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五章 大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五章 大江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二月過去後,就是舉國關注的科舉月了。

    今年的科舉,話題太多了。

    進士科雖然考的仍然是舊九經,但很多人的心思已經到了三年後的新九經上了。

    學業差的人焦慮不已。因為這次考不上後,下次就得換新內容,又增加學習成本。

    學業好的人也他媽焦慮。因為增加了不確定性,沒以前那麼穩了。

    最高興的還是農科學子,因為他們終于得到了走入帝國政治舞台中央的機會。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朝廷發出的幾道人事任命就沒太多人關注了。

    同光四年三月初五,聖旨傳到南京,魏王邵勉仁調任北京留守,接替病逝的封衡。

    邵勉仁接旨後,三月初十離開了南京,前往北京赴任。

    自建極十二年赴任至今,他已經在南京待了整整七年了。

    七年時光,他看著南京從一片荒蕪,變成了人氣漸復的城市。

    七年時光,他看著江南從戰火紛飛,變成了安居樂業的魚米之鄉。

    七年時光,他看著吳越百姓從一開始的彷徨不安,轉而開始享受這太平盛世。

    “七年前,這里滿是荒草。”邵勉仁指著揚子宮臨華殿所在的位置,說道。

    “猶記得那日,殿下遣我勘察江南形勝之地,僕至此處,但見三五小童,在草叢中抵角為戲。挖地基之時,經常能看到前朝瓦當碎瓷。”江寧府少尹李龜楨感慨道︰“一手一腳建立起來的南京,殿下居功至偉。”

    南朝時興盛無比的都城,為了“鎖王氣”,被徹底夷為廢墟,百姓也被遷走。

    前唐末年,馮弘鐸為升州刺史,是為一方諸侯,很快為楊行密所滅。

    老楊也看中了這塊地方,令楊握掛名升州刺史,開始經營這片區域。但所謂的經營,也僅僅只限于農業,宮城並沒有恢復。

    邵勉仁初來之時,揚子宮所在之地,到處是雜草、水泊、菜地、農田。

    南京宮城的營建,固然不是自他始,但他確實出了大力。

    朝廷從關西、河南、河北遷移百姓南下升州,光安置就費了很大勁。

    征發自各地的役徒,也靠他來管理。

    朝廷從雲南發過來數萬俘虜,同樣需得他過問。

    七年任職,他自問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遽然離開,一時間還有點舍不得。

    他的妻兒們分乘幾輛馬車,此時也都掀開車簾,默默看著外面。

    作為北人,他們已經習慣了南京的生活,習慣了這里的天氣,習慣了這里的環境,習慣了這里的物產,習慣了這里的人。

    江南,其實很不錯。

    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別有一番遠離是非之地的安寧。

    市面上還有許多來自外洋的商品,能夠滿足他們的諸般享受。

    待久了之後,打心底地升起一股懶散的念頭,只願就這麼過下去,什麼都不去想。

    邵勉仁其實也有這種感覺。

    當年在州當刺史的時候,心神時刻緊繃著,動不動就擔心哪里又有民亂了,需要鎮壓。

    物質上並不豐富,但習慣了之後,也沒什麼。

    唯有江南,最是消磨人的心志,怪不得古來都出偏安政權呢。

    “世上無不散之延席。”來到碼頭邊後,邵勉仁轉身,對相送的南京官員們行了一禮,道︰“諸君請回吧。”

    ******

    船只當天下午就駛入大江,順流而下,直趨廣陵。

    三月間的大江上,船只已然不多,偶見幾艘,也多是離開的。

    外洋海船並不僅僅是在沿海城市活動。事實上,內地很多城市,也是他們的目標。也就是說,他們會順著內河逆流而上,推銷商品,采買貨物。

    唐憲宗年間狀元施肩吾曾經過桐廬縣,當時就見到了胡商——“滎陽鄭君游說余,偶因榷茗來桐廬……胡商大鼻左右趨,趙妾細眉前後直。”

    值得一提的是,施肩吾晚年,舉家移民澎湖列島。他發現島上沒有常住居民,只有季節性過來采珠、捕魚的“島夷”,且到處是腥臊之氣,有《題澎湖嶼》一詩。

    錢塘江沿岸如此,長江兩岸就更不得了了。

    甦州、潤州、常州、揚州港口密布,海商雲集。因地接物產更豐富、更富饒的北方,揚州廣陵成了第一大港口,常年居住著數萬胡人。

    中唐以來,胡商屢遭廣陵的節度使、大頭兵們勒索、搶劫,但“初心不改”,就是不走。

    “真是一條流淌著黃金的河流。”邵勉仁手扶船舷,感慨道。

    路過的外洋商船吃水很深,很明顯滿載了。

    他們有可能直接回國,也有可能到別的地方出售貨物,在夏天的時候再返回大夏——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大食人,並不僅僅經營本土與大夏之間的長途遠洋貿易。

