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妖博物館

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以大乘破大乘(大章求訂閱)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閻ZK 本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以大乘破大乘(大章求訂閱)

    &esp;一句‘帶你們重入人間’,振聾發聵,戴英衛不知為何,只覺得心潮起伏,看到圓覺已經大步走到了天台寺前,連忙招呼著同事,抗起設備,緊隨其後,其余的記者,旁觀者,還有僧人們也都邁開大步緊緊跟著。

    &esp;在天台寺最古老的大雄寶殿前面。

    &esp;一名名面容蒼老,或者古拙,或者沉厚的僧人盤坐在蒲團上。

    &esp;每一位所穿的僧袍都不同,卻都有一種令人心中微沉的感覺,穿著袈裟,這些是佛門八宗之中,除去了禪宗所在的各家弟子,禪宗修佛性,唯識修佛法,圓覺正是身負這兩宗的傳承。

    &esp;他看著那邊至少二十余人的年邁僧眾。

    &esp;更遠處,還有年輕弟子們,不能穿袈裟,只是手托木魚站著。

    &esp;密密麻麻,給人極端沉重的壓迫力。

    &esp;圓覺手中的九環錫杖重重抵在地面,咚的一聲,那些老僧臉上神色古井無波,年輕弟子們下意識後退半步,畏懼這法力幾能扛著山而行的大和尚,而圓覺只是一震僧袍,坦然地盤腿坐在地上。

    &esp;一個人,面對著上百僧眾。

    &esp;那種陡然間迸發出的張力讓戴英衛幾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esp;九環錫杖似乎感覺到了熟悉的氛圍,突地震顫。

    &esp;當當當的聲音混入風中。

    &esp;記者們還有攝像師們,都選擇好了角度,將這一幕拍攝下來,戴英衛選擇了斜角,從圓覺這里拍攝過去,將那邊的上百僧眾,將那古樸的寺廟,巨大的佛鐘全部都拍攝進去,天上層雲壓迫下來,有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味道。

    &esp;天台宗那邊,有老邁僧人睜開雙目,緩聲開口︰

    &esp;“阿彌陀佛……”

    &esp;論法,就此展開。

    &esp;這樣的畫面,被現代的攝像機,實時地轉發出去,很多看完道佛論法之後,還覺得不夠盡興的人,以及本身就有念佛習慣的人,都在這個時候打開了電視,電腦,看著轉播。

    &esp;有一位老婆婆,手里拈著佛珠,嘴里念誦著般若心經。

    &esp;正好念到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兩句。

    &esp;看著這轉播的畫面,眼楮一眨不眨。

    &esp;手里佛珠轉得飛快,哪怕是看著電視,她嘴里念的般若心經也沒有一句念錯,和手中佛珠的配合也完美無瑕,這是足足念經三十年的所得,按照那些大師所說,她已經念佛念出了偌大的功德,三災俱消,不墜幽冥。

    &esp;不過她也只是心底里稍微洋洋得意了一下下。

    &esp;就開始更加勤奮地念經誦佛。

    &esp;這是為了她的兒子,還有小孫孫祈福呢。

    &esp;她很認真。

    &esp;還專門買了佛門大師開光的自動誦佛機,能夠每時每刻都念誦金剛經,念誦般若心經,相當于無時無刻都在積攢功德,兒子拗不過她,也就只好買了放在家里。

    &esp;而類似這樣的老太太,其實在神州的範圍是很多的。

    &esp;他們虔誠而認真,出于善心誠心地去相信這樣真的能夠給家人帶來福分。

    &esp;而現在,在直播的屏幕上,諸‘佛’論法。

    &esp;先是法華宗僧人開口。

    &esp;講法之時,有地涌金蓮,天花亂墜。

    &esp;圓覺雙眸微閉,並不開口回答。

    &esp;但是那天花侵入不得圓覺身邊三丈,就被九環錫杖震碎。

    &esp;而後是淨土宗僧人,天台宗僧人。

    &esp;開口的時候,佛光流轉,在佛光流轉之中,仿佛能夠看到諸多佛陀菩薩,正在那里念誦佛經,莊嚴肅然,讓那些看到這一幕的眾人心中激動莫名,可是盡管這佛光浩瀚,如同能夠度化一切,但是卻不能侵入圓覺身邊。

    &esp;佛光落下來,卻遮蔽不了柔和的陽光。

    &esp;佛音也壓不住蟬鳴和耳畔的風聲。

    &esp;最後是諸多佛門的高輩分僧人一齊向圓覺開口,而圓覺八風不動,神色寧靜溫和,絲毫不為所動,其定力非凡,而在約莫半個小時之後,圓覺開口,緩聲問道︰“佛門弟子,修行為何?”

