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賊

第七百一十五章 斗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斗氣

    崇禎九年的春夏之交。

    劉承宗和黃台吉在邊外逞勇斗智,紫禁城里的崇禎皇帝則照舊與朝臣斗氣。

    北京城一切如常。

    盡管後金軍已經破邊殺到了昌平邊外,但人們早就對邊烽見怪不怪,京師瞧不出絲毫風聲鶴唳。

    甚至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後金已經從山西破口進來了,都跟沒事人一樣,該爭權的爭權,該奪利的奪利。

    當然崇禎是知道軍情的。

    他也著急,但他的帝國要處理的事情太多。

    何況,著急也沒用。

    畢竟後金只是從宣府破口,進山西有雁門關,進京畿有居庸關,宣府呢,在朝廷的概念里又滿地大兵,所以有啥好慌張的?

    責成梁廷棟好好干就完事了。

    這事的要緊程度甚至排不上前三。

    第一當然是記錄在案官方名號‘張幟’的張一川,這位真龍皇帝靠鳳陽府老鄉的引導,僅僅用了十天,就將鳳陽府五州十三縣攻陷一圈,連祖陵的老林子都一把火燒了。

    尤其是鳳陽府城,在張一川佔領府城的幾日里,富戶幾乎被殺空了。

    因為這城里的富家,就是原本的陵戶等太祖皇帝時代的老鄉,而外面給張一川引路的,則是太祖皇帝時期遷來的江浙外地人,也就是後來說鳳陽府討飯的那些人。

    雙方矛盾本來就大到無以復加,他們為張一川引路,劫掠殺戮富戶就是回報。

    這事的動靜遠比任何事對崇禎的影響都要大,身著素服跑到太廟痛哭,又責令黃河以南諸多兵馬,圍剿幟賊。

    不過張一川經過多次失敗,已經有了很豐富的經驗,打從進鳳陽府,就意識到自己對軍隊失去控制力。

    僅僅在鳳陽府城歇了三天,張一川就禪讓了。

    不禪讓沒辦法,就他從河南進中都那一路,光總兵官、都元帥封出去一百三十多個,能有個百十號人就是總兵參將了。

    打下鳳陽府,有了皇陵諸衛的武器裝備,各路人馬誰也不服誰,光總兵參將一級就在以一天消耗倆的速度內哄死亡,再待下去他也得叫人弄死。

    所以他把皇位禪讓給了一個叫王本仁的鳳陽土寇,又跟諸路民軍火並兩場,劫了不少軍器糧餉,最後就領了一千多號人,竄進了高郵湖。

    其實這件事,發展到這兒,無非是起高樓、樓塌了的事,很正常。

    但接下來就奔著古怪發展了,崇禎這兒還恨不得把張幟梟首示眾、傳首九邊、挫骨揚灰。

    張一川卻被揚州知府招安了,授予高郵衛指揮使,掌管高郵水軍,搖身一變成了大明崇禎皇帝的部下。

    張一川是真當水賊了,雖然他不會水,他的兵也大多不會,但剛過去就靠陸戰把高郵衛的船都搶了,還把湖上的水賊騙到岸上剿了一遍。

    土軍也好、土寇也罷,踫面都是一觸即潰,十幾個披甲馬兵就能沖散上千人散兵游勇。

    那運河兩岸都多少年沒打仗了,武備廢弛到有的地方就連隊列都快不會走了,沒人見過這麼凶猛的玩意兒啊。

    他在那邊陸戰無敵,水戰就他有船,就成了湖上霸主。

    揚州知府韓文鏡眼看打是打不過,也不知他的來路履歷,多事之秋還不敢往朝廷報告,就想著招安試試。

    就拿出個指揮使的待遇,想著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只看這水賊有沒有被招安的意向,有意向後面就還可以談。

    萬萬沒想到張一川看見招安信,人就傻了。

    尋思,居然還有官員敢招安朕?

    後來他一琢磨,不對,大明要捉的是古元真龍皇帝張幟,關我高郵水賊張一川什麼事?

    反正手里頭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這會靠千把號人打穿中原回陝西也多半得死路上,還不如暫于揚州尋個安身之所,立刻就答應了。

    實際上崇禎這會兒也迷糊呢。

    因為公文里的古元叛賊頭目變成王本仁了。

    別說朝廷不知道咋回事,就連鳳陽府諸多民軍頭目也不知道咋回事,他們光顧著內訌了,誰顧得上誰是皇上啊。

    經過兵部研究,人們一致認為,所謂的古元真龍皇帝本來就叫王本仁。

    陝西人,延安衛塞門所百戶出身,崇禎三年偽托平叛被殺,金蟬脫殼,隨後脫伍以偽號張幟行叛亂之事,于中都做大,遂復本名。

    因為兵部軍籍上,塞門所真有一個百戶王本仁,死于崇禎三年。

    那人是總跟剛上任的千戶對著干,被任權兒派到外面剿賊,被流賊放冷槍干掉了。

    崇禎的第二件要緊事,則是要抓緊時間送走倆人。

    一個是唐王朱聿鍵,另一個是東閣大學生錢士升。

    崇禎對總愛現眼的唐王討厭是由來已久,捏著鼻子都快忍不住了。

    這個月,唐王又上了一封奏疏,稟報南陽大饑荒,說出現母親烹食女兒的事,請求朝廷賑濟。

    事情對崇禎觸動挺大,上月準賑出現人相食的山西一省,才撥了三萬五千兩,這次僅是一府,就撥了三萬兩。

    因為皇帝很難想象人餓到相食是什麼樣子,但他有女兒,可以去想象什麼情況才會讓母親烹食女兒。

    不過災雖然是撥款賑了,卻也讓崇禎更討厭唐王朱聿鍵。

    討厭到想要把他弄死的程度。

    南陽既然是一個府,為啥出了事,是由藩王朱聿鍵上奏?

