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esp;“確實應該多學習,尤其是管理方面,將來咱們大唐就需要商業運作管理人才……”
&esp;背景音樂下,李易找了戶人家進去,外面的風太大,吹得難受,雪都打臉上了。
&esp;外面圍了很多人,他講課,給村民指明發展方向。
&esp;企業管理是門學問,很高深的學問,不比行政管理低。
&esp;企業管理搞好的到行政部門,相對就容易。
&esp;官府行政做得好的,未必適應集團管理。
&esp;不同之處在于,私企追逐利潤,一切以利潤來說話。
&esp;反觀國企和衙門,里面的人更在乎地位,自己的利益在前,至于國企虧損不虧損、百姓好不好過,跟自己有啥關系?
&esp;人生得意須盡貪,莫使權利空作廢。
&esp;接著倒查二十年,全傻眼!
&esp;好多官員以為退休了就沒事兒了,哪想到……
&esp;“李東主,李東主,明年還去契丹收松子和松蘑嗎?”遠處傳來喊聲,有個人周圍站了四個羽林飛騎。
&esp;“竟然是余兄,快來。”李易招手。
&esp;李易認出來了,余江,好長時間不見了,當初契丹派來的臥底,貢獻琥珀,非要說自己是蜀地那邊的。
&esp;關鍵是那個琥珀外面包裹著的是煤精,煤精加煤黃,只有一個地方出產。
&esp;羽林飛騎搜了搜余江的身,沒問題,余江跑過來。
&esp;“這麼大的雪你也能認出我?”李易看著天上的雪。
&esp;“房子多,擋風。李東主,明年還收嗎?我告訴那邊去尋找更多的蘑菇和松樹。”
&esp;余江根本不管自己身份的暴露,他就當作沒被識破。
&esp;李易使勁點小頭︰“收,有多少要多少,價格還高。河北道北部到你們,哦,是他們契丹那里,產量最高。”
&esp;李易說錯了,趕緊改過來。
&esp;“對,李東主知道的,我們那里蘑菇多,采不完。”
&esp;余江無所謂了,大家合作,我又沒害你們的人。
&esp;“余兄,契丹的松子少一點,渤海,你讓他們使使勁,管是交易,還是正常過去自己采,你說對不?”
&esp;李易要就繼續遏制東北,或者說是控制東北。
&esp;歷史上各朝代更迭,多數都是從東北出事兒的。
&esp;唐朝的安史之亂,就是東北。
&esp;然後宋朝的遼國,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國家,給大宋一頓打,之後變成了金國,女真人。
&esp;過了一些年,又是被蒙古給滅了。
&esp;然後元朝出現,後被朱元璋給滅了。
&esp;明朝來了,明朝又被東北的滿族給削了,變成了清朝。
&esp;故此倭國覺得得東北者得天下,就對山東和東北動手。
&esp;李易怎麼可能放棄東北?他必須要拿到手里才安心。
&esp;余江哪里知道李易的志在必得,他露出一絲猶豫︰“李東主,渤海那里不方便吧?”
&esp;“又沒有讓契丹去打,換啊,李家莊子就跟他們換,契丹和奚族跑遠點去換,賺個差價。”
&esp;李易出主意,東北太遠了,尤其是渤海,渤海指國家的名字,只是大唐不願意承認。
&esp;現在的東北跟他那時不一樣,他那時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esp;卻依舊掌握著全國百分之八十多的柞蠶供應和百分之七十的東北大松子與百分之八十的松蘑出產。
&esp;松蘑一直貴,產量卻並不低。
&esp;現在生態沒破壞,想一想那里的東西有多少?
&esp;只要采摘的人手充足,供應整個大唐都沒問題。
&esp;唯一的問題在于路不好走,沒路。
&esp;要不怎麼說馬拉雪橇牛逼呢,只要東北雪足夠大,就能像房子一樣被馬拉著跑在樹林里。
&esp;倭國當初侵略一頓打,由于北大營的不抵抗,佔了先手。
&esp;後來承受不住,東北的冬天太冷,倭國只有北海道的人才適應。
&esp;李易想著,有主意了︰“余兄,你再與那邊聯系聯系,修路啊,咱們大唐以成本家提供水泥、瀝青。
&esp;再加上夏秋季節的海運,你看那邊能不能多修港口?我這邊提供技術。”
&esp;余江听完李易的話,使勁想,想這個事情是否為陷阱。
&esp;憑借他的智慧和經驗,怎麼想都覺得不是。
&esp;“能行?”他問李易。
&esp;“試一下唄!行和不行,在于人啊。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又沒啥損失,成本而已。
&esp;我要是不收,你以為大唐哪個商人敢過去收?我收拾不死他。
&esp;說好的與李家莊子合作,其他商人在此事上,願意跟隨我不管,不願意的別給我搗亂。”
&esp;李易又是勸說、又是利誘、又有威脅、又是擺道理。
&esp;簡單的一番話,別人就看出來他的底蘊了。
&esp;永穆公主嘟一下嘴兒,感覺此刻的李郎好陌生。
&esp;隨即又眯起眼楮把腦袋靠在李易的肩膀上,李郎對外,果然是不吃虧的呢!
&esp;如此秀恩愛,余江當作未瞧見︰“拿不出足夠的錢吧?即便是成本。”
&esp;“好辦,大唐派軍隊去建設,便宜。”李易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給出辦法。
&esp;李易說完,看著余江,又道︰“這樣,他們不是都知道怎麼燒水泥麼,自己燒、自己磨、自己兌。
&esp;然後就估算出成本了,我們負責修路,修路的錢,他們出三成,其余的七成我們管了。
&esp;那三成不用直接給錢,每年用收入來換。
&esp;收稅知道吧?大唐開始收了,那邊也學著收。
&esp;稅收的收入,慢慢償還修路的費用,都不是問題。
&esp;我這人你還不知道麼?不差錢兒。就是見不得有人吃苦,小時候沒少遭罪,將心比心吧!”
&esp;李易說著合作的變動,說到最後抬手抹了下眼淚,把自己都給感動了。
&esp;余江的眼圈跟著微微一紅,他到現在都不知道哪里有問題,就認為李易是好人。
&esp;明知道自己是契丹的細作,還是當成朋友相處,只要契丹別搗亂就可以。
&esp;多好的人啊,而且今年契丹確實收入增加好幾倍,人家就圖一個安穩。
&esp;這樣的人,你要是再欺負,那就是自己,不人家會出動軍隊。
&esp;是的,沒有什麼良心的說法,軍隊,李易可以調動軍隊。
&esp;別的全是假的,生死才為真。
&esp;“那我們就去收?你都買?”余江改變不了其他的問題,他想通過貿易獲得好處。
&esp;“余兄多費心了!”李易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