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幾大汽車巨頭對制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既沒有積極性,還在各種會議上,不支持國家有關部門出台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中汽協胡會長的表態也是模稜兩可。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明年都很難正式公布,孫健也不知道前世是何年公布的?
    京城電動汽車集團明面上風光,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潮流,暗地里卻受到幾大汽車巨頭的排擠和打壓,強勢的孫健也不給國內汽車巨頭領導好臉色;好在國家層面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在土地和稅收等方面按照高科技行業標準執行,不然京城電動汽車不可能有如今的市場。
    前世,隨著人口增長放緩,城市地鐵、國家高鐵、飛機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家庭私家車普及率的提升,客車行業特別是長途大客車行業,受到的沖擊最大!市場對客車和公交車的需求大幅減少,國內客車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
    重生前,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公交車逐步取代燃油客車,但燃油客車還佔主流,燃油客車還能佔據十多年的主流市場。
    既然機緣巧合的控股了江城公用客車廠,孫健就不可能完全放棄市場廣闊的燃油客車市場,經過幾天的思考,決定兩條腿走路。
    成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揚子江客車股份公司,作為京城電動汽車集團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專門生產揚子江牌燃油客車大中小型)。
    成立京城電動客車股份公司江城分公司,生產京城牌插電混動和電動客車大中小型)。
    揚子江客車股份公司計劃投資5億元左右,建設一座現代化的燃油客車生產基地,佔地200畝,購買4條曙光自動化集團生產的全自動化生產線,采用京城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擁有的燃油客車發動機、客車底盤、客車車架系統等技術和零部件,年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油客車8000輛。
    揚子江客車不會在燃油客車市場同國內客車老大宇通客車爭第一。
    宇通客車是一家滬市上市公司,2004年年報顯示,總資產26億元,淨資產11.96億元,全年生產客車輛,銷售客車輛,主營收入39.49億元,淨利潤1.43億元,總股本2.04億股,每股收益0.70元。
    1985年,由六部委組成的全國客車行業規劃協調小組,確定了滬海客車廠、京城客車廠、羊城客車廠、冰城客車廠、洪城客車廠、江城公用客車廠等14家骨干客車廠,宇通客車的前身鄭城客車廠還沒有資格成為14家骨干客車廠之一。
    鄭城客車廠的前身是鄭城汽車修配廠,創建于1963年。同年,這家以客車修理為主的企業,生產了豫省第一輛大客車、jt660型長途客車。1985年,改名鄭城客車廠,生產鄭城牌客車;1993年,公司更名為宇通客車。
    1993年,鄭城客車廠改組為鄭城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宇通技改項目竣工,年生產能力達到了2000輛;二年後在滬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大客車企業的上市公司。
    利用募股資金,投資4億元,建立了亞洲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條件最先進的客車生產基地,並開始第二次創業,開始啟用宇通商標。
    2000年4月,宇通客車設立了當時國內客車行業唯一的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2年,宇通客車與德國an合資,組建成立中德合資猛獅客車有限公司,加快了國際化步伐。
    去年2月,宇通企業集團成立;當年宇通企業集團總收入54億元,同比增加32,其中客車銷售輛,收入近40億元,市場佔有率高達17;計劃今年生產客車1.5萬輛,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
    去年,董事長湯宇翔順利完成政府部門審批程序,成為汽車行業首位完成bo管理層收購)的掌門人,實現了對宇通客車的實際控制。
    黃雯芳等人也想效仿,但東風公司不願配合。
    “揚子江客車公司施行定編定崗、按勞分配制度,鼓勵多勞多得,上不封頂;崗位不同,工資標準不同,競爭上崗後,大家簽訂新的勞動合同時,都會發現自己的收入有50到200不等的增加!”
    啪啪……
    大家從三位領導的講話中,已經知道,收入會大幅增加,但從華人首富的口里說出來,意義完全不一樣。
    “按照淘寶控股公司的福利標準,免費供應一頓早餐和一頓中餐,春節、中秋和端午都有物資發放。”
    啪啪……
    眾人都羨慕淘寶控股公司的福利待遇,沒有想到自己也成了被羨慕的對象,心里美滋滋的。
    “大家也不要高興太早!一套80平的精裝修住房,成本也要十幾萬吧,收入和福利增加這麼多,錢從哪里來?”
    孫健突然話鋒一轉,面色陰沉下來。
    眾人也陷入沉思。
    “同志們,京城電動汽車集團不是國企,沒有財政撥款和補貼,也不是福利機構,花的錢需要大家從市場上賺回來!”
    “丑話說在前面!我給大家一年緩沖期,多出的收入和福利由京城電動汽車集團補貼。一年後,你們沒有能力賺回多出的收入和福利,以黃廠長為首的管理層自動辭職,公司任命新的管理層,干部職工的收入和福利回到改制前的水平。”
    鐘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
    黃雯芳和黃瑞修等管理層的心里一沉,華人首富的高薪不是那麼好拿的,大家趕緊想辦法。
    興高采烈的干部職工頓時涼了半截,只有一年緩沖期,大家不好好的干,真的會回到以前,華人首富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的話,不會食言!
    “如何從市場上賺回來?”
    眾人豎起耳朵。
    黃雯芳和黃瑞修也沒有底,他們去年廢寢忘食,賣出去1195輛客車,賺了315萬元,每輛車只賺了2600多元。
    “我作為公司董事長,只負責大方向,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管理,我給大家奮斗目標,如何實現目標?只能靠大家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