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愚鈍弟子隨手事(第三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農家一鍋出 本章︰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愚鈍弟子隨手事(第三更)

    “找個借口便跑出來玩兒,想把朕扔下?哼!其心可誅。”李隆基嘟囔。

    昨天羽林飛騎把李易要建黃河大橋的事情傳回去,他沒覺得如何,修唄!

    哪曾想,一早宰輔們集體出行,去藍田縣。

    你們都走,朕自己在莊子里悶著?豈有此理!

    走,全去,距離又不是很遠。

    真遇到其他地方的緊急情況,羽林飛騎跑過來匯報,總不會有人要打長安吧?

    若確實哪里突然出來一群敵人攻打長安,更要找易弟。

    像柳婕妤、武婕妤、王皇後等人,她們高興,帶著孩子出來玩兒。

    曾經出行是大事兒,怕被刺殺。

    現今誰想刺殺,能不能把車給弄壞還兩說呢。

    莫說刀劍弓弩,讓你拿大錘子掄,看掄多少下可把車砸開?

    啥?潑油放火?等油燒沒了,看車里會不會熱?

    我們也不出去喘氣,車中有氧氣瓶。

    只有幾個刺客的話,叫羽林飛騎給你們五分鐘,時間到就動手,加油!人生苦短啊!哦!應該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到地方應是晌午,吃啥呢?”李隆基在批改奏章,人事調動方面的。

    “陛下,听蛙聲,不如吃紅燜青蛙,張家村子賣過一季。”

    武婕妤看看自己的兒子,想吃青蛙了。

    “林蛙,派人回去取,不要捉田間的,易弟說報紙不介紹青蛙吃法,就怕大家全去抓青蛙。”

    李隆基不反對,他想吃養殖的林蛙。

    莊子在擴大林蛙養殖,後面有山,秦嶺山脈。

    這個時候沒有什麼蛤蟆油,要等一等才有,冬天最珍貴。

    蛤蟆就指青蛙,蟾蜍叫癩蛤蟆。

    藥用的話,青蛙吃籽吃油,蟾蜍取蟾酥,同時還有把蜂蠟一大塊放進癩蛤蟆嘴里,把癩蛤蟆的嘴縫上,過冬時埋在土里,看好了別跑。

    等春天把線拆了,取出來,癩蛤蟆放走,癩蛤蟆保證疼,但人以自己為重。

    “听聞長孫昕養了許多蜜蜂,有蜂蛹吃?”王皇後望向窗外,想吃蜂蛹。

    “到地方問易弟,蛹多便食,蛹少則替。”李隆基現在不想吃亂七八糟的東西。

    蜂蛹李家莊子有,收集起來作藥用,不以美食為主。

    ……

    “孩子怎麼樣了?”長孫昕看李易落地,上前打听。

    王維、孟浩然等所有人皆露出關心的神色。

    “養上十天半個月,現在的蛇毒液多,吃得好,若是寒冬,毒性就弱了。

    還好只咬在一條腿的小腿上,如果咬脖子上,我現在還搶救呢。

    哦,我又多了一個弟子,被蛇咬的孩子,往後諸位多關照。”

    李易介紹下情況,露出笑容,師父收徒弟,大喜事。

    “剛柔,是否草率了?”王維一听孩子就因為給李易采果子被蛇咬便收為弟子,以後別人會不會冒死一試?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李易又把馬說給背一遍。

    “好,好文章!”王維夸贊。

    “確實啊!”孟浩然覺得自己感觸最深,伯樂太少了。

    長孫昕嘆口氣︰“世人常不知我。”

    “諸位,背一下。”李易看三個人,我說完了,該你們了。

    三人︰“……”

    “剛柔,你不會是說那孩子……”王維反應過來,腦瓜子疼,背不下來。

    “你都有一個大弟子過目不忘了。”孟浩然捂臉,世上的天才不值錢了嗎?

    “原來如此!”長孫昕搖搖頭,他沒有爭的想法,他作詩比不上別人。

    “過目不忘其實很簡單,有圖片記憶法,短時間內記憶,隨後會忘記,除非加強這個記憶。

    我那二弟子在我說完之後餓了,跟我說著話吃餛飩,然後才背出來。

    走吧,向前看看,那邊種了什麼?”

    李易說著繼續前行,該說的都說了。

    前方地勢低,有不少的碎石。

    地里插著棍子,打架子,有黃瓜和茄子,還有豇豆。

    茄子的架子矮,茄子秧本身就長不高,黃瓜與豇豆的架子幾乎一平。

    “這里是借地勢之利,有壓力井,土壤中水分不夠就壓水?”李易看一眼就知道情況。

    長孫昕露出笑容︰“其實可以架高的引水車,以風力驅動,汲水下流。”

    “所有同類的土壤都適用?高架水車多少錢?風力驅動,不可久,亦難作其他用途,如磨米面。”

    李易瞅著現在的地形和澆灌情況,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我要畫圖。”李易看青松。

    青松看黃柏與葛岩,你倆拉箱子呢,趕緊的。

    葛岩二人把箱子撐起來變成一個平台,里面的東西拿到上面。

    “我以前就想,一些操作成本太高,滴灌技術。現在我認為我想多了,咱們大唐的竹子和勞動力不值錢。”

    李易開始畫,一個竹筒套一個竹筒,不用套死了滴水不漏,放在地里,漏點水又如何?

    打通的竹管相互連接,旁邊高一點的位置,就是竹子筒子一半的上面鑽孔。

    塞進去麻繩,麻繩會吸水,麻繩的另一邊放在作物的植株根部。

    當水從竹管流過,麻繩吸水就給作物的根部供水,這就是最原始的滴灌技術。

    “我是不是應該申請個專利?我咋這麼聰明呢?咱大唐的百姓記得給我增加壽命哦!”

    李易嘟囔著把竹筒麻繩的滴灌技術圖紙畫出來,高地就是壓井,井水流出。

    現在的砂地,直接壟溝灌,前面都泡了,後面還門滲到位置。

    竹筒連接,看上去是成本高了,但再高,能高過自動化鐵管滴灌?

    人工費大唐低,竹管比鐵管便宜多了。

    都不用說全竹管,剖兩半也行啊,上面一壓水,短時間內能蒸發多少水?

    “地勢逐漸向下,即便角度很小,只要水往低處流,此方法便可行。”

    李易畫完,把鉛筆一扔,豪爽!

    周圍人,即便是宮女太監也看懂了,他們看完圖看李易。

    “這便是國士無雙嗎?”

    養蜜蜂的男人一直在旁邊,眼楮看不真切,卻听個明白,心里亮堂著呢。

    此刻他居然比別人還激動,王維等人是官員,考慮百姓民生,對于李易拿出什麼辦法,都自然接受,習慣了。

    你李易想個好辦法,正常!不然我們跟你過來干啥呀?

    養蜂人不習慣,他想哭,大唐的李東主怎麼可以這樣聰明?沒有不會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帶著系統來大唐》,方便以後閱讀帶著系統來大唐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愚鈍弟子隨手事(第三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愚鈍弟子隨手事(第三更)並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