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新明

第四百零四章 罷相(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摩碣 本章︰第四百零四章 罷相(下)

    曹一夔奏疏才上,張四維就得到了副本,看罷先是心中大怒,隨即又是一喜。因為曹某所說六條罪,不能說完全是血口噴人,但要說欲加之罪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此一來,這整篇彈章很有可能就是啞炮。

    但作為總理大臣,張四維受到如此惡毒的彈劾,必須要做出政治表態,避位回家待堪是應有之意。

    大明重臣受到彈劾不奇怪,就算皇帝本人也經常收到彈章。但多數彈劾是不用理的,皇帝留中不發,被彈劾的當不知道,事兒也就過去了。

    例如張居正當政時劾章等身,要是遇到攻訐就回家待堪,那他什麼不用干了,光答復彈劾就足夠佔滿他的時間。

    但面對同為重臣的彈劾或例如曹一夔這種惡毒彈劾的,或群起而攻的彈劾,那就要拼個魚死網破了。避位待堪就是這種表態︰重臣和彈劾者必須完蛋一個。

    如楊繼盛彈劾嚴嵩、劉台彈劾張居正這樣的,基本上算不死不休。皇帝只要沒有換相的意圖,就只能或詔獄、或發配、或廷杖彈劾者,給重臣一個體面。

    因此彈章寫作技巧是很重要的。要是判斷準了某臣聖眷已衰,那攻訐一本,所言不必太多即可大功告成,此御史或給事中立即名噪天下。要是�@擄 歟 槭迪嗉浠蛘 費 繽肥降摹 ﹫綺芤毀緄惱庖槐荊 祚淳筒荒芊 鍛 欏br />
    因為發付廷議的政治表態是皇帝讓張四維趕緊辭職,並全面肯定了彈章中的罪狀。此時如果朱翊鈞這麼做了,一方面對張四維不公;另一方面,朱翊鈞也丟不起這個人——如此人渣,皇帝當初是怎麼選定他當總理大臣的?

    大變法之前,都察院就已經進行了改革。改革後的都察院具有一定調查權——朱翊鈞在裁撤東廠之後,將部分詔獄權力改頭換面放了進去。但這種調查權和對官員的留置權是有限制的,三品以上還是需要請旨。

    因此,如今朝廷仍允許御史、給事中風言奏事,這是在都察院沒有三品以上留置審查權的情況下的折中之舉。但從實際操作效果來看,近幾年朝廷三品以上官員被彈劾成功的,都察院的御史們基本上都進行了前期調查。沒有實打實證據的彈劾,近乎全被留中,等于石沉大海。

    同時,因為僉都御史要為掌道御史簽押奏章,因此曹一夔的這本奏章還是附上了調查結果。其中最有力的就是張四維弟弟侵吞壞事內監張誠產業的證據。

    其實,曹一夔要是個聰明人,奏章中就這一件事就夠了。這種事可大可小︰雖然張誠的產業鋪子是個人產業,但作為內務府要員,其中有多少是侵吞皇室產業的贓款說不清楚。

    張家不顧吃相將之一口吞了,真追究起來也算是間接侵吞皇室資產。就算不大肆追究,朱翊鈞將之發付廷議也有了另一種解釋︰皇帝的錢你老張不告而取是幾個意思?皇帝生氣就變得很有道理,也容易造成霧里看花的效果,使得罷免張四維的政治影響得以降低。

    但曹一夔可能是急于獲得扳倒張四維的政治聲望,因此炒了一鍋夾生飯,讓朱翊鈞大倒胃口。他有換相之念,在日常中也表現出對張四維的不滿。但這種事兒是很微妙的,皇帝赤裸裸的表露意圖是對總理內閣大臣的不尊重,也不利于新的總理大臣開展工作——皇帝一言決定總理大臣人選,那大家都媚上好了,何必廷議?而內閣諸臣也不必求事功,將馬屁拍好即可。

    此時的總理大臣,職權不弱于唐、宋之宰相,朱翊鈞初設總理大臣職位,啟動大變法的時候動靜可大了。王用汲當朝撞了柱子,三十多人被廷杖——要是選個應聲蟲,犯得著這麼大費周章嗎?

    因為張四維避位待堪,潘晟繼續做內閣臨時負責人。彈劾張四維的奏章從通政司上來,潘晟不能貼黃,只能原樣送到內廷。內廷同樣不能批紅,于是光溜溜一本就到了朱翊鈞案頭。

    朱翊鈞頭疼半天,只好將奏本留中。同時派出內官,帶著禮物去慰留張四維——沒辦法,曹一夔太蠢,現如今只能先慰留。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萬歷新明》,方便以後閱讀萬歷新明第四百零四章 罷相(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萬歷新明第四百零四章 罷相(下)並對萬歷新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