立了不少城邑,其中最大的便是“庸”城,又在“庸”的東部修建了一座武城……,不對,用楚國的說法應該叫方城。

    本來楚國會繼續對巴國用兵,只是當時的智氏已經在謀算楚國,打斷了楚國對巴國的軍事部署。

    不管是之前的晉國,還是現在的原國,其實都沒有跟巴國或是蜀國有過官方的正式聯系,兩國派遣使節團到“濮陽”謁見,還要請智瑤做主什麼的,著實挺令人感到意外。

    智瑤當然不會馬上召見兩國的使節。

    比起巴國和蜀國,楚國對原國要重要得太多太多了。

    “不對……,蜀國和巴國對我一樣重要!”

    智瑤記起來一件事情,歷史上秦軍滅亡楚國的戰役,秦軍就是從長江上游乘船順流而下,並且這一條水路補給線保證了秦軍的後勤供應,尤其節省了陸路運輸的巨量消耗。

    宰予應差不多匯報完了。

    楚國明確表示非常願意跟原國聯姻,就是在聯姻人選上出現了老大難題。

    宰予給出了明確的建議,不能因為想要導致楚國發生內亂選擇翁主,聯姻人選只能是公主。

    很多人搞不懂“翁主”是什麼,當作後世王爺的女兒就行了,也既是郡主。

    意識到蜀國和巴國重要性的智瑤在宰予匯報完畢之後,選擇同時召見兩國的使節。

    兩個穿著有別于中原服飾的人過來,其中一個暴露在空氣的皮膚上有著許多刺青,另一個雖然也有刺青卻沒有那麼密密麻麻。

    刺青最多的那人來自巴國,他臉上有著斑斑點點的刺青,會讓有密集恐懼癥的人看了渾身起雞皮疙瘩,惡心完了就是想要拿利刃狠狠地刮掉那些斑點。

    蜀國的使節臉上刺青是額頭和臉頰上的一橫一橫,怪異依舊還是顯得無比怪異,總是比臉上滿布斑斑點點看著要順眼多了。

    雙方語言肯定不通,需要經由翻譯才能知道互相在講什麼。

    原國知道有蜀國和巴國的存在,只是此前沒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官方肯定沒有懂蜀國語言和巴國語言的人,民間則是不太好說。

    只不過,哪怕原國民間有人懂蜀國語言或巴國語言,臨時去找也來不及了。

    有那麼一個事實,別以為蜀國或巴國只有一種語言,部落林立之下,語種一定多到嚇人。

    蜀國和巴國顯然早有準備,他們帶來的是懂得己方語言與周王室雅語的翻譯。

    經過翻譯的傳達,智瑤可算搞明白兩國出使原國是怎麼個回事。

    說白了就是蜀國和巴國又繼續開打。

    巴國的情況要復雜一些,先感謝原國解救巴國,又請原國幫忙阻止來自蜀國的入侵。

    關于原國解救巴國一事,就是智氏化家為國之前迫使楚國從巴國境內撤軍的事件,原國史書上並沒有記錄這一件事。

    智瑤聯想力足夠,再加上記憶力不差,才給聯系上原國什麼時候救過巴國。

    因為巴國認為原國救過巴國一次,干脆就虛構出自己有一位老大的事情嚇唬蜀國,並且想要將有一位老大的事情給坐實了。

    蜀國那邊听巴國一再吹噓自己的老大有多麼多麼厲害,有沒有被嚇住不清楚,想要了解巴國的老大到底有多麼強大,才選擇派遣使節團出使。

    有點詭異的是,蜀國的使節團是跟巴國使節團一塊走出山區,先去了“新田”才知道晉君成了一座城池的城主,有一個智氏統治的原國取代了晉國。

    相同的是,蜀國和巴國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原國的強大。

    話說,從進入到原國的疆域,走了將近四個月看了那麼多城邑,帶著多了解的意願進行打听,得知晉國的疆域面積有多大,曾經出動兵力的多寡,仍舊完全不了解,他們不是眼楮瞎,應該說是心瞎或腦子有坑了。

