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蔚海,盛夏已經來臨。
絢爛的金色陽光懶洋洋地撒落在薄荷藍的海洋上泛起一層盈盈瀾光,在地平線遠端氤氳蒸騰出一片歌舞升平的海市蜃樓,恍惚之間,天空和大海之間的界線就這樣模糊消失,整個世界遁入一片驚心動魄的藍色里。
令人沉醉。
坐落在沙灘旁的盧米電影宮門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喧囂圍繞著紅色地毯汩汩沸騰著。
經歷午休時間的短暫沉寂,人潮又陸陸續續聚集起來,熱情洋溢、手舞足蹈地討論著上午首映的“人質”,又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地好奇下午即將登場的“游客”,來來往往散落在風聲里的只言片語全部都是關于電影的。
也許,社交網絡之上正在熱議著陶染多麼英俊帥氣;但蔚海的聲音全部都是關于電影的,恐怕除了記者之外,根本沒有人記得上午紅地毯發生了什麼,一切都是關于電影也只是關于電影的,這也是電影節最美妙動人的地方——
有人對電影破口大罵,也有人對電影贊不絕口。
“……劇本根本就不符合邏輯,人物行為動機沒有任何可信……”
“但我們看的是電影,記得嗎?我們不是道德批評家,沒有必要因為人物的動機和選擇而展開批判,重要的是電影傳遞出來的質感,我認為伊格揚的鏡頭調度還是很有想法的,特別是室內小範圍的輾轉騰挪非常流暢。”
“我倒覺得伊格揚有些保守了。鏡頭調度,有些場面單獨拿出來確實有點東西,但這就是伊格揚的基本水平;但進入空曠空間的調度和剪輯真的一塌糊涂,你們認為為什麼劇情割裂感那麼重?我覺得就是因為伊格揚對鏡頭餃接欠缺考量。”
嘰嘰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