    &esp;“靈山佛陀菩薩,所為何事?”

    &esp;這是一個大乘佛法弟子當中不需要遲疑的話。

    &esp;“自然是廣施慈悲,普度眾生。”

    &esp;“普度眾生……”

    &esp;圓覺念了一句,突地揚眉呵斥道︰

    &esp;“普度眾生,你們有什麼資格普度眾生?!!”

    &esp;眾僧眼底閃過一絲愕然和怒意。

    &esp;圓覺坦然道︰“其實我很不明白,既然說,人世乃苦海,眾生皆沉淪,普度眾生就是要把人從苦海里拉到岸上,那是不是,你自己就必須已經在岸上,已經超脫了苦海?!”

    &esp;“我們說救人,那麼施救的人,自然是在安全的地方。”

    &esp;“我們說施舍,那麼施舍的人,自然是應該有富余的東西。”

    &esp;“那麼,諸位大師可是已經超脫人間,脫離苦海,達到六根清淨的涅�之境了?!”

    &esp;眾僧皺眉,卻沒有誰能接這一句話。

    &esp;圓覺緩聲道︰

    &esp;“既然本身便六根不淨,沉淪苦海,又怎麼能說是普度眾生?”

    &esp;一名老僧譏諷道︰“只修自己,不顧蒼生,這是小乘佛法。”

    &esp;“大唐玄奘精通三藏佛法,流傳到你這里,只剩下了區區自我的小乘佛法嗎?”

    &esp;圓覺搖了搖頭,道︰

    &esp;“大乘小乘,並沒有什麼爭論的必要,敢問何以為苦海?”

    &esp;另外一名老僧緩聲道︰“人行世間,如同行于荊棘叢中,心一妄動,便即嘗到諸多痛苦,而世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故稱為苦海無涯。”

    &esp;圓覺問道︰“你可能度人脫離苦海?”

    &esp;“如何得度?”

    &esp;老僧沉默了下,反問道︰“那麼唯識宗又要如何修行?”

    &esp;這個時候,攝像機的機位對準了這看上去樸素的僧人,而這個時候,看到直播的人都微微一怔,因為這個和尚實在是太眼熟了些。

    &esp;某個工地里面,收拾鋼材偷空看了下直播的工人,希望工程工作站里,換班離開的工作人員;雜貨鋪的老板,面包店的工人,早餐店里一邊看直播一邊捏包子的老板都愣住。

    &esp;這是他們工地的工人。

    &esp;是會來希望工程捐錢捐書的大個子。

    &esp;是來雜貨鋪淘東西的客人。

    &esp;是準時準點來買快過期的面包的節儉男人。

    &esp;也是非不肯接受請客的古板男人。

    &esp;不像是那些身上仿佛都充斥著香火味道,眉目低垂,便是平安喜樂的高僧們,這是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就是在他們身邊的人,看著他,會覺得有些陌生,又莫名地熟悉,總覺得會在某一天,陽光正好的時候,在老家附近的街道看到他,那種平凡而樸素,鮮活又真實的人。

    &esp;這一點都不像是個高僧的憨厚男人神色平和,安靜回答道︰

    &esp;“吃飯時候吃飯,走路時候走路,睡覺時候睡覺。”

    &esp;“心若安定,便是修行。”

    &esp;念心經的老婆婆動作一頓。

    &esp;看直播的人們眉頭微皺。

    &esp;就這?

    &esp;就這樣?!

    &esp;地涌金蓮呢?佛光迸現呢?

    &esp;修行怎麼會這樣簡單,修行怎麼會這樣樸素,修行怎麼會這樣地……平凡地讓人覺得心里不喜歡?

