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百姓追求國亦情(第二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農家一鍋出 本章︰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百姓追求國亦情(第二更)

    &esp;“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esp;李隆基同樣感懷,用這句話來告訴李成器咱們開始過好日子了曾經的事情別總想。

    &esp;此話的原意不是這個。

    &esp;李成器听懂了,他拿起望遠鏡看,對岸的市場還是那麼熱鬧。

    &esp;另外有人從東邊過來,要進長安城,非得在十六衛守著的棚子中喝幾口免費的湯。

    &esp;不管穿的衣服看上去多華貴,一樣喝湯。

    &esp;“易弟說今年到洛陽過年,舍不得長安百姓。”李隆基突然說起不相干的話。

    &esp;“放煙花,洛陽東都,也該去一次了。易弟會安排好長安事宜,不使長安百姓受到冷落。”

    &esp;李成器想去洛陽看看,叫洛陽百姓體會一番熱鬧,有李易的地方保證熱鬧。

    &esp;“嗯!易弟來了。”李隆基突然看到身邊有人扭頭,跟著一瞅,李易踩著個東西,一下一下蹬地往這里跑。

    &esp;“大哥,听聞東西送來了?看看肉壞沒?油沒事兒,油煉出來即可。”

    &esp;李易從停下滑板車,車扶手前面有個小筐,里面裝了煮的茴香豆和啤酒。

    &esp;兩個人盯著車猛瞅,從未見過。

    &esp;“滑板車,技術提高了,軸承好用,就做出來,方便莊戶在莊子里趕路,孩子們也能玩耍。”

    &esp;李易說著把滑板車的支撐架踢下來,停穩,拿出東西。

    &esp;給三個人倒啤酒︰“滑板車比滑板實用,能放東西,手扶著不容易摔,又比自行車輕便。

    &esp;幾里地的路,踩它一會兒可至,上坡不願意蹬地,一走扶著走,自行車推著累。

    &esp;以後此物算莊子里的標配,四處擺放,隨用隨取,到地方找個位置一放。”

    &esp;李易制作不出來電動的滑板車,簡單的人力還是沒問題。

    &esp;像他這個就是竹板、竹管、竹筐、兩個軸承和兩個木頭 轆。

    &esp;最貴的是軸承,其他的不值錢。

    &esp;“怎麼想吃來此時喝酒?易弟,那個鯨魚肚子里你要的東西太臭了,三百多斤。”

    &esp;李成器看看滑板車,拿起個茴香豆,與李易說話。

    &esp;“可以給青黛作手術了,休息兩天,狀態調整好。”

    &esp;李易先說高興的事情,大弟子的手術越早越好。

    &esp;早作手術,隨著生長,身體能夠自我調節,晚了的話,有的生理上已經改變。

    &esp;隨即他又說︰“那個東西就是龍涎香啊,現在腥臭,過一段時間干了就開始變香,三百多斤,干了也能有不少。”

    &esp;“竟是如此?龍涎香是臭的?”李隆基宮里有,在右藏放著。

    &esp;他聞著不臭,有的制作成香點燃。

    &esp;“三哥要看看?”李易端起扎啤杯。

    &esp;“一會兒看,不急。今年確定去洛陽過節?”

    &esp;李隆基不在乎臭不臭,沒見過,認識認識,以後好跟別人說。

    &esp;“乘火車去,通車早的話,先到海州,看看大海,再從海州回洛陽。

    &esp;洛陽那一站停靠的時候,叫上河南府在洛陽的官員。

    &esp;沿途需要維護,不準扒車,會死人的。

    &esp;要有人巡邏,以免有亡命之徒上去偷貨。”

    &esp;李易早有打算,讓皇帝先坐,給百姓打個樣兒,順便叫李隆基看看大海。

    &esp;李隆基捏起個豆子扔嘴里嚼,非油炸,蠶豆吃起來不硬,有韌勁兒。

    &esp;李易就放了大料和一點鹽,其他的調料沒放。

    &esp;“外面吃的不一樣。”李成器也吃,他從別處吃茴香豆,口感上有差別。

    &esp;“放時間長了的再制作不好吃,現在吃的是長江那邊去年秋天後種的蠶豆,剛收獲就給送來。

    &esp;即便如此,煮之前也要先泡,泡大了再煮,煮完控水,里面還是有水分,而且味道煮進去了。

    &esp;泡了之後相對軟,不泡硬,油炸的酥脆,油炸放時間長了硬。”

    &esp;這又不是什麼保密的事情,廚房自己看就知道。

    &esp;蠶豆在江南東道種的,今年關中的前兩個月才種,要等到秋後收。

    &esp;種的人少,天冷不好種,產量低。

    &esp;一般在山上開塊地,種上幾壟,好田都種糧食。

    &esp;其實山上的地並不差,有腐殖質,不過引水費勁,挑水上去種點。

    &esp;天如果不是太旱,就不管了,旱還得挑水過去,一瓢瓢澆。

    &esp;大田要是旱,沒有水網和井,就只能哭了。

    &esp;“還是缺井,大哥工盟打井……”

    &esp;李易想到百姓辛苦辛苦把作物種下去,然後一場大旱下來時的場景。

    &esp;“打著,始終在打,太行山東邊的地方,方圓一里之內必有一口壓力井,百姓自己掏錢造井。

    &esp;河南道東邊的地區現在是打井的主要地方,那里小麥種植多,雖不如水稻耗水,卻缺不得水。”

    &esp;李成器說的地方是河北南部、山西東南、山東等地。

    &esp;這些全是產糧重地,而河南地區一般情況下有水。

    &esp;一說河南大旱,基本上指河南道,山東那片地區。

    &esp;井一直在鑽,井口小,上面還有東西,耗子都掉不下去。

    &esp;取水的時候還簡單,即便上面的東西壞了,尋常自己干活的人也能做一個,有工匠造的話更快。

    &esp;李成器說起此事,露出笑容︰“百姓的想法是有井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井。”

    &esp;“等咱們攢夠了九年糧,百姓更安心,咱們也放心。”李易說出來一個難度很大的任務。

    &esp;夠吃九年的儲備糧,光是修糧倉就得耗費許多錢財。

    &esp;像他那時的儲備糧,九年保證廢,通常三年就不錯了,一般情況下有兩年儲備,新糧出,陳糧賣。

    &esp;國家不要九年的糧食儲備,夠兩年即可,然後缺糧就是打井、上化肥、菜地改糧田……

    &esp;大唐不能比,大唐沒那個技術和動員能力,交通更差。

    &esp;有的地方缺糧,運一車糧食過去,路上消耗得差不多了就。

    &esp;李隆基喝口啤酒︰“土豆、地瓜用來省下主糧進行儲備,再從外面買糧食,大唐一定可以。”

    &esp;說著他起身︰“走,先去看看鯨魚的東西,回來再吃,用戴口罩不?”

    &esp;“聞一下沒什麼大不了的。”李成器搖頭,他剛才就聞了,現在還不吃一樣吃。

    &esp;“反正味道是不好,鹽腌制的肉我要抽檢,油不用。”

    &esp;李易想吃口新鮮的鯨魚肉未成,比較遺憾。

    &esp;出海的時候沒時間殺鯨魚吃,鯊魚倒是釣了,肉不好吃。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帶著系統來大唐》,方便以後閱讀帶著系統來大唐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百姓追求國亦情(第二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百姓追求國亦情(第二更)並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