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鼎的想法,這個時候了,萬歷皇帝就只能進行談判了,甚至可以接受一些更為苛刻的條件,畢竟這都是攻打內城了。
也許二百萬兩白銀萬歷皇帝也是可以接受的了。每年可以再要一大筆市賞。
不是說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就算是魔鬼要吃你的時候,也要談談什麼樣的吃法比較舒適,先吃左手好,還是先吃右手比較好。
就像萬歷皇帝以為李成梁手中還有八千鐵甲家丁一樣。
王鼎以為萬歷皇帝手中還握著十幾萬大軍,不至于會跑。
畢竟這里是北京,那是紫禁城啊!皇權的象征啊!
王鼎已經做好了,敵人反撲,隨時撤退的準備,甚至在朝陽門單獨留下了坐標,準備如果被圍住無法突圍了,就先退到朝陽門,再帶著三娘子他們通過時空裂縫返回破虜堡。
然後,東華門,在王鼎面前緩緩打開了,門後跪滿了穿著鴛鴦戰襖的明軍士兵。
王鼎一下子懵了。
萬歷皇帝西狩了!
萬歷皇帝曾經以為自己會做到像先祖一樣,是一個寧死不屈的皇帝,但是事到臨頭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那種與敵攜亡的勇氣。
萬歷皇帝在張之極等人的保護下,帶著京營最後的士兵,三千營,神機營,錦衣衛,大漢將軍們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逃亡。
說是逃亡其實是不對的,準確的說是郊游。
宅男萬歷皇帝在關鍵時刻只帶了自己的老媽李太後,皇後王氏,最寵愛的貴妃鄭氏,最喜歡的兒子朱常洵。還帶走了內閣中資歷最淺的朱賡。
帶了一些細軟直接跟著張之極就出宮了。
臨行前交代首輔沈一貫和成國公朱應槐一起留守,和王鼎談判,盡力保全京師。
連太子朱常洛都沒帶。
關鍵只是口頭交代沈一貫等人,可以按照王鼎第一次提出的條件來談,可以封王,永鎮破虜堡,可以給三百萬兩賞銀。每年再給點市賞。王鼎的其他條件萬歷都沒看在眼里。
這就是萬歷皇帝耍滑頭了,不發明旨,不落紙面。
這是準備不管日後沈一貫和朱應槐談出什麼條件,只要王鼎退兵了一律不認。
到時候萬歷皇帝就準備調集全國之兵,不滅了破虜堡,殺光王鼎全家,誓不為人。
王鼎都沒敢進東華門,立刻派炒花等人越過內城去請萬歷皇帝回宮。
萬一王鼎在紫禁城鬧出一點緋聞,哪怕是宮女在遠處摔倒了,那可就真的和萬歷皇帝不死不休了。
王鼎以為萬歷皇帝經歷萬歷三大征,心理素質會很好。而且這也不是大明王朝末年的崇禎年間,大明軍隊還是應該很強大的,看他孫子崇禎皇帝那麼有氣節,王鼎以為他也會拼死抵抗。
實際上王鼎有一點誤解,北京自從太祖皇帝朱棣遷都北京以來,雖然偶爾有韃子入寇,但是都對北京的城牆望而卻步。
整個北京的城牆平均高度都在十米以上,像城門等部位甚至可以達到十五米,就算做梯子都未必能找到木頭,憨子頭他們做的木爬梯,都是由三根木棍拼起來的,而且還是在火銃和迫擊炮的壓制下才立起來的,還有憨子頭他們都是邊軍出身,對于攻城還是很有經驗的。
對于草原部落來說,只要一個城門有幾個人守備,別說攻佔北京城了,就算爬上城頭,就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了。
關鍵北京每個城門上還有紅衣大炮,所以北京城有一兩萬守軍足以抵擋草原民族幾十萬的大軍的攻擊了。
但是萬歷皇帝也沒想到就是他派人偷襲了破虜堡這點“小事”,會惹來王鼎這麼強烈的報復。
以前都是他吊打別人的,就像?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亂,他都是在安全距離以外,遙控指揮的,每一仗都打贏了,讓他信心爆棚,但是他忘了他再也沒有李如松了。
當年李如松之死也是萬歷皇帝默認的,文臣們那些小手段他還能不知道?
萬歷皇帝通過援朝之役大量消耗遼東集團的軍事實力,又把遼東集團的老大李成梁軟禁在了北京。
但是遼東集團在李如松上任後,很快又聚集在李如松的周圍,一個擁兵十幾萬的龐大軍事集團再次出現在北京附近。再次讓萬歷皇帝和一眾文臣感到不安。
李如松死了,遼東集團的脊梁也被抽掉了,現在雖然李成梁回到了遼東,也只能靠著積威才能壓制努爾哈赤。
萬歷皇帝和朝廷上下沒有人會想到王鼎真的敢殺到北京,更沒想到他真的能殺到北京,更是沒有人能想到王鼎真的能夠攻破北京的城門。
就像皇帝的新裝的故事中,誰能想到皇帝居然真的沒穿衣服一樣!
沈一貫帶著內閣次輔沈鯉和成國公朱應槐,一起到東華門外見王鼎。
三個人一起對王鼎拱手見禮。
說實話這就已經算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了,正常情況下,王鼎見他們都得磕頭的。
沈一貫拱完手,看著馬上的王鼎問到︰“奉聖都尉,這是追趕火落赤而來嗎?”
王鼎趕緊下馬,先向三人還禮,答到︰“正是。”人家給了台階,就趕快下。
沈一貫等三人心下都是一松。
說實話這句話看著是沈一貫問的,其實是三個人商量了半天,才想出來的。
三人就怕王鼎不知好歹,佔了北京,就準備坐一坐龍椅,過把癮,讓他們這些人怎麼過啊,是投降呢!還是投降呢?
而且如果王鼎稱帝,必然天下大亂。
最後不管哪個皇帝勝利了,都將是一場神州大劫。
王鼎趕快問︰“微臣救駕來遲,快帶我面見陛下,我要向陛下親自請罪。”
沈一貫直接回答︰“陛下今日去西邊郊游了。”
王鼎看著陰沉的天空,心說,陛下還真會挑個時候郊游。
王鼎趕快說︰“今日天色陰沉,一會或許有雨,現在天氣尚寒,莫讓陛下惹了風寒,我已經請炒花去請陛下回宮了,炒花是個粗人,禮數或有不周,不如幾位大人跟我一起去請陛下回宮如何。”
是大雨還是箭雨讓幾個人自己品。
喜歡殖民大明請大家收藏︰()殖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