    &esp;圓覺看了一眼那些像是佛的僧人們,整理著自己的思路,道︰

    &esp;“人世間確實是有八苦,甚至于有更多的苦楚,但是這些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都是來自于我們本身的存在,這是‘色’,是因為我們經歷的事情,這是‘受’,是因為我們所想的東西,這是‘想’,是因為我們選擇想行為,是‘行’,是我們的認識,‘識’。”

    &esp;“但是這些都是外在,真正造成痛苦的,是我們的心。”

    &esp;“道門有句話,五色令人目盲,而如果本身雙目不見光,就不會受到五色之害,但是我們並不想要拋棄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那麼,就只能從我們的心,也就是意去修行。”

    &esp;他伸手按在土地上,嗓音平靜溫和,道︰

    &esp;“我們這些有形體的存在,如果放大到時間上去看,一定會回到‘空’,人類和生命的誕生,本身就是偶然的奇跡,‘空’本身不會有八苦的存在,而人卻有這樣的概念,這是因為我們認知到了這些東西。”

    &esp;“是認知本身導致了痛苦。”

    &esp;“如果將自我的認知放到更高處,去俯瞰歲月往來,知道萬事萬物萬色,終究會化作空,從容俯瞰山河萬古,那麼便知道生老病死,不過如此,只是自然規律,一切終究歸于空。”

    &esp;“去叩問內心,認知到痛苦的緣由,認知到死亡的本質。”

    &esp;“恐怖畏懼,是因為心中倒影有讓你恐怖畏懼的東西。”

    &esp;“當能做到心中沒有掛礙,不畏生,不畏死,一片澄澈,那麼也就沒有不會有所恐怖;心中沒有看不明白放不下的事情,就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煩惱憂愁,就能遠離那些癲狂的幻夢和妄想,安定于自身。”

    &esp;“身心與自身合一,無所欠缺,也無所得。”

    &esp;“痛苦不會久留,煩惱也不會產生,自我唯一。”

    &esp;圓覺的聲音微微一頓,微笑道︰“太難了,對嗎?”

    &esp;他的聲音太尋常,就仿佛是旁邊有人詢問你今天早上發生的事情,看著這一幕的人下意識點了點頭,大和尚道︰“因為這已經是覺者和佛陀的境界了啊。”

    &esp;眾人一下沒回過神來。

    &esp;有老僧突覺得不對,神色驟變。

    &esp;“圓覺你要做什麼!”

    &esp;圓覺雙手合十,做佛門獅子吼,將這老僧聲音直接壓下!

    &esp;但是听在眾人耳畔,卻覺得柔和寧靜︰

    &esp;“世界上不需要那麼多的覺者和佛,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走在這一條道路上,喏,吃飯時吃飯,走路時走路,睡覺時睡覺,生活時生活,身心與自我為一,心中無所掛礙,也無所欠缺,在這樣的狀態下,就是最高的修行,是佛的境界了。”

    &esp;“是不是也很簡單?”

    &esp;“會有悲傷,會有開心,會有憤怒,但是只要記住,這些情緒應當如同風雨雷霆,會遮蔽天空,但是終究會散去,不要忘記你的心應當是長空明鏡,而不是憤怒和悲傷,風雨會來,也應該散去,唯獨一心不變,始終明淨,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很厲害的修行者了。”

    &esp;眾人心底振聾發聵。

    &esp;群僧卻駭然。

    &esp;終于明白了這憨厚僧人要做什麼。

    &esp;他根本不是要為唯識宗揚名。

    &esp;這是直接要挖掉拜佛一系大乘佛法的根子啊!

    &esp;直接將最淳樸的佛法掰開來講述。

    &esp;不需要拜佛,有一條道路可以引導你走向覺者心境。

    &esp;這已不是佛法。

    &esp;這是修行!

    &esp;淨土宗高僧猛地起身,怒喝道︰

    &esp;“妖言惑眾,圓覺,你住口!”

    &esp;他終于忍不住,手中佛珠猛地拋飛出去,一顆顆佛珠陡然變得巨大,朝著圓覺砸落,沉悶風聲幾乎如同悶雷,听到耳中,有讓天地震顫的錯覺,另外一宗的老僧手中僧缽拋起,一下變得巨大無比,倒懸在圓覺頭頂,緩緩旋轉,內里金光明亮,似乎要將他直接收入僧缽。

    &esp;大和尚袖袍飛舞震動,神色越發寧靜,不避不退。

    &esp;今日,前來論法。

    &esp;他根本沒有用神通抵抗。

    &esp;面色逐漸蒼白。

    &esp;只是面對著眾人,嗓音平和,講述了心經最後的佛法。

    &esp;“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esp;“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確實是涅�和覺悟的境界。”

    &esp;“三世諸佛啊,可不是什麼神靈,玄奘法師這一句話,說的是,在過去,有參悟了這樣的道理,成就覺者的人,現在也有按照這樣的道理,參悟了覺者的人,而未來,哪怕是我已經死去的未來,也一定會有境界達到了心境為空的覺者。”

    &esp;“而‘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一句,可不是要讓你們念經的,這句話的意思是”

    &esp;“經過以上論證,得以證明,這樣追求內心澄澈的方法和智慧,才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能破除人世間一切痛苦的方法和道理,真實不虛,這句話可不是咒語,是玄奘法師得到的結論,想要破除痛苦,不靠佛,靠得是自己的心。”

    &esp;“其實這句話前面,寫一個字解,也是沒問題的。”

    &esp;淨土宗主持頭皮發麻,怒喝道︰“圓覺,你要做那波旬嗎?!”

