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史盡成灰 本章︰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

    <b></b>                  伴隨著一份份田契,一個個將士得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他們自己可以衣食無憂,子孫後代,前途可期。

    試問,還有什麼是比這個更讓人欣慰的?

    張希孟曾經在軍中大力推動識字教育,朱家軍的老兵或多或少,都認識幾個字,听過各種各樣的講課,他們的見識遠比一般人要強得多。

    想要培養出一個人才,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就像虞高門,他們虞家世代傳承,名臣不斷……這種家族傳承的是什麼?財富,田畝?

    其實都不是,畢竟風風雨雨,多少產業都可能蕩然無存。

    對于這個家族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家風,就是對未來的規劃。

    哪怕餓肚子,也要勒緊褲腰帶,供孩子讀書,父輩只是識字,兒子沒準就能考上功名,到了孫輩,重孫輩,興許就出一個進士,從此復興家業,光耀門庭。

    世代讀書,目標明確,不斷進取,舍得投入。

    相比之下,多少窮苦人家,根本意識不到這些,一�大小伙子,不在家里干活,幫父母分擔家務,反而去學堂,浪費錢不說,還連年苦讀,未必能看到收獲,誰能受得了這種持續投入?

    窮人這麼想,也未必就真的錯了,因為他們的投入,是真的可能打水漂的。因為他們根本摸不著門路。這就要說到大族的另外優勢了,那就是多年積累的人脈見識,哪怕落魄了,他們也知道朝著哪個方向投入,使得他們起步就比窮人容易太多了。。

    所以只要在士大夫劃定的圈子里,不管怎麼玩,哪怕改朝換代,也都是這群人主導一切。

    由宋至明,文脈傳承,生生不息,士人做派,不敢說天差地別,也是一般不二。

    唯有像現在這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改變,不光是新建一國,還是重定乾坤,重開新學…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從頭到腳,全都是新的。

    而在這個新天地里,得到賞賜的有功之人,就屬于先走了半步的,他們得到了最好的教育資源,他們就是未來的“士大夫”。

    雖然說張希孟不承認士人集團的存在,但人和人之間,總還是有層次差別的。而這些人,毫無疑問,替子孫後代,爭取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層次。

    人的滿足感也就是這麼來的。

    白鹿洞書院舊址,萬歲呼聲,此起彼伏。

    成千上萬的將士,叩謝上位恩典。

    山呼海嘯,聲勢震天。

    “上位,時至今日,或可稱帝!”朱升向朱元璋提議道。

    稱帝?

    老朱並沒有多少驚訝,在擊敗陳友諒之後,他就不止一次想過這個問題。

    有些時候,真不是你想不想,而是局面到了這個地步,大勢推著你,不得不往前走。

    就像當初朱升提議緩稱王,包括張希孟在內,都是極力贊同的。

    但是隨著不斷的軍事勝利,加上均田深入,明確要引領華夏第三次興起……格局到了這個地步,

    不稱帝似乎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就不是朱元璋想不想稱帝的問題,而是你要做那些事情,就必須以皇帝之尊,做起來才能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面對朱升的提議,朱元璋沒有拒絕,而是反問道“咱當下還差什麼?”

    這一句話,問住了朱升。

    還差什麼?

    是疆土不夠嗎?

    是兵馬不夠多?

    還是地盤不夠大?

    真的很難說清楚,畢竟當初天完大帝徐壽輝,連一省之地都沒有,就稱帝了。

    毫州的小明王,他也在劉福通的擁立之下,稱了皇帝。

    有了這倆作為表率,讓稱帝的門檻無限降低,只要願意,就能立刻稱帝。

    可問題是這種皇帝有什麼滋味嗎?

    像徐壽輝,直接被陳友諒擊殺。

    韓林兒更是一個傀儡,提前木偶。

    皇帝,皇帝。

    似乎是最尊貴的人,可偏偏就有這麼多不堪的例子。

    誰能告訴咱?

    要如何稱帝,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樹立起無上權威…面對老朱提問,朱升只覺得自己學問不夠了。

    他忍不住看向張希孟,“張相,可有設麼高見,替上位解惑?”

    張希孟略沉吟,就請朱元璋坐在了昔日朱熹和陸九淵辯論的地方,他和朱升等人陪坐“主公,

    稱帝非比尋常,如果草率稱帝,實在是有負天下,有負主公……臣以為要想稱帝,至少要做到一件事。”

    朱元璋一怔,脫口而出道“就一件事?”

    老朱本以為要很麻煩,哪知道竟然只要一件事,到底是什麼事情,有這麼大的力度呢?

    這時候蹲在地上的朱英突然躥起來,喜滋滋道“是不是要滅了陳友諒,拿他的腦袋祭旗?”

    張希孟呵呵一笑,“陳友諒固然是一個大敵,但是他的腦袋還沒有這麼值錢,我的意思是要解決國家法統的大事,新朝到底從何而來?”