    大夏內部各州、周邊各國之間的船運,也經常見到他們的身影。

    “殿下,朝廷越來越重視海貿了。這個買賣,實在太驚人。若非來到南京,實難相信。”魏王府長史王貞白手握酒杯,憑風而立,十分瀟灑。

    邵勉仁看了他一眼,道︰“這酒還是少喝為妙。”

    放蕩不羈的才子,就是這個樣子。

    王貞白的心中,對前唐還是有相當留戀的,邵勉仁很清楚這點。若非他多番延請,人家也不一定願意出山,到他這個沒甚前途的王府擔任幕僚。

    此時他手中握著的,是用龍腦油(樟腦)調制的所謂“香酒”,在士人之中非常流行。

    邵勉仁覺得此物怪怪的,不願喝,也勸王貞白不要喝。

    “殿下。”王貞白笑了笑,將酒杯藏在身後,道︰“《致治•地理》中提到,天氣一年冷過一年。這麼多年下來,僕也有同感。就以江西為例,沼澤退去,淤出了不少陸地。百姓爭相墾之,收獲頗豐。如果這麼繼續冷個幾十年,江南會變得更宜居、更舒適。田地更多,物產就更多,外洋商人也會更多。”

    “你說得不錯。”邵勉仁看著浩浩蕩蕩的大江,道︰“別的不談。而今天下各處皆用煤,北方河流少,能用船運的地方不多。有些州縣,甚至在用馬車、駱駝運煤,價錢非常昂貴。”

    “再說這鐵器。楊行密在宣州所置之礦監,打制出來的鐵器、甲仗,順流而下,一船可運數萬件,數日即抵達南京、廣陵,還非常便宜。”

    “茶葉、絲綢、瓷器、藥材等等,有江河水運之利,一切都太方便了。”

    交通運輸成本,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

    生產端需要降低運輸成本,銷售端同樣需要降低運輸成本。

    在這方面,江南的優勢真的太大了。不僅僅是運輸干線長江,還有眾多支流,共同構成了龐大的水運網絡,天然適合發展工商業。

    邵勉仁在南京七年,對江南的水運之利知之甚深。

    在去年,他直接上疏,請在南京建船坊,大造船只,以通海貿之利。

    聖人許之,但沒有讓朝廷直接出面,而是令安南商社派人至江寧府,覓地建船坊——如果建成,這家商社就擁有泉州、南京兩處碼頭及船坊,實力不可小覷。

    “殿下曾有言,以江南之財貨,養北方之勁兵……”王貞白說道。

    “這是聖人的原話。”邵勉仁打斷了一下,更正道。

    王貞白不以為意,繼續說道︰“這其實是至理。北地諸多港口,折騰得再狠,又能得幾個錢?淮南、江東、江西三道,每年解送洛陽的財賦,早晚會超過河南、河北。大夏立國百年之後,淮南、江南當成第一財賦重地。”

    王貞白是江西人,對自己的家鄉十分自豪。

    在他看來,經歷了整個唐代三百年的大力開發後,江南已經到了超過河北、河南的前夜。

    安史之亂後,前唐收不到河北的賦稅,河南、河東的錢糧也要盡可能留在當地,供養幾十萬武夫。長安天子、百官、禁軍,全靠江南運過來的錢糧養活。

    時至今日,江南已經不缺人了——晚唐時期,人煙稠密的太湖流域,就普通民家而言,多的十余畝地,少的五畝、七畝之類,比北方少太多了,但可以穩定種植水稻,收獲較多。

    在王貞白看來,江南已經不需要移民了,單靠現有人口,就可以快速發展起來,成為國朝的財賦重地。

    有夏一朝,都將是江南賦稅養北方勁兵的模式——不一定需要南方的糧食,但錢一定是要的。

    只可惜,因為是楊吳舊地,被征服的時間也晚,江南的地位有點低。

    淮南、江東、江西三道,只各有五個進士、一個農學名額。但隴右、河西二道,都能中四個進士、一個農科,他們哪點比得上江南這個人文薈萃之地?

    擁有十幾個州的河東道,全道戶口加起來,也只有江南兩三個大州那麼多,卻擁有五個進士名額、一個農學名額,這不是欺負人麼?

    河東,就那麼重要?

    “讓你少喝點酒。”邵勉仁搖頭失笑。

    雖然他也看好江南的發展,但這真不是錢的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開國初年談“兵”,開國百年後談“錢”。江南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將來的地位,肯定會慢慢上升。至于能上升到哪一步,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座船當天晚上就抵達了瓜洲浦。

    即便是在夜間,這里仍然燈火通明,桅桿林立,讓人看了十分震撼。

    空氣中都充滿了金錢的味道!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晚唐浮生》,方便以後閱讀晚唐浮生第五章 大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晚唐浮生第五章 大江並對晚唐浮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