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九百五十四章 貿易品種贈貨幣(第一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農家一鍋出 本章︰第九百五十四章 貿易品種贈貨幣(第一更)

    “還有這等神奇之物?好做?”李隆基算是听明白了。

    叫電報的東西,兩個人隔很遠,可以相互傳遞信息,幾乎眨眼就到。

    “不好做,不用三極管的情況下,傳輸距離有限,需要在中間的路上設立電報接收站。”

    李易輕輕搖頭,研究半導體是為了增加電報信號傳遞距離。

    否則幾十公里設一個點兒,前面的發過來,這個點兒收到,可以不翻譯,直接再發出去。

    連續傳遞,最後到達目的地。

    這個速度其實也挺快,至少比騎馬快。

    缺點是由于中轉站太多,某一個出了問題,信息便不準確。

    “多久能成?”李隆基又一次急切起來。

    “快則一年,慢則兩三年,說著容易。主要是電子元件,不然我現在就給你做一個簡單的,用電池。”

    李易有簡單的電報機制作方法,不需要放大信號。

    “比監控的技術高?”李隆基想起宮里那一套,以及莊子上一套監控。

    李易瞪大眼楮,使勁搖頭︰“差太多了,給我十年,我也做不出來那套東西。”

    他要是科技水平達到制作那個監控設備的程度,他早把原子彈給造出來了。

    那涉及到多少個基礎工業?

    不,不用造原子彈,兵工廠出來,制作ak系列的步槍,再造子彈。

    用不著炮,幾千人,人手一把ak就可以玩滅國了。

    “哦~!”李隆基比較遺憾,他非常希望那東西多一些,然後監控整個長安。

    若是距離可以更遠,直接扔到都護府。

    他並不知道,他所想的,在李易那個時候就用著呢。

    給家里裝上監控,只要有信號,不管在哪,手機都能看。

    “眼下還是修驛站為重,即便有了電報機,也僅僅是傳遞消息,驛站對于軍事和民生作用更大。”

    李易不好高騖遠,從基礎出發,大唐不需要技術的就是驛站了。

    “秋天前應該能建好,同時各地報紙正式發行。”

    說起此事,李隆基顯得心情不錯。

    大唐正在鋪驛站,其他地方慢一點,邊關估計差不多了。

    同時最好的馬分到邊關到長安的驛站中,利用一匹匹馬的極限沖刺速度傳遞消息。

    馬不能走的地方,考驗驛卒的沖刺速度,驛卒需要做的是從一個點跑到另一個點,到地方的時候沒有一絲力氣。

    把信交出去,這個驛站接力跑。

    當然,每次不可能是一個人,萬一路上摔了、被蛇咬了、叫老虎給叼去了……

    “要賣到倭國的商品,易弟你說說。”李隆基知道貨幣的事情,準備和倭國貿易。

    第一次去,以物易物。

    “李家莊子的茶葉,繡品、好一點的菜刀、短曲轅犁、肥皂、冰糖、辣椒面、干胡蘿卜丁。”

    李易想了想,說出幾樣東西。

    李隆基對別的無所謂,卻對犁有想法︰“給他們好農具?”

    “貿易必然要找倭國人領著,在一些地方補充淡水,再去平城京。”

    李易道明原因,大唐百姓用的東西,相信各邦、國使臣早收集好了,不給他們回去難道不說?

    能限制實物,卻無法消除記憶。

    既然阻止不得,不如大方一些。

    如今倭國的都城在奈良市,需要繞過九州島。

    九州島就有煤礦,另一個煤礦多的地方在北海道。

    九州島上有一個專門用來接待別國使臣的地方,福岡縣,同時也是軍事要地。

    不過跟九州島貿易,賺不到什麼錢,平城京才是關鍵地方。

    海運到旁邊的京畿區的李易那時叫大阪的地方,再走幾十里陸路,東西可運至倭國京城。

    那里如大唐的京兆府,百姓相對有錢。

    “要何東西。”李隆基無可無不可,反正李易說準備這些貨就準備吧。

    “銅、銀,礦石亦可,調整價錢,另外倭國的生絲、熟絲和絲織品也要。”

    李易給出需要的東西。

    倭國現在冶煉技術和刺繡技術還不行,歷史記載,為來幾十年,都是這麼貿易。

    倭國把絲紡織成布,換大唐的繡品。

    銅也給大唐,換大唐的銅錢,開元通寶。

    銀子更是,技術不行,貿易上吃虧。

    一想到倭國願意換開元通寶,李易又補充︰“帶莊子的兌換券過去,兌換券也很精美。”

    “他們不會要吧?”李隆基覺得別國給自己紙幣,自己就不要。

    “免費送,等下一批貨物過去,允許他們使用兌換券購買東西。”李易想到個好辦法。

    兌換券送過去,倭國人拿著保證好奇,上面又寫了錢數。

    關鍵是紙幣好看,別人無法仿制。

    再知道下次能夠用來購買大唐物品的時候,會不會自己先嘗試交易一下?

    即便不交易,紙幣也不會被扔掉。

    大唐下次去,允許有紙幣的人購買東西,紙幣的信用便有所保證。

    甚至帶一些倭國的商人和物品來大唐,讓他們看看兌換券在大唐的作用。

    對于此事,李隆基上心了,他學到了怎麼用貨幣去欺負人︰“此法甚好。”

    李隆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高興離去。

    兩日後,李隆基正式接見倭國使臣。

    倭國不是大唐的屬國,所以國書是平等的。

    使臣送上東西,李隆基回贈東西,並且給予使臣賞賜。

    接下來繼續賜宴,大家吃吃喝喝,李隆基詢問一些關于倭國的事情。

    宴會結束,倭國使臣們回到四方館,一個個很高興。

    大唐還是不錯的嘛,大唐的皇帝也親切,那麼就進行下一步。

    找管事的人,要求給宰相上書,說點事情。

    他們著急,想要盡快確定一些技術。

    火藥他們沒指望,那是打仗用的,配方不可能給自己國家。

    印刷這個應該可以吧?說是回去印大唐的書籍和佛經。

    熱氣球不知道能不能給,找個什麼理由呢?說是從日本飛到大唐?傳遞消息快?

    另外醫書,最好是派人教自己等人,看書比不上有人教。

    再問問李易是否願意作為大唐的遣日本使者,去日本交流。

    路過河南府的時候,當地正在種一種新的稻子,據說成熟期短,弄一船種子回去?

    帶著這些想法,阿倍仲麻呂給宋寫了封信,由官員去遞。

    宋看到信,無奈搖頭︰“想得太美了,李易不會同意。”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帶著系統來大唐》,方便以後閱讀帶著系統來大唐第九百五十四章 貿易品種贈貨幣(第一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第九百五十四章 貿易品種贈貨幣(第一更)並對帶著系統來大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