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賊

第六百一十章 切後路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六百一十章 切後路

    歸化城的大廟。

    大殿佛堂,銀佛像下。

    鄂爾多斯濟農額臣焚香膜拜,萬分虔誠。

    土默特台俄木布頭頂寶珠大帽,手捻佛珠,在殿內往來踱步,神情焦躁不安。

    而雲中鎮的圖台吉……這個家伙跟別人畫風不一樣。

    他披掛整齊的北元風格布面甲,將瓖有萬字符的缽冑放在一旁,正坐在交椅上支著炭火,用元帥府軍用小鍋涮羊肉,就著酥油茶,大快朵頤,引得額臣身邊的薩囊台吉頻頻側目。

    看也沒用。

    圖台吉剛從東邊的集寧前線退下來,天大地大,沒有他填飽肚子大。

    薩囊台吉並不是責怪他對佛祖不敬,中原僧人茹素,源于南梁武帝,他們這邊沒有那樣的戒律,何況這年頭他們這些領兵貴族誰不殺生?

    他只是好奇發生在圖台吉身上的變化。

    他過去就認識圖,知道這是個非常樂觀且閑適的北元王爺,他不知道林丹可汗的青海之旅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圖台吉變成如今這樣,認真、嚴肅且不苟言笑的模樣。

    圖台吉並非嚴肅,他只是在等楊麒,同時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跟後金見仗了!

    他兄長林丹汗半輩子跟後金炸刺兒,就是沒正經交過手,而圖台吉這次作為雁門鎮總兵,真真正正跟後金軍交了手。

    雖然只是幾場斥候、探馬、塘兵之間的小規模遭遇戰,滿打滿算,兩邊陣亡、負傷、失蹤、被俘的兵員加一起都不到三百。

    但這對圖台吉來說,是難以言喻的巨大的進步。

    即便已經脫離戰場一天,他依然難掩心中激動。

    硬生生板著個臉,只是為了避免自己傻笑罷了。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準噶爾侍衛古怪的腔調由遠及近地交替傳報︰“漠南都督到!”

    隨後緊湊的鎧甲踫撞之音有節奏地自長廊傳來,楊麒在王承恩、胡三槐、白文選等人的簇擁下,魚貫而入進了佛殿。

    “你接著吃。”

    楊麒一進大殿,掃視眾人一眼,先給圖台吉說了一句,隨後才在額臣、俄木布、薩囊等人的行禮中走到銀佛之下,轉身對眾人道︰“三個消息。”

    “第一,雁門鎮六萬戶、四十七千戶已攜部眾盡數撤入雲中,進一步撤往鄂爾多斯。”

    “黃河以北八萬戶、九十四千戶,正攜部眾有序撤入渡過黃河,兩日後進入鄂爾多斯,薩囊萬戶。”

    楊麒看向薩囊台吉︰“鄂爾多斯暫為其規劃駐地,將各萬戶、千戶編入千人隊,如萬不得已展開會戰,要盡快集結開赴戰場。”

    薩囊撫胸頓首,接下命令,隨後看了額臣一眼,目光中帶有喜意。

    顯然楊麒是把鄂爾多斯作為漠南此次遇襲的後方來打算,大量人口、牲畜與財富短時間涌入鄂爾多斯,雖然難免會對部落造成紛亂影響,但同樣對他們的領地也有很大好處。

    畢竟這不是一群窮鬼,而是劫掠到盆滿缽滿戰利品的得勝之師。

    額臣也行禮道︰“都督,我回去就頒布律令,以免眾多部落出亂子。”

    “就在這發,有事讓薩囊回去辦,我需要第一時間就能找到你。”

    楊麒擺手後,直接道︰“第二個消息,東邊情況不對,雁門鎮圖總兵早前與後金軍先鋒探馬交鋒數次,朔方鎮賀總兵現已接管大青山防務,同樣交鋒數次,太克制了。”