    因為南陽府的能吏賢官兒都讓唐王攥著宗人法送到大牢里了,遇事當然只能他這個平時不管事的王爺上疏。

    崇禎認為這種玩意純就一國家敵人,一定要想辦法把他弄了。

    實在是朱聿鍵這個人,把宗人法讀得太熟,整個人以身合法,上綱上線,才讓崇禎拿他束手無策。

    另一個東閣大學士錢士升,也讓崇禎討厭得很。

    某種程度上,崇禎對大明的現狀是束手無策的狀態。

    這個朝廷看上去規規矩矩的,就是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他就總喜歡干一些有表演性質的事,心態類似正常的大夫已經救不了命了,把腦子都使到搜集民間偏方上。

    就比如首任河南總兵張任學的任命,當時他文官想轉武將,朝廷諸臣都給提了建議,張任學勇于任事,那皇上就給他加個監管軍務的差遣,做的都是一樣的事,沒必要轉任武官。

    崇禎不行,那樣演出效果不夠爆炸。

    他就要展現出自己不拘一格用人才,揮手給張任學封了河南總兵官。

    張任學干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當今聖主用人不拘一格,以期待弄來些天縱之才。

    事實也確實朝崇禎想要的那個方向發展,現在天天都有規矩之外的人,跑到皇宮外試圖讓皇帝听見自己的聲音。

    就比如今年年初就有個叫陳啟新的武舉人,到正陽門外上書,表示朝廷弊病就是科舉人用,應該停科目、舉孝廉。

    崇禎又給這個武舉出身的家伙,特授吏科給事中。

    崇禎的邏輯很正,表演歸表演,但不能拿朝廷大政開玩笑。

    你想當武將,我給你武將帶兵試試;你覺得科舉有問題,那你就當個給事中,監察六部,糾彈官吏,看看到底誰有問題。

    但你想要點子王容易,可是等點子王真來了,你別害怕就行。

    這個月,一個叫李的江南籍武學生,上疏把朝廷點炸了。

    李上疏說,致治在足國,災民得救、兵食有著,才能治理國家,所以請皇上搜括江南豪紳巨室,讓他們自己報名助餉。

    最狠的是這個李請搜刮豪紳,還限定了區域,江南,而且他自己就是江南人。

    說實話,崇禎看到這封奏疏,當時就爽了。

    那是從天靈蓋爽到了腳後跟,腳指頭都勾起來了。

    朕早他媽想這麼干了,把民間財富都掠過來!

    只是理智一直告訴他,這樣搞是不行的,何況也搞不成。

    朝廷要拿錢,完全可以搞更好听的名頭。

    就像過去給朝廷捐俸助餉,大臣帶頭,朝臣群起響應,反應也很好嘛。

    讓皇上搜括豪紳巨室,這是人話?听著好像文武百官不願給一樣。

    但真蹦出來這麼個渾人,上個奏疏到朝廷,崇禎確實是听爽了,心情非常好。

    而且他身邊信任的近臣,比如溫體仁、薛國觀,別管心里咋想,至少表現出的樣子,是這事要真能干好啊,那也真不賴。

    薛國觀是覺得自己根本不值得被抄家,他是真沒啥錢。

    倒不是絕對清廉,而是其當官的時間短。

    要說吧,是萬歷末年的進士,歲數也不小了,但僅在地方干過五年推官,後來就做了科道言官,在戶科、兵科轉圈,最後干到刑科都給事中,當了個頭子。

    也才正七品。

    後來因為早年魏忠賢得勢的時候,他彈劾過不少東林黨;後來崇禎登基,懲處閹黨,他就回家了。

    再回朝廷,也還是干的科道都給事中,直到去年才剛被提拔。

    說白了,薛國觀在一個專職罵街上位的稽察衙門,拿啥積攢家財?

    更別說老家還在韓城,大明在陝西的最後一座堡壘,劉承宗啥時候心情不好發個兵,他家就被抄了,根本不勞煩朝廷費力。

    溫體仁的思路更清晰,他都當首輔了,首輔還怕人抄家?

    大部分首輔最後都會被抄家。

    他早就在心理上接受了這樣的設定。

    不過對別人來說,就沒那麼好接受了。

    尤其是大學士錢士升。

    嘉興人,妥妥的江南。

    錢士升上疏︰最近找借口幸進的小人太多,這個李倡議縉紳豪右報名輸財官府,是想行籍沒之法,這是衰敗世道的亂政,都敢說給皇上听,肆無忌憚!