    &esp;圓覺沒有理他,神色寧靜,嗓音平和道︰

    &esp;“故而得知。”

    &esp;“苦海無涯。”

    &esp;“以心做筏!”

    &esp;“無人有資格普度眾生。”

    &esp;“而眾生,自度,自度……”

    &esp;周圍突地有陣陣雷鳴聲音,環繞僧人身邊,抵抗住了對面的佛法,戴英衛只覺得渾身顫栗,圓覺嘴角流出一絲鮮血,溫聲道︰

    &esp;“至于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的意思……”

    &esp;在龍虎山看著這一幕的老天師張若素嘆息一聲,和圓覺一起開口,道︰

    &esp;“這句話根本不是什麼祈福的咒語。”

    &esp;“而是玄奘法師翻譯經文時候說的,可能是希望眾生都能做到覺者的心境,哪怕是那位都心中激蕩,寫下了這一句話,意思是‘所以說啊,去吧,去吧,快去追尋心境澄澈的智慧吧,那便是彼岸,唯願眾生都能證得無上覺悟。’”

    &esp;“明明是前人熱切的囑咐,就像是老師和你說,快去學吧,這東西很好,結果被後世有心人曲解,當成了什麼驅邪的咒語,倒是叫我想起了以德報怨的破事。”

    &esp;“明明是一部引導人修行心境的典籍,卻被當做只要念經就能有福的玩意兒,買櫝還珠的蠢貨,這幫只知道念經誦佛的禿驢,害人不淺。”

    &esp;老天師滿臉不喜。

    &esp;旁邊衛淵皺眉看著畫面上圓覺。

    &esp;張若素安慰他道︰“放心吧,照著這樣子,他肯定已經得了玄奘法師真傳,那根九環錫杖以前可能不大喜歡搭理他,現在恐怕已經認主了,自古以來,經文翻譯的時候總是考驗翻譯者的水準。”

    &esp;“因為翻譯和講解的時候,總會摻雜譯者的領悟。”

    &esp;“而今流傳世界的心經,正是玄奘法師所翻譯那一版本。”

    &esp;“區區二百六十字,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將般若佛法,本性自空的學說核心全部蘊含,所以說,哪怕唯識宗已經失傳,但是只要有心經流傳,唯識佛法隨時可能會被後人頓悟而出。”

    &esp;“他說的三世諸佛,過去是釋迦,當時恐怕直接指的他自己。”

    &esp;“不自夸不自傲,只是平淡敘述。”

    &esp;“我輩修士前輩,何其可敬可畏。”

    &esp;衛淵道︰“二百六十字,全部佛法核心?”

    &esp;張若素道︰“是……所以,圓覺可以說,直接將大乘佛法中的大乘全部扔出去了,小乘佛法度自己,大乘佛法度世人,淨土宗找到靈山淨土,樹立了高高在上的諸佛菩薩,來引領世人,以來世之說,普度眾生。”

    &esp;“而禪宗非要雜碎泥胎佛像,說佛在心中,但是禪宗對佛性要求很高。”

    &esp;“唐玄奘卻不同,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抵達覺者的心境,並且直接開闢出了行之有效的道路,可惜失傳,而現在,圓覺做這件事情,是以佛法將佛法的根子打碎掉,佛門香火可能變弱很多……但是,恐怕會出現真正的僧人。”

    &esp;“真的心懷慈悲的僧人,是好事。”

    &esp;而正在念誦心經的老婆婆,正巧念誦到了最後波羅揭諦一句,听到了圓覺的講解,聲音突然頓住,腦子一懵,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勸說兒子的時候,跟他說,這是好東西,對你好,你也要這樣做才行。

    &esp;而這個時候,仿佛是跨越時代的聲音,那位玄奘法師留在文字上的情緒噴薄而出,‘這是能走向覺者心境的方法,你們修行內心,就能成就佛,願眾生都能做道無上正覺’。

