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116章︰智氏引領下的潮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榮譽與忠誠 本章︰第116章︰智氏引領下的潮流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教育這種事情吧?諸夏各家族歷來非常重視,但也僅是重視對核心族人的教育,非親非故的其余人還是省省吧。

    現在的各家族都有自己的私塾,想進去讀書的前提是有血緣關系,沒有血緣關系連識字的環境都沒有。

    另外一點,不管是大篆、小篆、隸書……,反正就是不管什麼文字,諸夏這邊的象形文字學起來並不容易,花費在認字的時間上會非常長久。

    所以了,拼音沒有出現之前,普及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將會超乎想象,相關的難度也遠比想象中來得大。

    智瑤自己做一些筆記時會使用簡體字,推廣簡體字的事情則是暫時沒有在做。

    關于拼音?智瑤其實有想過要不要弄,包括推廣簡體字。

    由于誰都幫不上這個忙的關系,一切都需要智瑤自己去搞。他倒是有在慢慢做,比較要命的是字母認得,字母和聲母還需要慢慢回憶,並且不止是回憶就能想得起來。

    總的來說,簡體字還能一個字一個字的對照來寫,拼音則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另外,現在是春秋嘛?很多字體其實還沒有誕生,詞語也少得可憐。

    在文化這一項上面,智瑤一個人在做,不知道要進行多久,也許要花個一二十年的時間,可能是一輩子?

    魏氏本身就有在搞教育,之前跟其他家族沒有什麼區域,目前他們想要進行的改革是讓更多人加入進去。

    那麼,魏氏會讓非血親獲得教育嗎?以人們對知識寶貴程度的認知,恐怕是很難的。

    智瑤稍微考慮了一下,答應魏駒提供一定數量的紙張,包括用于紙張書寫的相關配套,也就是硯和墨。

    筆的話?魏氏本身就自己有,也能生產。

    其實也是現在商業氛圍的關系才讓智瑤沒有大肆出售紙張,要不然成為世界首富幾乎是分分鐘的事情。

    資源被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大多數人手里並沒有資源,商業氛圍會是怎麼樣根本不難猜測。

    現在一般是家族與家族之間進行大宗交易,零售什麼的是各家族在一些城邑進行,出售的對象並不是什麼普通黎庶,其實還是“徒”和以上的階層。

    智瑤如果大肆銷售紙張,惠及的並不是什麼平民大眾,完全是給其余家族追趕的機會。

    而智氏想要的是一直領先,其他家族如果強大起來並不是什麼好事。

    等待某天智瑤干成了大事,哪怕是將土地分給了黎庶,短時間將教育推廣到黎庶階層也很難辦成。

    說白了就是,人們吃都吃不飽,需要為了自己肚皮而勞作,更要應付收稅,八九歲就需要干各種活,哪來的時間花在教育上?

    “教育什麼的,其實還是看生產力達到的水平。不大肆教育又難以提高生產水平。現在想要漂洋過海去找到高產農作物難比登天,水稻……”智瑤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起碼惠及到了家族內部‘徒’的階層。

    有一點必須清醒認知,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並不大量種植水稻,主要種植的是各種小米,收割之後會再補充各種豆子。

    哪怕是中原開始大量種植水稻,其實一開始畝產也就一石不到,可以說產量真的不怎麼樣。

    南方種植水稻也不高產,畝產接近一石都能算是豐收。

    春秋時代楚國能跟晉國打百年爭霸戰爭,有個說法是當時楚國的水稻一年兩熟,說法到底靠譜靠譜就有點難說了。

    不過,考慮到春秋時期的晉國氣候跟粵地差不多,也許楚國真的是水稻一年兩熟呢?

    從春秋到戰國,楚國從未有過缺糧的困擾,他們甚至還能一再大批對外販售或是贈送糧食。關于這點的記載還是挺多的。

    晉國同樣沒有出現過糧荒,哪怕是每年都在用兵,歷史記載上也沒有提到過晉國缺糧。

    只是吧?記載春秋的各種版本史書,好像很少提到過出現糧荒?這個是因為氣候的問題,也就是沒有頻繁出現天災人禍,導致哪怕年年用兵也沒有缺糧危急嗎?

    “以前沒有人禍,接下來估計是要有了。”智瑤堅定認為自己的想法沒錯。

    以前,各國的戰爭沒有刻意針對黎庶,也沒有去破壞對方的生產體系。

    以後,各國的戰爭將會尋求打擊敵國的戰爭潛力,不止會對黎庶有計劃地下手,還會大肆破壞對方的各種設施。

    開啟這個魔咒的人已經在尋求退休,想要在下半生好好地將自己的著作進行完善。

    緊跟時代的步伐的人是趙鞅,他幾次攻打衛國都成批地擄走衛人,還因為拜托邯鄲趙保管五百戶衛人而起糾紛。

    智瑤也算是身體力行的人之一,能從上一次對鄭國的軍事行動看得出來。

    “大人。”智瑤做完了自己的事情,來到智申處。

    而智申正看著一份名單在發愁。

    這份名單是關于賞賜,有著太多本來一無所有的人,他們在得到賞賜後將擁有自己的農田、房屋和僕人。

    “瑤,是否賞賜過厚?”智申已經猶豫了兩三天。

    智瑤平靜地說道︰“法已公示,新軍戰力亦是有目共睹。大人為何仍在遲疑?”

