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兩千七百零一章 師之教導于人生(第三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農家一鍋出 本章︰第兩千七百零一章 師之教導于人生(第三更)

    “水土不服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情緒上的,換個地方,調整不過來。

    氣候上的,天氣情況不同,尤其是濕度和溫度的影響。

    飲水方面的,大家都不燒熱水,水中含均群,全喝開水就沒問題,大不了喝硬水。

    最後一個是飯菜,掌握了簡單的廚藝很重要,再帶上各種調料,到外面自己做飯。”

    李易邊吃邊總結,為什麼他那時水土不服的人少,現在的多?

    心理、環境、硬件、軟件,四種因素。

    “師父我們知道的,我們會就近找藥材當調料。”

    李歸藏反應快,立即附和,這叫情商。

    青黛和灼灼低頭吃飯,不出聲,她倆知道,師父在教導,听著就行,表現自己是告訴師父你說的是廢話?

    李易看看自己這個二弟子,露出笑容︰“好,歸藏果然思慮周全,待到地方後,歸藏你要多費心啊!進叢林里看看,有什麼好的草藥能用,為師就知道你行。”

    李歸藏︰“……”

    “師父,徒兒錯了,徒兒知錯了。”

    他反應過來,話太多了。

    師父教你的時候你得不知道,你都知道了,還要師父作甚?

    師父現在教得是為人處事,不然你得罪了人你還未察覺。

    小蘭在旁邊看看︰“李郎,怎可讓歸藏犯險?人家歸藏對藥理藥性掌握得可厲害了,無非說句實話,你怕是弟子超過了你?”

    “二師娘,再說我就到外面跳海里,我真的知道錯了。”

    李歸藏雙手抱拳放到腦袋上給小蘭行禮,你就別添油加醋了。

    ‘啪!’永穆公主用筷子後面打在李歸藏頭上︰“吃飯,整天就知道調皮。”

    “謝謝師娘。”李歸藏都不敢揉腦袋,師娘幫著解圍了,這一筷子算懲罰。

    不是因為跟師父說話哪錯了,而是不想要怎麼跟人說話,將來離了師父,別人可不會慣著。

    師父和兩個師娘在教做人,保全自己,再謀其他。

    “進攻與妥協的平衡才是最美的藝術,退避三舍是以空間換時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以表象藏真實。

    快意恩仇者成不了大事,忍常人所不能忍者,方可為常人所不能為。

    一切在于實力,當突發事件出現時,你就不錯,王八咬你指頭,你忍著疼拉王八腦袋,然後把王八腦袋給咬掉。

    為了躲開其他宰輔,你知道我去藍田縣,故意找機會接近我,也是對的。

    但層次低了,你的辦法就這些,于民何益?無民之根,如何與人抗爭?

    是故,退有所止,進能應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收買一切能夠被收買的人或勢力。”

    李易借機教導弟子,活著才有希望,然後強大。

    他以前賣醫療設備的時候,找了很多人,沒想到更上面的這個什麼委的人來了。

    一點情面都不給他留,直接就說︰你這樣的人不懂事兒啊!

    說完人家走了,不請自來又走,其他人跟著都走了。

    李易知道對手出的招,怎麼辦?賭氣?沒用的。

    他立即安排人制作沙棗,為什麼要制作,沙棗買就行唄!

    不,制作出來的是黃金的,他不找對方,找對方的母親,送連著枝的沙棗,又送一大堆土特產,野生六十年往上的蘿卜。

    跟人家母親說︰我剛來,開春嘛!刺兒多,幫我削一削。

    人家母親看著滿意了,過了不到三天,那個上面的什麼委開會。

    把他叫過去,當眾批評他︰醫是什麼?要心正、身正、行為正,你還有所欠缺,你應該多學習,我辦了個班,你進去吧。

    若是遇到二逼會問︰什麼班啊?

    但能夠被叫過去的那些人就沒一個二逼,大家明白了,班啊,什麼時間上,上多長時間,都不重要。

    領導辦的,別人也不知道怎麼進班,這不就對了嘛!

    這就是生存之道,像最初裴耀卿過來說螃蟹的事情,李易多少次妥協和行賄?

    他心懷治國之策,也得先過那一關。

    關鍵他那個時候不知道來莊子的是李成器和李隆基,要是知道,就是另一種操作手法了。

    眼下他逮到機會就教徒弟,傳業、授道、解惑。

    其實這些東西,畢構他們也能教,但他們只能教這些,其他的不行啊!

    他們現在也有徒弟,教的時候很嚴肅的,徒弟要跪坐,听師父講,師父不會舉當下的具體例子,害怕,沖撞聖上。

    李易才不管那許多呢,我教我隨時教,物理、化學等東西我全教,地理生物算常規操作,大家學醫的嘛!

    外語不用單獨教,大唐上層人物,就是能夠參與大朝會的,每個大臣都會好幾種外語。

    李隆基更不用說,契丹的、奚族的、突厥的、吐蕃的、新羅的、渤海的……

    這些語言他全會,感覺這個不屬于技巧什麼的,常規操作。

    頭一天還跟大臣們商議吐蕃軍事壓制與妥協、和解,晚上就能譜曲帶著一群人開心地表演。

    這是李隆基,他哥李成器也是一樣的。

    歷史上的李成器就聰明,很少干一些不該干的事情。

    唯獨這個人,看上去他都是對文人的一種交流與欣賞,實際上他有野心的。

    歷史上的王維,跟他交流。

    駙馬都尉裴虛跟岐王交流被收拾,萬年尉劉庭琦、太祝張諤跟岐王交流,挨收拾。

    杜甫也寫了︰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里面就有問題了,岐王沒毛病,有這人,崔九是誰?王維的小舅子。

    王維買跟岐王關系好,家里有錢有勢。

    杜甫不是一向清高嘛?怎麼就跟人家寫詩討近乎?

    如此去分析,所謂的詩聖,也就是跪著的那個,一邊嘲諷著權貴,一邊為權貴跪著。

    他之所以嘲諷,是因為他沒干上去,他總想一步登天,直接接替他先輩的地位和官職。

    在發現無法實現後,給他個官他都不當,說白了就是他的眼中只有官位和自己的地位,沒有百姓。

    看著他寫的詩,百姓這個不容易,那個拼命啥的,他就是寫而已。

    給過他機會了,讓你當一個地方的主官,你帶著百姓過好日子唄?

    他干什麼了,一邊寫著百姓太難了,一邊辭官不干了,我是州府官?我有傲骨的。

    後來給他個更大點的官,安史之亂出現了,他一看,我草,不行,跑吧!

    跑出去八百里,想一想,百姓太難了,我得寫首詩。

    他跑了,當地的百姓跑不了啊!

    把這個岐王的事情一展開,就知道杜甫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他也是個人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帶著系統來大唐》,方便以後閱讀帶著系統來大唐第兩千七百零一章 師之教導于人生(第三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第兩千七百零一章 師之教導于人生(第三更)並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