    &esp;想到自己過往幾十年都念誦著一句話,卻對真正的道理視若無睹。

    &esp;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和自己勸說兒子時的畫面不斷在眼前浮現交錯。

    &esp;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一下攥住了老婆婆的心。

    &esp;讓她不知道為什麼難受,特別難受。

    &esp;而這個時候,旁邊的自動念經機正到了心境一片,伴隨著敲擊木魚的聲音,僧人的聲音听起來莊嚴而浩大,仿佛真的能為眾生降下無邊的福分。

    &esp;“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esp;“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esp;“故說般若波……”

    &esp;老人心里的難受感覺再也忍不住,蹬蹬蹬走過去,把這嘈雜刺耳的機器關上。

    &esp;關掉機器的房間突地變得寂靜空曠,她看著周圍房間里貼著的佛帖子和佛像,呆呆地出神,想到很久沒見到的兒子和孫子,一股心酸懊惱浮現心頭,難受地突然流下淚來。

    &esp;天台山上。

    &esp;群僧震怒,年歲最大一僧踏前一步,呵斥道︰“圓覺,速速回頭!”

    &esp;“你這是謗佛之重罪!”

    &esp;圓覺嘴角鮮血竟似金色,微微抬頭,灑然大笑,道︰“佛?”

    &esp;“佛在哪里?!”

    &esp;“那里嗎?”

    &esp;他抬手拔起九環錫杖,猛地一拋。

    &esp;錫杖化作流光,飛入大殿。

    &esp;轟然暴響!

    &esp;在眾目睽睽之下,在無數人的注視下,那佛陀泥塑直接消失不見,只剩下煙塵齏粉飛散,而後,連這些煙塵都消散不見,在那蓮台之上,竟是一片空空如也。

    &esp;不知為何,不只是旁觀的人,乃至于是那些年輕些的僧侶,都覺得心中一顫,那一尊佛似乎是直接從心底里被打破,只剩下一片空洞,有種慌亂感,卻又覺得酣暢淋灕,覺得自我和真實。

    &esp;老僧氣地面色通紅,怒道︰

    &esp;“圓覺,你放肆!”

    &esp;低眉順目的大和尚起身,突地眉目揚起,道︰“放肆?!”

    &esp;“是你放肆!”

    &esp;老僧被駭得後退一步。

    &esp;圓覺大笑,向前七步,抬手一指前方,突地怒喝道︰“泥胎!”

    &esp;抬起手掌,神色柔和︰“此是人間。”

    &esp;一指遠處︰“佛乃覺者,眾生皆可成佛!”

    &esp;“你們算是什麼?守著泥胎侍奉的僧尼?!”

    &esp;聲音低沉如雷,卻又讓人心底安寧。

    &esp;戴英衛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句話︰佛陀說法,聲如雷震。

    &esp;圓覺覺得嗓子里有些腥味,他身負禪宗佛性和唯識宗佛法,都說禪宗論法能壓得其他幾宗打,而唯識宗祖師唐玄奘是一人壓倒佛國的人物,可是圓覺其實平常話很少,他覺得自己今天似乎是把這一輩子的話都說完了。

    &esp;他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終于做完了。

    &esp;他雙手合十,那一根九環錫杖出現。

    &esp;他握著錫杖,仿佛千年前那獨自一人走出大唐,面對佛國坦然無畏的年輕僧人,低聲誦一聲佛號,九環錫杖化光裹挾僧人沖天而起,並無袈裟,只一襲老舊僧袍,雙手合十。

    &esp;在虹光離去之時,天地有念誦般若心經之音。

    &esp;這一日,大乘佛法被大乘之大乘所破。

    &esp;七宗之中,各有上百入室弟子轉而叛離宗門,棄‘佛’而去。

    &esp;ps:今日第一更………算是昨天第二更和今天第一更糅合起來,六千四百字。

    &esp;對于佛法的東西,是我自己對心經的一點想法,本來想要跳過,卻又覺得跳過太空洞了。

    &esp;沒有這些東西,很難表達出,對于拜佛之類佛門的毀滅性打擊在哪里。

    &esp;了解歷史,就真的感覺唐玄奘是真的能稱一句聖僧了。

    &esp;偷渡出大唐邊境,跨越不知道多少個國度,一人壓服佛國,還跑了個來回,合理猜測,他不但擅長以理服人,而且擅長以理服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鎮妖博物館》,方便以後閱讀鎮妖博物館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以大乘破大乘(大章求訂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鎮妖博物館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以大乘破大乘(大章求訂閱)並對鎮妖博物館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