    為什麼?還不是因為現在能夠獲得賞賜的只在“徒”和以上階級,少量“徒”以下階級的人獲得賞賜沒什麼,數量一多將造成很大的影響。

    智瑤看到智申還在猶豫,重復道︰“法已公示。”

    不管好的還是壞的,反正立下規矩就要遵行。何況新法不止激勵了新軍,沒看到智氏其余人的參戰熱情也被激勵起來了嗎?

    智申放下名單,深呼吸一口氣,說道︰“範氏既亡,我家為續也!”

    不了解時代背景和範氏過往的人,听來會十足莫名其妙。

    明明是範氏,為什麼會以“士”來當前綴呢?那是範氏有一任家主擔任了晉國的“士師”職位。而士師不止是晉國的大法官,還擔負為晉國修訂律法的重任。

    範氏因為那個而引以為傲,以後也就有別于以封地為氏,選擇用“士”來當自己家族的前綴了。

    荀氏這邊有相同得到例子,比如“中行”就是從某個事跡里誕生,因為覺得驕傲而出現了一個新的小宗。

    哪怕晉國變得亂七八糟,智瑤對于獲得智氏獲得“士師”職位還是感到很期待的。

    智申說道︰“另有一事。賢者言及我家以首級記功,實乃殘暴。”

    是啊,的確顯得很殘暴。

    現在的年頭,不是有著什麼深仇大恨,沒有人會在殺死敵人之後,再用敵人遺體作伐,甚至會好生安葬。

    關于智氏殘暴的言論也不知道是從哪里最先出現,不但晉國內部已經出現指責的聲音,連帶列國也引起了很大的負面輿論。

    “割鼻、耳不可?”智申問道。

    割鼻子或耳朵就不顯得殘暴了,是吧?

    要說的話,還真的是。

    原因是上古就有相關的記功方式,並且周禮里面的刑法有許多就是奔著殘害人的肢體而去,動輒就是割鼻子、耳朵,砍手指、腳趾、手掌、腳掌之類。

    周禮的那些刑法則是繼承更遠古的制定。

    人們都習慣了呀!可不就覺得沒什麼了嗎?

    近一段時間智瑤沒少跟智申談起相關的話題,老話新說,道︰“如今已是大爭之世,維新圖強可也。他人言論何比自強?”

    再則說了,腰間懸掛人頭奮戰,著實是太能震懾敵人了,膽子小的人轉身就跑,還留下作戰的敵人哪個不是心驚膽戰?

    能夠給智氏軍隊上增益“buff”的事,又能給敵軍套上負面“buff”為什麼要改?

    “罷了,罷了。”智申先簽下名字,再拿出家主印璽蓋在簽名處。

    有了簽名和家主印璽,獎賞名單只差轉交給相關人員,算是通過又能執行了。

    “魏氏欲練新軍,趙氏、韓氏、狐氏……眾家,皆是緊隨其後。”智申提到這個的時候是一臉的驕傲?他一定是覺得太漲面子了。

    智瑤看得心里暗自苦笑,後悔讓新軍亮相則是沒有的事。

    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和狐氏就是當前晉國的卿位家族,相續謀求增強武力對晉國是一件好事,要命的是互相之間忽友忽敵的。

    智申不明白今天的盟友可能是明人的敵人這一回事嗎?他肯定知道,不妨礙因為智氏裝了一波逼而高興,同時也高興晉國的軍事實力能夠得到增強。

    “魏氏欲練三‘旅’,趙氏一‘師’,韓氏‘二旅’,狐氏一‘旅’。我家是否再增?”智申看來還是存在危機感的?

    智瑤︰“……”

    親爹啊!

    其他家族練新軍沒錯,他們搞的不是常備軍吧?

    如果他們也是要整常備軍,事情將會變得非常有意思。

    且不論各個家族到底是不要效仿智氏弄常備軍,晉國各個家族都在訓練新軍,其實對歷史就是一個大大的改變。

    列國或許有一些改革,晉國正在搞的卻是一種變法,還是自發的尋覓新出路。

    僅僅是這一點,史官哪怕沒有慎重其事地記載,智申都會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畢竟,晉國的新變化是智氏帶動下所產生,當代的智氏之主是智申啊!

    “要不要增加常備軍的數量?”智瑤開始進行很認真的思考。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春秋做貴族》,方便以後閱讀我在春秋做貴族第116章︰智氏引領下的潮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春秋做貴族第116章︰智氏引領下的潮流並對我在春秋做貴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