    “如此說來,葵蠶國願意歲歲進貢,換取大原不出兵討伐?”智瑤暫時還不了解自己多了一個小弟叫巴國,只知道巴國請求原國進行庇護。

    翻譯嘰哩哇啦對蜀國使節講了一大串音節。

    蜀國使節又是嘰哩哇啦講了一大串。

    雙方交流的時間有點長,著實講了不少話。

    後面蜀國的翻譯才對智瑤稟告道︰“正是。”

    “……”智瑤有點迷了,兩個字的回答而已,至于說那麼一大串嗎?

    這倒是給了智瑤一個提醒,經過翻譯的對話不一定正確,或許翻譯還會從中作梗,不能輕易給出什麼承諾。

    會面繼續,該談什麼也接著談,只不過僅能算是初步的接觸。

    “你等且先學會原國語言,再行謁見。”智瑤說這話時,面容老和藹了。

    蜀國和巴國的使節在一臉茫然中被請了出去。

    智瑤看向台狐,吩咐道︰“尋來懂得蜀國語與巴國語的人,你親自領著與兩國使節接觸。”

    台狐也知道今天的接見過于草率了,趕緊應︰“諾!”

    其實這也是初次遇到這種情況,沒有經驗所導致。

    畢竟,原國有過交流的國家,前來出使的正使起碼懂得說“雅語”,沒有語言不通的困擾。

    既然周王室沒了,自然也不需要周室“雅語”的存在,該換成原國的語言。

    而智瑤已經在原國做統一發音的普及。這無論在哪一個時代都會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

    盡管耗費的時間會很長,做了總比不做好,不是嗎?

    始皇帝做到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智瑤不止要追尋始皇帝的腳步,明知道難度還是想要給加上話同音這一條,一代人完不成就下一代人接著做,直至將目標完成。

    講實話,智瑤把秦國滅了,清楚關于“大一統”的理念決不能丟,要不然哪怕原國一度無比強大,還是會遺禍無窮的!

    縱觀世界歷史就知道了,出現過的強盛帝國不少,能夠一直傳承下去的獨有華夏。這是因為域外沒有“大一統”的理念,諸夏的“大一統”理念則是深入人心。

    關于“大一統”的理念,始皇帝其實是執行者,提出相關理念的人是秦惠文王贏駟,後繼一大幫人杰一起逐步完善。

    讓“大一統”在諸夏根植的人還有三位,第一位是創立漢帝國的劉邦,第二位是完成思想大一統的劉徹,第三位是司馬政權(兩晉)終結之後再次讓漢人翻身的楊堅。

    這種偉大事業能夠參與進去就是榮幸,沒有必要再去分個人貢獻值的高低了。

    智瑤僥幸“生”的比那些偉人都早,一開始只想要獲得權力,後來致力于創建國家的強大,到了完全有實力一一滅掉列國達成“一天下”的成就,自是應當有更崇高的理想了。

    在智瑤登極後的第九年(前457年),同時也是莒國滅亡的第一年,一道急報從齊地傳到“中京”。

    所謂的“中京”就是原國正在建造的新都城。

    消息則是越王勾踐一再派人偵查,確認原國並沒有在莒國或東來周邊屯兵,還派出使節團前來試探原國的態度,最終果然還是沒有忍住誘惑,選擇了進軍東來!

    “大王,勾踐親率兩萬大軍出莒地,另有六萬越軍由文種統率向西侵入杞國。”

    “正值越國與大原聯姻之際,越王突然出兵?當是以為大原此時專注太子婚事不會出兵。”

    “探子回報,越國亦在動員,有兵三萬經運河北上。”

    智瑤听著一條條匯報,臉上表情沒有什麼波動。

    本就是原國設下陷阱等著越國上套,早做好了相關的應對方案,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才是怪事。

    智開輕聲問道︰“越軍動員十一萬大軍,穰苴將軍麾下僅有兩個軍團,是否新增兵力支援?”

