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難得明智光秀糊涂,細川藤孝沒忍住表現欲,出口諷刺。
如今義銀與明智光秀凝神听她解釋,如果說不出個道理來,怕是不好下台。
細川藤孝一向自持智高,不怕吐露真才實學,諷道。
“明智姬,家格可不是越高越好,你可曾听過一句話,高處不勝寒。
我和泉細川家忠于將軍,做人做事都不甘于後,為何從不提及繼承細川宗家之事?
當年高經公在幕府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急流勇退,不肯繼續留任管領之職。”
公,乃是尊稱。
細川藤孝指的是斯波高經,就是打下尾張世襲領地的義銀先祖,斯波家首位幕府管領。
細川藤孝說得的確有理,明智光秀一時也猜不透。
她才華橫溢,但畢竟出身土岐家分家。
土岐家不是幕府親信,而是向足利家臣服的美濃大名。對于幕府秘事,知之不多。
斯波義銀是男子,家里不會和男孩子說這些政治上的隱晦,所以他也不懂。
如今見細川藤孝句句在理,明智光秀嚴肅伏地,態度誠懇。
“光秀無知,還請細川姬指點。”
她的姿態很低,一心撲在斯波家的復興道路,出了紕漏自然要搞清楚。
如若害了主上,可是追悔莫及。
細川藤孝一愣,沒想到一向心氣高的明智光秀會如此,也裝不得高深莫測。
坦言道。
“三管領與將軍雖然是血緣親族,但並不像表面上那麼和睦。。”
她娓娓道來。
將軍與管領的關系,類似朝廷時代的天皇與關白。
天皇傳說是日照大神的子嗣,天然擁有統治日本大地的權利。
而藤原家世襲關白之位,與天皇聯姻後,漸漸篡奪了天皇的實權。
以外戚身份將天皇扶作傀儡,關白藤原家為天下人的時代,被稱為攝關政治。
攝乃攝政,關乃關白,意思便是關白說了算的政治時代。
其後天皇也有反撲,關白自然不肯讓步,雙方沖突不斷,結果便宜了武家。
武家崛起,是以門下走狗的身份,為天皇,或關白作倀。
天皇與關白相爭,死得卻是投效雙方的姬武士。雖然殘酷,但也一步步讓武家的勢力膨脹起來。
最後,武家掀翻了朝廷。源氏成為幕府將軍,掌控天下。
足利幕府中,將軍與管領的關系,類似天皇和關白,雙方是親族。
將軍弱勢時,管領便以足利一門的身份,成為幕府掌權人。
所以,三管領家族是足利一門地位最高的親族,但也是將軍最忌諱的武家。
歷代幕府斗爭,時常有將軍或者管領敗下陣來,不得好死。
細川藤孝所說的斯波高經,當初就是畏懼內斗,自己退卻,結果還是沒得到好下場。
幕府的衰敗,與將軍,與三管領家,乃至四職家都有參與的內斗關系很大。
可以說,就是因為她們之間的內耗,才導致了幕府今時今日的局面。
最近的一場,便是足利義輝的母親與阿波國細川宗家的爭斗。
那次內亂,足利將軍被迫逃出京都,威望大損。
而細川宗家更慘,被三好家下克上,徹底淪為傀儡,家中人都已死絕。
足利家,細川宗家兩敗俱傷,才有了三好家的崛起。
而三好長慶追求的管領代官,要的便是管領職權,可以架空將軍的權利。
細川藤孝林林總總說了許多,最後緩了口氣,道。
“我和泉細川家在幕府經營多年,都不敢求取細川宗家的家格。
你斯波家剛才復興,就想要宗家家格。
這豈不是告訴將軍,你野心勃勃,要取而代之嘛。”
義銀听得苦笑連連,明智光秀不停搖頭,果然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明智光秀想取得宗家家格,無非是為斯波家打下牢固的基礎。
因為義銀沒有譜代,更需要家格血統來維持家中威望。
他是男子,家業流傳比女人更為麻煩。要取得武家們的認可,必須有足夠的家格地位。
義銀是被明智光秀慫恿著求取,他想得沒這麼多,既然不行那就算了。
不過細川藤孝一番話,倒是說出了一點足利義輝的心聲。
他不禁問道。
“三管領宗家中兩家滅族, 山家的勢力如今也跌落谷底。
其實,將軍是樂于見到的?”
細川母女不語。
這話沒法接啊!怎麼說?說將軍樂呵呵看著三管領宗家都完蛋?
太不和諧了!
可現在足利將軍一頭獨大,雖然幕府衰敗了,但內部也沒了對手。
說句不恭敬的話,足利義輝惆悵之余,也不希望三管領宗家再次興起。
除非足利家的守護體系覆滅,不然其他武家無法取代足利將軍。
只有這三家,才真正是守護體系中能威脅到足利家的武家。
看她們的面色,義銀大概是明白了,不禁搖頭。
河內 山家淪落至此,也有足利義輝一份功勞。
但凡她多加申飭,逼著 山高政好好做人,以 山家的底子何至于此。
紀伊,河內兩國加起來有四十八萬石領地,幕府如果積極介入,哪有這麼容易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