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三十五章 “百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三十五章 “百姓”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這是什麼?」蒙州依蘭縣郊野,蔣玄暉驚訝地看著驛道,合不攏嘴。

    幾頭牛一樣的鹿走在驛道之上,一群沙陀兵小心翼翼地驅趕著。

    這種鹿的體型實在太大了,怕不是有一千五百斤,看著就很嚇人。若非脾氣還算溫順,大概沒人敢靠近。

    「駝鹿。」一沙陀軍校說道︰「北邊捕來的,費了不少力氣。聖人有令,送幾頭去北平府,讓大伙看看。」

    「這…………」蔣玄暉無語。

    這麼大的體型,還不如殺了吃肉。

    「想吃駝鹿肉嗎?」軍校哈哈一笑,問道。

    蔣玄暉有些意動,問道︰「真有?」

    「有肉脯,幾百斤呢。」軍校揮了揮手,有人從後面的馬車上取了十幾斤肉脯,塞給蔣玄暉。

    軍校也撕了一塊,扔進嘴里嚼吃著,道︰「遼東這地方,除了冷點之外,當真沒啥缺點了。肉、魚太多了,捕個幾百年怕是都捕不完。」

    蔣玄暉愣愣地看著手里的肉,突然反應了過來,讓人從自己的馬車上搬下來一袋白面,道︰「安東白面,給你們了。」

    「哎呀,這可是好東西。」軍校大喜,又讓人搬了一桶魚給蔣玄暉一行人,道︰「不白拿你們的東西。」

    這是腌制的鮭魚,黑水那邊很多,肉厚油多,十分受人喜愛。

    蔣玄暉笑了笑,沒拒絕,揮手與人告別。

    他知道這是史建塘的人,從東平府返回。

    他們最近可太出風頭了。在渤海人的幫助下,幾乎可以算是主場,步騎數萬人,殺得造反的部落鬼哭狼嚎,狼奔豕突。

    蔣玄暉看過地方州府的公文,光鐵利府一地,大概就抓了三萬多俘虜,基本都是內遷部落——不,就鐵利府而言,這應該不是內遷,他們都是鐵利部的人,一百多年前選擇留下來,投降渤海國罷了。

    除了沙陀部之外,薩葛部、安慶部在擊敗阿保機之後,也奉調東行,前來蒙州。

    他們的目標,就不僅僅是聚集在湄沱湖一帶的兵了。如果他們不老實,還有可能進攻其老巢,徹底瓦解敵人的士氣。

    沙陀三部盡發成年男丁的話,六七萬兵馬唾手可得,已經是一股十分龐大的力量了。

    蔣玄暉對這些戰事不太感興趣,他只關心自家的官位,以及為了更高的官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做出什麼成績。

    如今看來,首要之務是安置好移民了。

    他轉過身,追上了姐夫張全義一行人。

    「黃雲枯草,誠不欺我。」張全義已經是第二次來到鐵利府了。

    上一次來的時候,草原還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這一次來,就到處是秋日的蕭瑟景象了。

