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賊

第一百八十八章 堅壁清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堅壁清野

    獅子灣的傷兵圍在黃勝宵旁邊,看他把茶杯里的酒一飲而盡。

    “怎麼樣黃勇,好喝嗎,啥味的?”

    黃勝宵的表情古怪,頭回喝這金貴東西,味道腥還古怪,但他又不願表現出來,便點著頭道︰“還行,活血了。”

    其實酒的作用比較大,順便補點鈣。

    但它對這個時代的人確實有效,因為尋常軍兵百姓的食譜決定了,他們普遍缺少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簡單來說,幾百年後的人喝點河里的水,可能會結石。

    但在這個大災之年,可能會造成補鈣的效果。

    他們的身體啥都缺。

    輜重哨的哨長承運是老摳門兒,盡管任權兒送來的東西量挺大,但那是照著劉二爺一個人用的量。

    如果把那些東西分攤到所有傷兵乃至整個獅子營,東西並不多。

    承運還想留著以備不時之需呢,何況這麼金貴稀罕的東西。

    所以他並沒有讓醫匠把東西都分配下去,而且在傷兵營里選出幾個人,依照功勛,有資格嘗嘗。

    其他人就沒這福氣了。

    這事承運也跟劉獅子說了,劉承宗覺得老弟角度非常獨特,把這些東西搞成了有象征意義的榮譽福利。

    劉承宗覺得以後這些搶來的東西也有用處了。

    可惜每個久居之地,否則還能修個庫房,專門存放賞賜功臣的東西。

    不過……功臣?

    劉承宗總覺得現在提這個詞,好像有點不對。

    宋守真寫文章的水平一言難盡,反正能看出來,確實是個樂戶。

    不過這無非也就是個識字的稿子,劉承宗並不需要照著讀,只需要給傷兵把事情講清楚就行了。

    他在傷病營上課那天,營地里哭聲一片。

    即使成了朝廷的反賊,這些曾經的邊軍們依然滿腹委屈,有人哭著問他︰“朝廷為啥要挪用我們的軍餉?”

    其實誰都知道答案,劉承宗的答案也只是比東事糜爛更深一點而已。

    得益于劉老爺做過稅官,他花了將近半個時辰,給軍士們把朝廷在陝西收上的夏稅秋糧,用途一一說明。

    不過他也只是選擇性地說,畢竟出發點是輸出仇恨,將敵意直指朝廷上下其手的官吏與宗室,連帶著還有最終敵人東虜。

    實際上現在朝廷的虧空,已經不是宗室這份錢所能彌補的了。

    就算崇禎現在把宗室都殺了,把王莊田地全部拿回來,而且在這過程中都沒有貪腐,都還是平不了賬。

    不過這樣的解釋,對獅子營傷兵來說已經足夠了。

    他們並不在乎崇禎皇帝的朝廷有多少需要花錢的地方,皇帝缺的是幾百萬兩的大錢。

    朝廷沒這筆錢,朝廷還在。

    只想知道皇帝為啥要放任朝廷挪用他們每月五錢的小錢。

    他們沒這點錢,家破人亡。

    劉承宗告訴他們了︰“因為我們沒用啊,給我一兩我能給朝廷戍邊,給我五錢我還能戍邊。”

    “終于他們一錢都不給我了,我還能為那點口糧給朝廷戍邊呢,那朝廷還為啥給我錢啊?”

    劉獅子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後來我想明白了,朝廷就算沒那麼多錢,也一定要把所有錢往遼鎮堆,為啥?誰知道為啥?”

    眾傷兵鴉雀無聲,有個膽大的寧夏兵道︰“遼鎮離北京近!”

    劉承宗對這個寧夏兵有印象,這是個保定人,從前是賀虎臣的伙兵,他抬手一臉贊賞道︰“說得對,遼鎮離北京近,但不全面,不然為啥朝廷敢欠薊鎮餉呢?”

    “我告訴你們。”

    劉承宗的笑容里透著狠意︰“因為你朱家皇帝敢欠遼軍仨月餉,第四個月他們就敢去拜東兵的大汗。”

    傷兵們在發笑,被劉承宗打斷︰“這不好笑啊!遼民,他們跟榆林宣大的百姓有啥不一樣?那打了二十多年仗了,前線一退再退,家鄉早落于敵手。”

    “現在還在前線給朝廷打仗的那幫人,三旬往上的老兵老將,多少人都生在沈陽啊,他們家呢?家人被敵人俘虜豢養,自己在前線打仗,就這都不投降。”

    “都是漢人但凡有條活路走,哪個願意拜大汗?”