    原國的兩個軍團就是七萬五千名武裝到牙齒的戰兵,別提司馬穰苴對齊地山川地理的熟悉程度,加上十一萬越軍的素質絕對是良莠不濟,原國準備的兵力怎麼會不夠呢?

    如果說智瑤有什麼疑問的話,只剩下司馬穰苴能不能將北上的越軍以及勾踐本人殲滅,入侵越國本土需要再增派多少兵力。

    “太子。”智瑤先喚了一聲,示意智開集中精神仔細听,才繼續往下說道︰“勾踐吞並吳國,吳人從未歸心,一勝再勝自是無憂,一敗則必然一敗再敗,直至國祚無存。此乃勾踐行事手段所注定之事。”

    越國才吞並吳國多久?別說勾踐消滅吳國的手段和過程都是那麼的不光彩,吳國人能服氣才是怪事。

    喊著為夫差報仇起事的吳國人從來不少見,他們只是被越國用異常血腥的手段一次又一次給撲滅,可是血腥仍舊沒有徹底嚇倒吳國人。

    智瑤跟智開說那些,主要是提醒做事不折手段是最後的選項,身為一國之君能夠堂堂正正,不要總是依賴陰謀詭計去完成某件事情。

    那麼,原國勾引越國入侵東來不算是陰謀嗎?要說算,肯定算是的。可是真正算起來,陽謀的成份佔比更大一些。

    智開知道智瑤講越國的事只會是順帶,一定還有與越國無關的相關事情要進行交代。

    果然,智瑤接下來講的是楚國,並且楚國一樣只是順帶一提。

    楚國那邊鬧了一場新動靜。

    楚國派出隊伍護送出嫁公主,他們進入鄭地會合前往迎接的原軍,後一腳楚國楚王燕聯合支持自己的大臣試圖驅逐公孫寧,只是事敗了。

    是事敗,不是失敗。前者是有實施的計劃,沒有真正動手就被瓦解;後者是展開了行動,沒有取得成功。

    楚王燕事敗的結果是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大臣被殺,听說那天“郢”都之外的河流飄滿了浮尸。

    河流有浮尸的原因不復雜,楚國處決犯人歷來就是選擇在河邊,會不會砍腦袋取決于勝利者的心情。

    事敗被殺的人腦袋沒有被砍掉,主要是公孫寧勝得太輕松。

    公孫寧只是清理掉一批大臣以及他們的家人、心腹,沒有廢掉楚王燕,同時沒有讓事態進一步擴大。

    那些消息傳到“中京”時,得知事情經過的原國君臣直接給無語了。

    因為支持楚王燕的大臣幾乎全滅,原國挑動楚國內亂再出兵滅國的機會在變小,出動大軍從淮南進軍的難度增大,滅掉越國從西南包夾則是會面臨曾經吳國踫上的那些難題,原國想滅掉楚國只能另圖蹊蹺了。

    “巴國願為我從屬,寡人已向巴國使節提議,派兵常駐保證巴國安全。”智瑤說道。

    智開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看到自己兒子臉上出現情緒波動,智瑤心情開始變得愉快起來。

    父子相處嘛,很復雜也很簡單的。

    作為父親捉弄兒子是一種娛樂節目,不管幾歲都是這樣。

    “寡人已決議出兵三‘師’進入巴國,此前巴人需要開闢路徑,太子大婚之後,使妻子有孕,與竇氏諸人一同前往罷。”

    智開就知道要倒霉!

    我在春秋做貴族

    ///txt/158928/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wap.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春秋做貴族》,方便以後閱讀我在春秋做貴族第518章︰三件大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春秋做貴族第518章︰三件大事並對我在春秋做貴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