    老實說,他還是喜歡綠草如茵的景象,綠得他安心,綠得他干勁十足。

    張全恩一身戎裝,看著殘破不堪的村落,無悲無喜。

    蒙州有第一批移民了。

    聖人開恩,赦北平宮城役徒三千戶為百姓,令徙蒙州。

    又遷三千戶役徒至此,貶為部曲。

    這六千戶人本來要去沈州的,臨時改道,長途跋涉之後,抵達了鐵利府,從中可以一窺朝廷的決心。

    「走,去村里看看。」張全義下了馬,在軍士的護衛下,走到了村里。

    村子一共三十余戶,以土坯房為主,屋內的陳設極其簡單,說家徒四壁並不為過。不知道原本就這樣,還是經歷多番搶劫後變成這樣的。

    土炕內有燃燒的痕跡,拿手摸上去,還有余溫。

    「沙陀兵過路時在這住過。」村正跟在他身後,解釋道。

    張全義點了點頭,問道︰「這是你家?鄉籍何處?」

    「是我家,深州饒陽縣人。」村正答道。

    「來這多久了?」

    「半個月。」

    「感覺如何?」

    「地是不錯的。過幾天平整一下,明年開春後播種,應該收成不錯。」

    張全義點了點頭,又問道︰「平整土地之外,還做了何事?」

    「護送咱們來的武夫提醒過,準備過冬薪柴。」

    「準備了嗎?在哪?」張全義問道︰「帶我去看看。」

    村正不意這位官人如此認真,竟然要去看他準備的薪柴,立刻應道︰「官人請隨我來。」

    說完,帶著他們穿過北門,到了後院之中。

    張全義掃了一眼,院落內養了幾只雞,正低頭刨食,居然沒被過路的武夫順走,也是神奇。

    西北角上開闢了一塊菜畦,此時空空如也,什麼都沒剩了。

    東北角上有一棵李子樹,也沒有果實。樹下一口井,井上蓋著蘆葦編成的井蓋。

    「你們是幸運的。」張全義感嘆道︰「若無渤海人遺留下的房屋,你們這個冬天可不好過。」

    村正嘆道︰「此皆聖人之恩情,不知幾時可還完。」

    張全義聞言笑了,問道︰「在北平修了幾年宮城,不恨聖人麼?」

    「輸了就要認。」村正說道︰「總算聖人仁厚,給了咱們一條活路。」

    「你能這麼想就好。」張全義說道︰「聖人對作亂的武夫,向來不留情。張萬進據潞州滿門誅滅。你們還能活著,本就是幸事。蒙州這天時不好,一年只能種一季糧,但勝在地力好,開墾好了之後,畝收兩斛不在話下。「

    「能收兩斛?」村正瞪大了眼楮,不敢置信。

    他知道這地肥,黑油油的,但一畝地收兩斛糧食卻是他沒想到的。

    「如何不能?」張全義說道︰「昔年黑齒常之在青海屯田,一年種一季麥子,畝收兩斛。如此,則軍糧豐足,甚至有余裕在大饑之年支援關中。蒙州,除了冷之外,沒什麼缺點。對了,你可會射箭?」

    村正伸出滿是老繭的雙手,道︰「玩弓不下十年了。」

    「那不就很好麼?」張全義笑道︰「閑時去打打獵,日子說不定比中原過得還好。」

    村正勉強笑了笑,不太相信。

    「你小子可別不信。」見村正不信姐夫的話,蔣玄暉跳了出來,道︰「這里的野獸跟傻子似的,人靠近了都不跑,只要有心,弄幾頭打打牙祭很簡單。」

    「官人說得是。若真如此,倒是個好所在了。」村正笑道︰「趕明日便找人制副弓。听聞土人以樺木制弓,或可試試。」

    張全義的目光在院落內外掃視良久,道︰「這薪柴怕是不夠啊。」

    村正有些吃驚,問道︰「敢問官人,這些薪柴足燒兩月之久,還不夠?」

    「蒙州的冬天,可不止兩個月。」張全義語重心長地說道︰「別拿河北那套來套遼東,不一樣的。你家人呢?」

    「出外割草了。鄉里說抓了一些人養的豬,過幾日送來,我便讓他們出外割些豬草。」村正回道。

    他們這些新移民,當然是有口糧分發下來的。但初來乍到,誰也不知道明年是個什麼光景。人吃糧食

    都省得很,往往混著野菜一起吃,遑論豬吃?

    「豬草是要多準備一些。不過,薪柴更為緊要。」張全義說道︰「十月或還能熬一熬,但十一月開始,一直到明年三月,都是冬天。不取暖很難熬的,多準備一些吧。」

    其實,也有人不怕冷,黑水就是了

    。

    他們分穴居和不穴居兩種。

    不穴居的用樹枝為骨架,樺樹皮或獸皮蓋在外面遮風擋雨。可想而知,這樣的房屋定然四處漏風,冬日有多寒冷。

    穴居的也暖和不到哪去,甚至連點火取暖都不方便,更慘。

    但人家已經適應了這種氣候,你能怎麼著?

    人類的適應力固然是無窮的。火地島的野人,甚至大冬天還光著身子,但他們這種抗寒能力,不是剛移民過來的漢人能比的。

    契丹人能在正月出兵打仗,比如歷史上他們就在正月攻破了渤海上京,一點不怕冷,但你行嗎?