    跟陝西三邊的兵說後金,他們沒啥感觸,可要說大汗,他們腦子里想到的都是北虜,一下子國仇家恨就涌上腦子。

    劉承宗也被情緒左右了。

    他本來是想非常理智的跟傷兵們分析,可說著說著就越說越氣。

    因為哪怕他明白,明白大規模欠餉是怎麼發生的,來龍去脈都很清楚。

    其實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自萬歷年三場耗費頗多的大仗開始,那會軍餉就有點跟不上,但問題不大。

    後來財政也沒變好,反而越來越壞,到了天啟年修了三大殿,反正九邊老革也不鬧騰,就再拿一點過去。

    趕上東事漸繁要修堡子,就再挪點過去。

    一點一點,邊軍們就像鍋里的青蛙,一開始覺得沒事不想跳出來,等到想跳的時候發現他媽的鍋蓋焊死了。

    劉承宗很清楚這些事是怎麼發生的,但他依然有困惑。

    他自問自答︰“是誰給這朝廷如此大的膽量,敢不給軍隊發餉?是我們,我們這些朝生夕死的邊軍人人有份,是我們這些軍人自己給的!”

    “以後這樣的事情不會有了,因為有我,有你們,你們能把性命擱在跟北虜血戰的戰場上,能不能用性命讓他們知道拖欠軍餉的下場?”

    “能!”

    傷兵們群情激憤鼓掌高呼,一根根拐杖與拳頭舉向天空,人們的怒火在河灣谷底中回蕩。

    吼聲嚇得劉老爺和楊先生從山上急匆匆趕回,他們還以為獅子營的傷兵要出軍打仗了。

    韓家兄弟怒發沖冠,樊三郎緊攥賞功牌眼含熱淚跳得最歡,她在為死去的樊三郎鳴不平。

    宋守真被情緒感染,也跟著高呼,喊了幾句卻發現旁邊任權兒對此無動于衷,端坐營地邊角,堪稱人間大清醒。

    他問道︰“任將軍,你也是軍人,咋沒反應呢?”

    任權兒也不知道,他撓撓臉也很疑惑。

    索性就不去想,只說︰“該有個畫師,把這畫下來,就叫將軍,將和軍。”

    等劉承宗從傷病營走出,任權兒才跟上去,跟了半天才扭扭捏捏道︰“長官,你,哎呀,怎麼說呢……你給我發份餉唄?”

    劉承宗也沒多想,以為任權兒是沒錢花了,便笑道︰“咋了,千戶俸祿不夠你花?你想要多少?”

    “不是,我有錢,就是,唉。”

    任權兒頓了頓,思索著組織了好一會語言,才道︰“就是看別人都那樣,我也想知道領軍餉是啥感覺。”

    劉承宗愣住,片刻後明白了。

    任權兒跟邊軍不一樣,邊軍是被欠餉,任權兒是壓根就沒領過軍餉。

    他就沒有過軍餉,軍戶過得有好有壞,家里人多的、打仗立功的、世襲軍官,都過得不錯。

    但是像任權兒這種家里沒人,吃穿用度都靠軍屯田,根本不知道被欠餉是啥感覺。

    和他的出身經歷比較起來,就連被欠餉都是一種幸福。

    “對了長官,楊將軍派人回來了一趟,沒找到你,就找上我,然後回去復命了。”

    任權兒說罷,劉承宗問道︰“楊指揮使?”

    “對。”

    劉承宗笑問︰“他在北京過得怎麼樣?我上個月看邸報,說他立功領了皇帝二十兩銀子。”

    “確實立功了,不過去向還不知道,他想回陝西,但吳總兵建議山海關把他留下。”

    任權兒說著肅容道︰“朝廷讓他招募民夫,別人都招三五百人,王自用給他招了兩萬人。”

    兩萬人?

    劉承宗充滿感慨啊。

    這就是給朝廷干活的好處,可惜他攤上個干啥啥不行的倒霉朝廷。

    但凡朝廷運轉正常、人心也正常,正經做事的人能得到升遷,多舒服?

    什麼叫幸福?

    招募兩萬人,不需要考慮兵糧就叫幸福!

    劉承宗心想,我要是有夠兩萬人吃一年的糧,啥事都不用干,今天,今天就起兵去榆林。

    “他這麼大本事,還用回陝西?陝西哪兒能擱得下他?”