    “我軍想要探明敵軍兵勢情報,據俘虜招供,敵軍大帥為後金國吏部尚書多爾袞,統軍五萬出征,我不信。”

    “但塘兵在集寧交鋒十余次,除圖台吉曾突破封鎖看見其偏師萬余,而後始終不能再探出清楚情報,只知集寧有敵軍駐扎一營軍隊。”

    “不過多爾袞昨日差人送來戰書,說他有大軍三萬,邀我四日後在集寧會戰。”

    楊麒說罷,目光掃過額臣、俄木布等人,問道︰“你們過去跟後金見仗,有過這種下戰書的情況嗎?”

    額臣跟俄木布面面相覷,一臉懵逼。

    前者尋思,我沒跟後金見過仗。

    後者心說,我見過後金的降書,那算戰書嗎?

    一看他們的表情,楊麒也就明白了,搖頭道︰“薩爾滸大戰時,楊經略以大軍兵分四路,瞞不過沿途女直村莊,便下發戰書聲名三月十五出兵四十七萬分八路進剿。”

    “目的是二月底出兵四路,以迷惑敵軍。”

    “此時我軍需要時間準備,金軍遠道而來師老兵疲糧草不濟,常理而言,多爾袞正應急切進軍,不該給下戰書,予我修繕營壘的喘息之機。”

    說到這兒,楊麒說出結論︰“我以為,接到戰書之日,多爾袞就已經不在集寧了。”

    “不在集寧?”

    圖台吉一開始確實沒往這個方向想,這會楊麒一說,他便皺眉思索,片刻後問道︰“都督,會不會我看見的,就是後金軍主力?”

    早前的交鋒中,圖台吉的雁門營曾經短暫突破了後金軍的探馬防線,不過那更像後金軍的誘敵。

    因為在小規模戰斗中,圖台吉的蒙古騎兵,要比後金兵馬更有優勢。

    但這是戰術決定的,蒙古騎兵交鋒沖陣,習慣以精銳在前,老弱居後,短時間接觸中有強大的突防能力,而一旦首攻遇挫,就只能另尋戰機。

    後金軍則習慣以旗奴、罪兵等老弱在前,精銳在後,有更強的持續進攻能力。

    所以圖台吉一直以為那場戰斗是他突破了敵軍防線,才看見敵軍偏師。

    但更有可能的是,他被敵軍誘餌拖住,敵軍大部隊正在向他快速行進,準備包抄合圍將他吃掉。

    好在他打得快,發現敵軍大隊行進,轉頭就撤回了大青山,這才撿回條命。

    想到這兒,圖台吉的臉色難看起來。

    真相總是一把快刀。

    對于圖台吉的猜想,楊麒說不準。

    就他自己而言,敵軍兵力,只能往多了算,不可往少了猜。

    因此他道︰“他們是萬余軍兵來侵、三萬之眾邀戰、亦或正是五萬大軍薄來,我等只當他們放了個屁,不論真假,我都不會應下多爾袞的邀戰。”

    “所以賀總兵仍固守大青山防線,就不必來參與此次軍議了,至于諸位,各有使命。”

    “雁門總兵圖,自今日起,帶兵巡行武川;俄木布台吉,發土默特騎兵巡行豐州灘,前出百里探索敵軍動向。”

    “五原總兵王承恩,帶兵于陰山設立烽火墩台,兩手準備,防範山北、準備支援山南。”

    “諸部如若遇敵,以探明敵軍兵力、位置為重,倍于敵軍方可交戰,一擁而上,速戰速決,假使兵力不濟就速報後方,退至安全地帶。”

    向幾名總兵官下達軍令,楊麒這才對眾人道︰“此戰重點,不在殲敵,保住蒙軍世侯東征哈剌慎所得人口牲畜,我等便立于不敗之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幾年間多次身份變化,深刻地改變了楊麒的思考方式。