    既然不行,那還是老老實實多準備點薪柴,燒火坑貓冬吧。

    高句麗人、渤海人就是這麼干的,並以此為憑,熬過了嚴酷的冬天,在春天播種,秋天收獲糧食,不斷發展壯大,將抗寒能力頂級的黑水給趕到了黑龍江兩岸,苟延殘喘。

    文明人,就要善于利用工具,用自己的優勢來擊敗野蠻人。

    「官人既如此說,我照辦便是了。」村正答道。

    「你是百姓,還是部曲?」張全義突然想到了什麼,問道。

    「百姓。」

    「百姓」、「部曲」是兩個概念。

    前唐之時,太宗伐高句麗,抓獲了一大批人,本應賞給府兵為奴婢的,但太宗憐憫他們,自己出錢贖買,將他們安置到幽州「赦為百姓」。

    百姓是良民,部曲是奴婢,兩回事——當然,真要較真的話,大夏的府兵部曲也是可以考學、做官的,因為他們在法律意義上是「百姓」。

    「附近可有部曲?」張全義問道。

    「鄰村有,都是鎮州人,听聞還有兩戶成德衙兵。」

    「他們可有反意?」

    「修了幾年宮城,再大的雄心壯志都磨滅了。」村正苦笑一聲,道︰「再說了,這鬼地方反了做甚?朝廷派兵來鎮壓,你能逃哪去?難不成給人當狗?不嫌寒磣麼?人能給你什麼?「

    張全義笑了笑。

    他最擔心的就是新來的移民造反,因為他們都不是什麼良善之輩。

    今年來的幾千戶是修宮城的役徒,究其根本,其實是河北降兵及其家人。

    明年還會來一些蜀人,同樣是作亂軍士及其家人。

    甚至還會有蠻過來。

    張全義甚至可以想象,南人有多麼難以適應遼東的寒冷天氣。滿腹怨氣之下,會不會就此造反?不能排除這個可能。

    想到此處,他就很憂心。好不容易當上一道轉運使,可別因為此起彼伏的造反影響了仕途——遼東大面積造反,首當其沖的固然是巡撫使和都指揮使,但其他官員也會受到牽連,吏部對他們是整體性的低評價,覆巢之下,沒有完卵!

    村外響起了密集的馬蹄聲。

    張全義示意了一下,村正打開後院的小門,一行人出外觀察,卻見茫茫荒草之間,大群髡發契丹人騎著馬兒,大舉東進。

    「七聖州的契丹人,奉旨勤王。」張全恩說道。

    「是奉旨威懾黑水。」蔣玄暉糾正了句。

    張全恩瞪他一眼。

    蔣玄暉縮了縮頭,不著痕跡地後退兩步,躲到了張全義身後。

    「走吧。」張全義揮了揮手,道︰「入冬後再來。」

    「啊?」蔣玄暉驚了問道︰「天寒地凍的,還要再來走訪?」

    「要想升官不付出點代價行嗎?」張全義冷哼一聲,道︰「我老矣,這輩子別無所求,能當上一道巡撫使,便已心滿意足。但我兒繼祚、繼孫不成器,不為他們打好基礎,到下一代,張氏泯然眾人

    矣。」

    張全恩重重點了點頭。他的幾個孩子年歲也小,確實還要鋪路。

    蔣玄暉則有些不以為然。實在不行,可以找儲婕妤、新密公主說情嘛,多大點事。

    「去各個縣城轉一轉,然後回龍泉府。」張全義翻身上馬,道。

    遼東道目前隸沈、仙、瑕、、蒙、樂、龍泉一府六州,之前治沈州,現已移治忽汗海西北的重唇河山山城。

    這座山城地勢險要,甚至可以稱險惡,但面積頗為不小。放著不用浪費,拆了又舍不得,于是干脆作為遼東道巡撫使、轉運使、都指揮使等道一級主官的辦公地。

    從地理上來說,這里居于遼東道的中心位置。

    從管理上來說,避免了道、州、縣同城的尷尬。

    從軍事上來說,易守難攻,不至于被人打掉中樞核心。

    無論從哪個方面,都非常適合作為道治所在。

    馬蹄聲漸漸遠去。

    村正從院內走出,隨手把玩著柄不知道從哪撿來的重劍。

    良久之後,嘆了口氣,道︰「若能活下去,甚至富足,我給邵聖立長生牌位。若不能,反了他娘的!」

    話音剛落,一少年背著捆柴轉了出來,笑道︰「阿爺卻是想差了。若日子實在清苦,便學那蔡賊。農忙時種地,農閑時出去干幾票,日子便沒那麼難過了。」

    村正搖頭一笑,道︰「二郎說得也是。朝廷好打,便反朝廷。人、契丹人、渤海人軟弱,便打殺他們。所以,你得好好練武藝啊。」

    「兒一直練著呢。」少年將柴放下,舒展了下身體,撿起一根沒裝槍頭的木矛,耍了幾下。

    村正含笑看著。

    兒子武藝尚可,但他連朝廷都不敢反,這份心氣卻是不成了。

    唉,一代不如一代,以後子孫們怕是要被吃得死死的。

    張全義已經走遠了,沒听到這對父子的對話。不然的話,他一定會懷疑這些新來的河北移民,到底是不是「百姓」?

    不過,在這等苦寒之地,或許只有這些狠人,才能站得住腳吧。只要他們能按捺住性子,畏懼朝廷的軍威,不敢造反,或許不是什麼壞事。

    ()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晚唐浮生》,方便以後閱讀晚唐浮生第三十五章 “百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晚唐浮生第三十五章 “百姓”並對晚唐浮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