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魚排在油鍋中翻滾著,旁邊擺好了蒜蓉辣醬、番茄醬、洋蔥黑胡椒醬、陳醋、芝麻醬、甜蒜、咸蒜、蠔油、姜汁。
&esp;大唐的人用筷子夾,土著拿手抓。
&esp;之所以吃這樣東西,正是為了照顧土著,蘸調料用手抓。
&esp;若做成紅燒魚肉,怎麼抓呀?
&esp;硬抓?手沾上汁液?
&esp;那水煮魚呢?還是硬抓?上面一層浮油啊,溫度可高了,能把手燙熟。
&esp;烤魚、煎魚、炸魚排,正合適,抓吧。
&esp;土著吃得老開心了,這個肉怎麼外面裹了一層東西,還能放在那個什麼的水里煮?一煮就香?
&esp;蘸的是啥東西呀,各種味道,那個人吃的是什麼,卷著一個啥的吃,嘎吱嘎吱的。
&esp;‘嘎吱嘎吱’“東主,出海還得是跟著你走,我說我最近怎麼總壞肚子,原來是沒吃大蔥。”
&esp;六個官員中的一個是河南道萊州的,不是蓬萊,蓬萊屬于登州。
&esp;他昨天晚上開始拉肚子,快虛脫了。
&esp;換一個地方,即便在長安,他都害怕,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以前他小時候見過太多拉肚子死掉的人。
&esp;在游艇上,他不怕,他趁著放了次‘水’後的間隙找到李易。
&esp;李易給他喝了淡鹽水,等他再一次上廁所的時候,親自過去取樣,檢測。
&esp;之後沒開藥,而是給他吃冰棍,游艇上凍的冰棍。
&esp;吃完了他又繼續嘩啦嘩啦,早上醒了,覺得舒服不少,不虛脫,吃煎餅卷大蔥。
&esp;現在好多了,依舊吃煎餅卷大蔥,一點藥沒踫,李易不給寫方子。
&esp;“再瞎吃東西我就讓你死在海里,誰告訴你可以偷著生吃海螺的?
&esp;渤海灣那里至少還屬于冷水海域,你在這里你也敢吃生的?這地方的海水溫度高。
&esp;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自以為是。”
&esp;李易吃芸豆絲抄小里脊絲,沉著臉說那個吃煎餅卷大蔥的官員。
&esp;“隊伍里,誰再有一次,別回去了,回去也是死。”永穆公主手上抓著半個豬蹄出聲。
&esp;李易用高壓鍋制作的鹵豬蹄,又用冷凍降溫,不然來不及。
&esp;鹵豬蹄周圍一層凝固的膠原蛋白,就是凍兒。
&esp;“是!”有幾個人出聲。
&esp;“是!”其他人緊跟著。
&esp;他們怕,他們不怕得罪李易,李易有時候比較溫和。
&esp;永穆公主放出話來,回去保證死,除非李易求情,但顯然不可能,李易絕對不會在這等事情上折公主的顏面。
&esp;附近的土著︰“……”
&esp;他們有點懵,想不明白。
&esp;這支隊伍究竟誰說得算?他們听不懂話,卻能看出大家的態度。
&esp;一會兒這個男的別人圍繞,一會兒那個女的說話,其他人全怕。
&esp;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的他們,難以理解大唐的階級文化。
&esp;“師父,豬尾巴給我吃唄!我看到你鹵了。”
&esp;小丫頭吃鹵的豬肝,切成片,蘸蒜醬吃。
&esp;她想少吃點,然後啃豬尾巴。
&esp;“後面的三分之一給你留著,三分之二準備紅燒給聞恬和小蘭吃。”李易點點頭。
&esp;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app 】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esp;現在的豬,尾巴大,尾端脆骨多,其他位置還是有點脂肪。
&esp;“啊,師父你真好,小腸做香腸了?我沒看到。大腸哪去了?我要跟聞恬姐姐和小蘭姐姐一起吃九轉,把油剔一點。”
&esp;小丫頭一腦袋豬的各種部位,惦記好了。
&esp;船上的其他人暫時沒有豬肉吃,只有豬骨頭湯喝。
&esp;等回到游艇上,他們再吃,人多,不好分,豬肉精貴。
&esp;土著們吃到油炸食品,香!
&esp;有人請吃飯,原著民對請客的人觀感就好。
&esp;飯後李易帶大弟子在島子上認識東西,大家幫忙挖野菜。
&esp;天蒙蒙黑的時候,一網魚留下,打消了立即在島子上建燈塔念頭的李易出航。
&esp;這次直接走,路上不停留,從復活節島去瑙魯,以游艇的速度,不出現意外情況,五天半。
&esp;不存在提前到達的可能,只會晚點。
&esp;途中若李易想,他甚至直接向西,去新西蘭、澳大利亞,再轉向北,回大唐。
&esp;距離遙遠,沒那個時間浪費。
&esp;日升又日落,說五天半,果然用五天,順風、順流,快一點點。
&esp;“再有半個小時,咱們抵達,不曉得當地人儲備了多少水?”李易想站在陸地上歇歇。
&esp;距離瑙魯三十多公里,太陽掛在天上的正中。
&esp;別看航行時間為五天,太陽的位置不是同一個點,跨好幾個時區。
&esp;被李易說到的瑙魯人此刻正在給別人水,淡水。
&esp;在島子外面的海面上,四十艘大船落錨。
&esp;“憑咱們的速度,說不準一個月後遇到挖土豆回來的李東主。土里的種的豆子究竟長啥樣?怎麼是雨水?”
&esp;話多的官員發現島子上的淡水不好喝,島上人接的雨水。
&esp;對于原著民來講,有大木桶裝水,已經不錯了。
&esp;他們把木桶放到陰涼的地方,等下雨拌出來接,再蓋上蓋子不讓灰落進去,幸福的生活啊。
&esp;雨水口感顯然比不上河中或湖里的水。
&esp;也有的人願意喝茶,會拿大缸接雨水,放至少一年,說口感不好。
&esp;“當地只有一個湖,咸水湖,不接雨水,如何生存?”柳庭光拿到了李易留下的信。
&esp;信中強調別喝湖里的水,尤其是跳下去游泳,會浪費淡水。
&esp;話多的官員又喝了一口雨水︰“要我說呀,李大夫應該教給當地挖大坑,以坑蓄水,坑中的沙石還能過濾。”
&esp;柳庭光把信摔官員臉上︰“李東主比你聰明。”
&esp;“啥啊?”官員用手捂住臉上的信,拿下來看。
&esp;“地儲不了水?找石頭板,再用樹膠粘,不就成了池子?”官員還是不甘心,又提個方法。
&esp;“好,你留下,尋找合適的石頭,再弄到樹膠。”
&esp;阮津把官員扒拉到一邊,看著島上的二百多人,抱拳行禮。
&esp;人家本地人把所有的桶全拿出來,沒想過留給自己。
&esp;其他人開始送東西,船上裝的陶器和絹帛、金屬工具、鐵鍋、砧板、磨刀石……
&esp;原著民們看著,工匠負責教,他們再上手學著操作,一旦會了,便露出開心的笑容。
&esp;水手繼續捕魚,費力氣而已,到哪個地方送上魚,對方都高興。
&esp;一網網的魚打上來,土著找鹽,準備腌制。
&esp;上次李易來送的魚,現在還未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