    不再是大明的總兵,軍事行動的意義也不再是听命行事,去防守一塊信地或追擊幾股賊寇。

    怎麼說呢。

    總兵官本身需要腦子,但崇禎年間的總兵官,不需要。

    駐扎在邊牆或內地信地,只要北虜、東虜、流賊來了,就得能點起多少人馬就點起多少人馬,上去就攔、就拼、就堵、就追、就截。

    不然轉眼就要帶著兵敗喪師的恥辱和百姓被摧殘的愧疚淪為階下囚。

    而現在的他,沒有上級掣肘,更是受到劉承宗的‘國戰’思想影響,能認真地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比如︰戰爭目的,以及戰爭意義。

    從這個角度上,楊麒更容易理解此時的局勢。

    元帥府和後金,就像兩個肆意在疆域上揮灑力量的巨人。

    但他們之間的距離太遠,即使扯歪了身子、伸直了手臂,也不過是在歸化城用兩根指頭打架。

    誰在這里都是強弩之末。

    割據西北的劉承宗,在漠南的影響力不過是留下一群孤兒乞丐,吃飯都成問題。

    威震東北的黃台吉,也只能每年趁著遼河解凍,搞個漠南夏令營,春天出發,秋天就得回沈陽。

    誰能在這里長久存在,誰才是當之無愧的馬背王者。

    所以對楊麒來說,殺敵不重要、陰山防線不重要、歸化城不重要、黃河沿線也不重要。

    漠南都督府,就沒有需要不計代價的必爭之地。

    有意義的東西只有一個︰歸附的、搶來的蒙古人口、牲畜、口糧和財富。

    勝利的底線很低,讓後金軍無功而返,對他來說就是偉大勝利。

    只不過楊麒卻想不到,隨著他的命令,土默特台吉俄木布的臉色變了又變。

    最終,他面色難看地對楊麒問道︰“都督的意思是……棄城?”

    元帥府的漠南只有一座城,歸化城。

    而土默特部的象征,就是這座俺答汗修建的歸化城。

    俄木布听明白了,楊麒並不打算與後金軍決一死戰,而是想要財富、人口、牲畜全部遷至鄂爾多斯,期待後金軍自己退走。

    楊麒的面色平淡,仿佛歸化城是很容易舍棄的東西,點頭道︰“如果有必要,該棄城就棄城。”

    他看向俄木布的眼神甚至還帶著點兒戲謔和驚異。

    心想,我個漢人大都督都不在乎城池,你個孛兒只斤怎麼還珍惜上瓶瓶罐罐了?

    但這恰恰正是問題所在。

    相較于楊麒這幾年跟著劉承宗游蕩西北、更是跑到漠南扎根,其實土默特的俄木布台吉更像是個定居者。

    俄木布一輩子,都像個定居統治者一樣,沒有離開過土默特部的範圍,人生中有限指揮了幾場戰斗,也都是圍繞著歸化城展開。

    而離開歸化城,就一次。

    那是林丹汗西征的時候,俄木布不能力敵,只好帶兵跑到外面,直到後金軍佔領歸化城,才把他從草原上揪出來。

    那次慘痛的失敗,讓土默特部元氣大傷,僅剩的部眾人口不足以支撐博碩克圖汗的威名,失去問鼎漠南的顯赫地位。

    俄木布不想再接受那樣的失敗。

    實際上他也很清楚,作為歸降後金又倒向元帥府的蒙古貴族,如果再被後金捉住,絕對不會再留他一條性命。

    反過來,失去歸化城和土默特部……俄木布覺得自己對劉承宗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因此他起身在眾人之間走過,直到面對面看著楊麒,這才行禮道︰“楊都督,如果有決戰的可能,歸化城萬萬不可放棄,若要在豐州灘作戰,我土默特部願以三千騎為先鋒,集結大軍與其一戰。”

    俄木布說得慷慨,卻不料身邊不合時宜地傳出一聲嗤笑。

    是圖台吉。

    “沒事,你是先鋒,我認可!”

