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1245章 生活不同難平靜(第三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農家一鍋出 本章︰第1245章 生活不同難平靜(第三更)

    “什麼五千緡?”李隆基突然從‘門’口探頭問。

    “一萬個豬腿五千緡。”永穆公主比劃一個一,又比劃一個五。

    “一口豬才多少錢?”李隆基站在門口回憶。

    “看多少斤,還有出肉量,豬肉價格浮動,過些日子更高,目前平均一千二百錢一口。”

    李易知道生豬價格,因為生長周期長,不能總吃豬草,蝗蟲數量有限。

    喂麥麩、秕子、米糠、豆餅、葫蘆瓤、草、青貯、骨粉、鹽、爐灰渣。

    高粱米、小米、小麥、大米,不能喂。

    沒有土豆,也沒有玉米和地瓜秧。

    至于說用屎來喂豬,需要多少的量?養上三年?慢慢喂?

    按照這些飼料計算,養一口大肥豬,加上人工和豬在生長過程中死掉的折損,一頭豬的成本在八百到九百錢。

    好處在于一年就可以殺,生長速度快,科學喂養。

    通過節省成本緩慢喂養所賺到的利潤,比不上一年一欄增加成本所得到的錢。

    若再計算資金回籠再投資擴產,一年一欄利潤更多。

    科學喂養,豬肉更干淨,生病的概率小。

    加上豬圈每日清理,累是累了一些,但好處也顯而易見。

    “過年時能漲到幾何?”李隆基擔心百姓吃不上肉。

    “一千五吧,馬上就漲,進臘月開始大量制作臘肉。不易壞掉,天冷。”李易對此不愁。

    物價上漲,只要不是有人囤積居奇,就屬于正常市場波動。

    他現在做不到利用經濟手段平息物價,只能提高出售價格。

    哪種東西多了,價錢太低,他花錢收即可。

    如豆蟲,百姓們賣給酒樓和飯館,價錢始終在李家莊子的收購價之上。

    半個時辰過去,隊伍和百姓開始吃飯。

    外面吃,沒搭帳篷,也來不及生那麼多的爐子,冷。

    因此吃卷餅、喝湯,帶來的蝦油小菜也放到卷餅里。

    拿毛邊紙一包,握著吃不凍手。

    “需要準備什麼工具呢?”李易同樣在外面吃,不舒服,凍鼻子。

    “絹帛。”永穆公主听明白李易的意思,給出主意。

    “好辦法,快,找一些絹帛,打開來當圍子。”李易安排人去拿東西。

    以前的絹帛是錢,現在也是錢,與銅錢一樣允許流通。

    只是京兆府和附近的州,很少有人用了。

    絹帛的價格在下跌,非京兆府的百姓拿絹帛當庸和調來上交官府。

    買賣的時候,買家不願意要,制作大棚成本倒是低了。

    另外買來做衣服,以前舍不得穿的衣服,如今能夠穿得起。

    圍子很快打好,區域溫度上升,小孩子們在一個圍子又一個圍子中間跑來跑去。

    對于孩子來說,圍子像迷宮,最有意思的是人多,有安全感。

    李易等人心情更好,過來的百姓,從衣著上來說都不錯,腳上穿皮靴。

    豬皮的比較多,養上兩年多或三年的豬,皮厚,殺豬的時候皮剝下來。

    以前會制作皮甲,或者軍鼓,現在都做鞋。

    養一年就殺的豬,皮拿來制作鞋的內里比較好。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帶著系統來大唐》,方便以後閱讀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245章 生活不同難平靜(第三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245章 生活不同難平靜(第三更)並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