    “長官,他這其實算不上立功。”任權兒的表情復雜︰“我問了問,他給朝廷招了兩萬人,設立八個營,有漕工羅教子弟、有信黃天道的、還有聞香教的。”

    劉承宗一听就瞪眼了,這都啥啊?

    羅教和白蓮教,都不是正宗佛門,但它們是世間影響力最大的教派。

    羅教比較溫和,很多佛教徒也把羅教當作佛門教派,如今影響到最大的漕工子弟,屬于是民間互助社團,後來其中一支形成了青幫。

    白蓮教因為是大明官方定下的邪教,所以其分支眾多,黃天道和聞香教,都是它的分支。

    這黃天道和三國時的黃巾起義沒關系,劉承宗對這個比較清楚,因為黃天道是嘉靖時期萬全都司的邊兵創立的。

    那邊兵名叫李賓,從軍後駐守野狐狸,戰爭中被射瞎一只眼,退伍後信過無為教,也就是羅教,‘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就是無為教的八字真訣。

    後來李賓創立了黃天道,因為傷了眼楮,號虎眼禪師。

    因為嘉靖有道君皇帝,所以地方上各種教派繁多,虎眼禪師創立的黃天道也是外佛內道,還兼容了儒家的一些東西。

    至于聞香教,教派不重要、信仰也不重要,以引導術躲避朝廷對邪教的追查,一般不高聚會傳道,聚會就是專業的扯旗造反。

    所以楊彥昌要是敢給他招來這種人物,他能直接讓任權兒把楊彥昌軟禁到死。

    任權兒道︰“吳自勉看出他不對勁,不想讓他回陝西,但他讓人送來個很重要的消息,朝廷好像有意調關寧軍入關平叛。”

    別的消息對他們都不重要,但這個消息就很有影響了。

    “關寧軍入關平叛?”

    這和劉承宗想的不一樣,他一直以為自己要應付的將會是兩省聯兵討伐,沒想到朝廷會準備把駐防關外的關寧軍調進來。

    劉承宗抬手在發巾上動了動︰“關寧啊……這消息很重要,我得找找手下的關寧軍了。”

    獅子營有關寧老兵。

    其實要不是劉獅子生得晚、投軍晚,他也能去關寧防線浪一波。

    最早在天啟年間,孫承宗就調了九邊及腹里各地善戰之軍充實關寧防線。

    其中包括山西宣大兩鎮,陝西延綏、固原、寧夏三鎮,總兵以下游擊以上,各級將官的家丁選鋒。

    西軍五鎮出兵過萬,填進關寧防線。

    除了他們,還有川軍湖廣的土司軍、浙兵及京營。

    相當于上萬人的軍官團,在京師以東招募新兵,組建成軍。

    李卑就是那會去的關寧。

    所以獅子營對關寧軍談不上絕對陌生。

    正因為並不陌生,劉承宗才更為慎重,調入關內的部隊一定是跟東虜見仗還打得不錯,才會被調回來。

    倘若是在東邊屢戰屢敗的部隊,那也不用往西邊折騰了。

    這麼想著劉承宗突然樂了。

    任權兒很慎重地問道︰“長官為何發笑?”

    “我在想啊,這王自用,他要是跟關寧軍一起調回陝西,會是啥光景?”

    得到白蓮教加成的關寧軍戰斗力能更上一層麼?

    說笑歸說笑,劉承宗內心依然非常忌憚,對任權兒道︰“走,去找承運。”

    陝西山西的官軍,劉承宗並不怕,只擔心被包圍、夾擊、合圍這種,被官軍以眾擊寡的情況。

    但關寧軍,是更強大的敵人。

    兵器甲冑軍事戰術,沒啥差別,但那幫人月餉一兩四錢,這就很不好對付了。

    承運正在輜重營檢查物資儲備,見劉承宗直著朝他過來,便放下手里的活,問道︰“哥,咋了?”

    “楊指揮使派人送了個信,說朝廷打算調關寧軍來平叛,我估計會先進山西再進陝西。”

    “調東邊的部隊來西邊平叛,不必顧忌鄉土之情。”承運對關寧軍沒啥了解,直接就找到了問題的重點,道︰“哥你說吧,我該干點啥?”

    “派人在延安府活動活動,從延川到南邊,有余糧願意動動的百姓,都拉到獅子灣來開墾,不願意動的,就讓他們知道客軍平叛的影響,爭取……”

    劉承宗抬起一只手︰“爭取讓官軍進延安府,就找不到一把面,堅壁清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頑賊》,方便以後閱讀頑賊第一百八十八章 堅壁清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頑賊第一百八十八章 堅壁清野並對頑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