    圖台吉對俄木布一向沒啥好臉。

    因為林丹汗西征路上,曾被反叛大汗的土默特諸部聯合襲擊。

    圖台吉本來就對俄木布瞧不上眼,這會又听他在這兒慷慨陳詞,說什麼要做先鋒,簡直又氣又笑。

    好氣的自然是,第一個跟後金交兵的分明是自己的雁門鎮府兵,你這先鋒算什麼東西。

    而好笑的則是……眼下只剩三千多個壯丁的土默特部,確實也拿不出啥像樣的精兵,真打起來,恐怕他們夠戧能打過三十個漠南千戶。

    就連額臣看向俄木布的眼神,都帶著幾分同情。

    說實話他很理解俄木布。

    俄木布是土默特的沒落可汗,難居人下,又自視甚高。

    在短暫歸降後金的時間里,土默特的軍隊幾乎都在隸于八旗之下的蒙古將領管轄之下,後金國對歸化城的監督可謂嚴防死守。

    經歷了被後金貴族嚴加看管的艱難時期,身邊沒多少可信之人,即使如今倒向元帥府,也依然有強烈的不安感,想牢牢攥住歸化城和部眾。

    額臣的身份跟他相似,如果不是身邊有個精通歷史的薩囊台吉,他恐怕自己這會兒跟俄木布一樣,著急的上竄下跳。

    但實際上,額臣很清楚,劉承宗這個漢人汗,遠比黃台吉那個天聰汗,對他們這些北元王室有更多的容人之量。

    因為劉承宗別說不像黃台吉那樣忌憚他們了,額臣覺得劉承宗甚至不在乎他們。

    元帥府看待他們這些孛兒只斤,幾乎和看待普通軍官、部眾沒啥差別。

    歸根結底,即使是濟農額臣也不得不承認,劉承宗是真正的游牧之主,也是天下最受人擁戴的可汗。

    向劉承宗效忠的蒙古貴族太多,為其而戰的蒙古士兵太多,在其治下游牧的蒙古人口也太多。

    北有元帥府的衛拉特,南有元帥府的火落赤,單是這兩股強有力的支撐,就能讓劉承宗穩坐蒙古之主的汗位。

    這種威望,足夠讓劉承宗指鹿為馬,隨便封個人做土默特首領。

    更何況,單說土默特,劉承宗手上就有足夠的候選人。

    元帥府本來就有很多正牌兒的土默特台吉效忠。

    就比如在藏地稱王稱霸的火落赤三兄弟,他們是達延汗第四子阿爾甦博羅特的重孫,下轄部落原名叫多倫土默特,是達延汗封出六萬戶之一的土默特萬戶部下轄鄂托克。

    那仨帥府爵爺隨便薅個兒子下山,在豐州灘上重建土默特萬戶部,都符合傳統。

    劉承宗根本不需要猜忌他們,事實上偌大一個元帥府,除了劉承宗,沒有誰不可替代。

    很快,隨著楊麒的命令,整個豐州灘上戰旗招展,成百上千的馬隊在陰山南北奔走巡視,只花了僅僅兩日,就找到了後金軍行進的蛛絲馬跡。

    楊麒的猜測是正確的,就在他收到多爾袞邀戰集寧的書信時,多爾袞已經率領大軍自北面繞了大圈,向陰山與狼山之間的埡口急行。

    圖台吉麾下的察哈爾騎兵,在武川以北,找到了大隊人馬行進後的蹤跡。

    而那蹤跡一路向西,紛亂的蹄印重重敲擊在漠南都督府每個將領心頭。

    因為楊麒算到了多爾袞不在集寧,而多爾袞則算到了楊麒的後勤運輸線。

    後金的目標呼之欲出……鄂爾多斯!

    漠南都督府囤積全部糧草、牲畜、財富和人口的鄂爾多斯!(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頑賊》,方便以後閱讀頑賊第六百一十章 切後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頑賊第六百一十章 切後路並對頑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