    何況此人是厭惡富人兼並小民,城里的富家也是貧民衣食之源;如今以兵荒歸罪富家而抄家,此議一倡,亡命無賴之徒將一個接一個與富家為難,大亂就從此開始了。

    像這種人,必須下獄嚴懲,讓刑部拿下提審!

    但皇上不听,溫體仁也不同意。

    溫體仁非常懂崇禎,他清楚這奏疏對崇禎來說,就是听個好听話,過個心癮,壓根兒沒操作空間的事。

    這會兒大家聊的是李的奏疏,但如果你真爭這事,恐怕下獄的不是李,而是你錢士升了。

    所以他把錢士升要給李下獄的票擬改了,跟錢士升說︰此人雖滿腦子歪理邪說,滿口胡言亂語,但皇上正在廣開言路,你這話說的太重,處罰也太重了,言者無罪嘛。

    錢士升揣著明白裝糊涂,說這事會動搖國本,必須要爭。

    其實這時候,朝臣都在引導崇禎。

    以溫體仁、薛國觀為首的一派官員,認為此時就該亂世重典,嚴峻刻薄行事。

    這屬于是崇禎本心的傾向。

    而另一部分,比如錢士升、湯開遠,則引導崇禎停止遣官督餉、對待官員懷柔,寬以御眾,簡以臨下,虛以宅心,平以出政。

    這則是崇禎表演的外在。

    這兩撥人的政見完全相左,水火不容。

    崇禎呢,都能接受,就搞得像個精神分裂。

    其實崇禎正在想辦法搞錢,就讓薛國觀推進這事呢,不可能按李那個建議明搶。

    他們打得也是正常人能接受的算盤。

    思路很清晰,朝廷現在財政不行,但是要用錢,每年的赤字也不算多,國內富家這麼多,完全可以先借錢解決問題嘛。

    甚至都提上日程了,從外臣那借錢,讓薛國觀來辦;皇親國戚的借款,由崇禎親自決斷。

    李這奏疏就是狗拿耗子。

    錢士升更神經,他居然會管狗拿耗子。

    本來崇禎就只是听個爽而已,這世上必須有這樣上來就要掀桌的人,才能方便崇禎以正常手段做事。

    傻子都知道,皇帝可以因為有錢的臣民犯了錯,抄他的家。

    但不能單因為臣民有錢就抄家,那這朝廷還有合法性嘛?他的首輔又不是劉承宗。

    這事讓崇禎真正惱怒的地方在于,人家就說都不能說了?只是給朕上個書,就要把人家按到刑部大牢?

    這種情況,明顯你才是阻塞言路的小人。

    真按你的想法,給李下獄,以後別人有什麼建議,還能送到朕的御前,即使能送到,別人還敢說嗎?

    最關鍵的是,你要是跟溫體仁一樣,有個過目不忘的核心技能也就算了。

    你進士出身,在南京呆了大半輩子,沒干過什麼正事,闖蕩江湖就靠個朋友多,進了內閣整天在朕耳邊叨叨些個正確的廢話。

    朕能演,你比朕還能演!

    崇禎歷來最煩這號人。

    朕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你這個苸] 湊燜滴侍獬鱸陔薜牡賴灤男裕 獠皇切 奧穡br />
    就算問題出在朕,朕是問題的根子,那你就治標不治本,把標給治了也行啊!

    你奶奶的!

    這回出了李這事,崇禎更煩他了,萬萬沒想到,溫體仁居然過來報告,說錢士升還要爭,必須要把李下獄,並以辭職威脅。

    “讓他走!”

    崇禎本來就在氣頭上,張嘴就要讓錢士升回家,話說出口卻又停住了︰“等等。”

    皇上讓宦官在御案上翻翻找找,從堆積如山的奏本中找出一封梁廷棟的奏疏。

    “你看看,梁廷棟說劉承宗移兵至薊鎮邊外,說若是非常之時,朝廷可以糧草十萬,雇其助剿,讓錢士升去,他不是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嗎,整天給朕念經。”

    “讓他去給劉承宗念經,教他寬以御眾,簡以臨下,虛以宅心,平以出政。”

    溫體仁都傻了,不知道這話該咋接︰“陛下,這……”

    “你去跟他說,朕不想見他。”

    崇禎擺擺手,示意自己說的是氣話,看向溫體仁道︰“大司馬前番不是說,劉承宗在邊外堵著,東虜進邊容易出邊難,要防備沈陽出兵遵化永平邊內接應嗎?”

    “正好,薛國觀說劉承宗打算給韓城賣糧,讓山西賑災,他倒是有仁義之心,讓錢士升出邊,跟劉氏商議,就不要賣糧了。”

    崇禎說著長出口氣,似乎這事是最近唯一一件讓他心情不錯的事︰“朕調十萬石通州糧出邊,他給韓城調十萬石糧賑災,閣老以為如何?”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頑賊》,方便以後閱讀頑賊第七百一十五章 斗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頑賊第七百一十五章 斗氣並對頑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