    不愧是張夫子,看的問題就是不一般!

    朱升思量道“張相,自從秦漢以來,華夏法統,一脈相承,不曾斷絕。何謂正統,前人論述極多,我就不多說了。劉福通等人尚且知道打著恢復趙宋江山的旗號,可要我說,元廷霸佔中原九十年,總不能從史書上抹除吧?按照道理,似乎應該承襲元廷法統,可這樣一來,似乎又跟我們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主張相違背,該如何應付,我著實沒有主意。”

    張希孟微微領首,“楓林先生說得極是,這事情的確不好辦,我也是困惑不已…不過我雖然一時想不通國家從哪里來,但是我倒是覺得該解決國家是怎麼沒的問題。”

    “怎麼沒的?是大元朝嗎?”朱升困惑道“張相的意思不會是先要滅了元朝,才能稱帝?”

    “不不不!”

    張希孟道“我的意思是要先解決趙宋亡國的事情。”

    朱升一怔,又思忖了半晌,這才緩緩道“張相,你不會說的是崖山吧?”

    “對!就是崖山!”

    張希孟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秋青史,自然要有個結論。趙宋不管多差,總還是一個漢人的朝廷。如今要驅逐胡虜,恢復漢家江山,如何能不去崖山,祭拜前人,又如何能忘記文丞相?”

    張希孟扭頭道“主公,臣的意思是不管別的事情,我們先要給宋朝辦一場風光大葬,蓋棺定論。

    有了這個,才好開啟新的局面,不管怎麼辦,都順手多了。”

    老朱深深吸口氣,微微點頭,隨後他嘆道“咱小時候听母親說過,咱的外公還是宋朝的老兵,就是從崖山逃跑出來的。當年他們敗了,一敗涂地,中原淪陷百年,漢家兒郎牛馬牲畜一般,苟且乞活。如今豪杰並起,烽火狼煙,元廷已經搖搖欲墜,確實該告訴那些死去的人們,子孫後輩,要重新奪回江山!”

    老朱用力揮拳,幾乎是一錘定音!

    老朱從白鹿洞書院返回江州,德勝凱旋之勢,竟然勝過前日數倍。

    整個人都神清氣爽,精氣神十足。

    老朱迅速布置了幾項政務……第一,用最快速度,清剿陳友諒的殘余潰兵,恢復地方秩序,這件事由徐達督辦,在三個月之內,務必完成。

    第二,要落實均田,江西之地,千萬百姓,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均田大事。為了便于落實,

    老朱下令,從金陵調來一批官吏,總辦此事。

    第三,針對江西士人,以最快速度組織科舉,挑選出一批堪用的人才,由他們協助完成均田。

    第四,濟民學堂,要不惜血本,以最高的標準,建造完成。王宮皇宮,都可以緩一緩,唯獨學堂,緩不得。

    第五,要妥善獎賞有功將士,該給大家伙的,一點不能少。

    第六……

    朱元璋一項一項布置,這些事情都十分緊要,但是也算是平常,大約任何一個勝利者,只要頭腦清醒,都會這麼做的。

    要如何才能體現出朱家軍的不同呢?

    崖山!

    不得不說,張希孟帶給老朱的驚喜,還真是層出不窮。

    哪怕朱升這種博學之士,他也想不到,老朱要稱帝,竟然還要先去崖山,給趙宋辦一場風光大葬。

    這哪是給趙宋辦葬禮,分明是給上一個千年,畫上句號。

    如此一來,朱元璋幾乎取得了和元廷分庭抗禮的地位。

    我們可不是草賊土匪,我們是替前人收拾舊山河,師出有名,順天應人。

    而且祭祀趙宋,宣布趙宋亡國,一下子就讓劉福通的韓宋成了個笑話。

    再有就是對內凝聚人心,為了稱帝鋪路。

    除了高,還能說什麼呢?

    “其實還有些好處,主公還沒有注意到。”

    朱元璋忍不住呵呵笑道“先生做事,向來是一箭多雕,獨具匠心。還請先生賜教,讓咱開開眼界吧!”

    張希孟弄了張地圖,放在了老朱面前。

    元朝的江西行省很特殊,掌握的面積超級巨大。

    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大半個廣東,都在江西治下,也就是說,元朝是不存在廣東和廣西省的。

    “主公,前往崖山,就必須先拿下廣州…而廣州,北江,梅嶺,贛江,鄱陽湖,長江,又是一條完整的商道,是江西興旺繁榮的命門所在!”

    張希孟笑道“只有打通了這條經脈,才能讓江西迅速恢復,而且江西人多,如果均田做不下去,

    可以向嶺南紓解。再有…”

    “再有什麼?”朱元璋呼吸變粗,這些好處還不夠嗎?

    “再有廣州的元廷左丞何真,是周圍對手當中,最弱的一個,或可以傳檄而定!”

    樂文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第一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第一臣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第一臣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並對大明第一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