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第436章 有得有失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火中物 本章︰第436章 有得有失

    三個小時後,陳鋒在電擊中準時醒來。

    薇星在這三小時內捕捉到的信息量之龐大,遠超陳鋒的想象。

    以薇星現有的性能,原本根本不可能處理得過來。

    外部量子網絡中一秒鐘流通的信息,薇星至少需要超過十萬秒才能完成初步解讀。

    但幸運的是薇星讀取陳鋒的記憶似有所得,又興許是它的動力核心里被裝了很多諸如蛇膽、虎尾、狼牙等一大堆可充能zs生物電池的功效,也沾染了一些智慧的氣息,它隱約掌握了一項絕技。

    這絕技是快速瀏覽信息,提取重點,搞不懂的先放一放,只琢磨要緊的事。

    陳鋒先簡單看了下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這個最重要。

    獵戶臂人類目前公用一個智慧主腦,信息基本共通。

    得益于超光速跨距離量子通訊帶來的信息實時傳遞能力,盡管疆域幅員高達五千光年,但不同的行星系相互間基本不存在科技代差,只因各自擁有的不同特殊礦藏和宇宙環境而呈現出一些特異化的傾向。

    譬如巴納德星的奧氏同位素305超高能重炮,xz879星系的全能量吸收天然岩石戰艦,vbx64501星的快速充能恆星炮,以及代號001的超小恆星引擎慢速堡壘等等。

    陳鋒仔仔細細的檢視了一下人類當前的軍武狀況,大體總結如下︰

    第一,這次人類無需再研發涉粒子炸彈。以前每制造一枚涉粒子炸彈,就需要犧牲一名指揮官序列成員的心智。過去是沒得選,但現在無此必要了。

    早在二十八世紀初,奧頓研究院完全吸收了涉粒子炸彈中蘊藏的反物質轉化原理,發明了將恆星輻射能穩定轉化為批量可控反物質的科技,並快速實現全民普及。如今人類完全可以自己制造反物質炸彈。

    第二,經過五百年的發展和窮盡數十個星系的全力投入,人類建成了一座名為代號001的超大戰爭堡壘。其動力源是一枚小型恆星。雖然這座戰爭堡壘只能在宇宙中慢速航行,但由于其內部容納了一枚恆星,擁有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目前人類引以為傲的主戰裝備。

    第三,如今人類新生兒的基因喚醒度平均水準早已突破7.66%。人類這個種族真正進化到了銀河人類的階段。

    第四,暗能量黑洞炸彈這個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大殺器,現在已經變成了星際級戰爭裝備中的常規遠程武器,被放進了具備曲率運動能力的星際導彈中。

    第五,人類發明了可完全進入曲率亞空間的超快速航行技術,可達到二十倍光速。這打破了陳鋒曾經以為的9.999……倍光速後就是無限速度,可以任意到達宇宙中任何一點的常識認知。

    超快速曲率運動所需的亞空間,必須沿著固定的脈絡在宇宙中推行。

    宇宙中存在著一個蛛網般的引力線網絡。

    艦船順著引力線網絡進入曲率亞空間,便能安全快速的往前推進。

    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超曲運動,與復眼者的折躍倒是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但陳鋒很清楚,這個被人類科學家研究出來的引力線網絡,其實與復眼文明的“交通要道”是完全重疊的。

    人類依然走了復眼文明的路,並且超曲運動的性能遠不如復眼者的折躍。

    一是速度不如對方,二是人類艦船需要通過長時間和超長距離的加速,不斷擠壓艦船前方空間,超過宇宙的極限承受能力後,才能成功打破三維宇宙的限制,在曲率泡的保護下成功進入穩定亞空間。

    第六,人類依然吸收了當初他留下的眾多關于復眼文明的情報,尤其注意了s菌與z菌。

    雖然無法真正采集到這兩種細菌的樣本,但後人們卻根據陳鋒描繪的蛋白質結構反推出z菌與s菌的部分核心基因片段,並成功研發出大型生物動力引擎,用以推動大型戰艦。

    第七,人類成功部分脫離復眼文明的道路。在超階主腦繁星提供的龐大算力支撐,以及窮盡無數科學家智慧的奉獻之下,人類掌握了一門名為量子折躍的新技術。

    其核心原理為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建造星門。

    星門通過遠程量子糾纏進行定位,在龐大基站的供能之下,呈絕對平面的星門背後是一片獨立于復眼文明科技之外的穩定亞空間。

    這段亞空間的長度極短。

    兩個相距極度遙遠的星門各自門後卻是同一片亞空間,能量與物質先加速到光速曲率運動狀態,然後便能進入星門,再瞬間出現在另一扇門外。

    這項技術的發明人其實不是人類,是繁星。

    繁星作為量子生命,呈現出智慧與人格特征,並擁有了初步的創新能力。

    在三十世紀初的某天,她厭倦了總是傳遞信息,嘗試性的將一塊金屬破解為基本能量,再跨越了十光年的距離在另一片空間內重建了那塊金屬,竟一模一樣。

    此後,繁星帶領著人類科學家不斷嘗試建立更穩定的亞空間通道,投放的東西從純粹的能量變成越來越多的物質,再到活物,最後兩名志願者駕駛著小型飛船成功穿越實驗型星門,宣告了這項技術的成立。

    相互聯通的星門最大距離不得超過一百光年。

    這個距離目前還沒能突破,科學家初步推測原因應該是距離太遠後,星門背後的亞空間不足以支撐外部空間的折疊效應,無法對抗宇宙空間自然的恢復“直線”的基本規則。

    到目前為止,人類一共建立了一千零二十四座星門,分別位于文明疆域的各處,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星門的概念與陳鋒曾在二十一世紀的科幻中看到過的人工蟲洞十分相似。

    總之,人類在統一力、反物質和暗能量這三項核心科技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目前獵戶臂人類還在緊鑼密鼓的推進另一個項目——暗能量綜合提取。

    科考探索飛船在獵戶臂的上方,距離太陽系三千光年外的位置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穩定小型暗能量黑洞,引力的核心影響範圍直徑大約僅有木星大小,結構十分穩定。

    人類已經在這暗能量黑洞的外部建造了直徑堪比木星公轉軌道的龐大旋轉軌道球。

    軌道球由無數根交錯開的巨大金屬環組成,像古代人蹴鞠用的藤球。

    金屬環通過高速自旋與高強度穩定結構對抗黑洞引力,在金屬球的外部又蔓延生長著一張更巨大的黑色戴森膜。

    這張戴森膜不吸收陽光,而是吸收輻射能。

    輻射能來自人類主動向這個小型暗能量黑洞投放物質時逸散而出,並會被軌道球圓環上的絕對反射鏡反復加速,憑空制造出新的能量。

    理論上,在人類“填滿”這個暗能量黑洞之前,它都能對外釋放能量,這個時間長達幾十億年。

    並且,由于暗能量在可見宇宙中具備負質量效應,人類要帶著這個暗能量黑洞離開可要比帶著恆星作為引擎動力離開輕松多了。

    甚至,如果能建成龐大的曲率泡,理論上人類甚至可以將戴森膜、旋轉軌道球和暗能量黑洞一起帶著,以超曲運動的方式離開。

    那麼根據科學家的計算,人類將有機會離開銀河系,去往河外星系,甚至去到更無盡遙遠的宇宙。

    陳鋒被這條時間線里的科學家們的奇思妙想震驚了。

    他還只在想著如何在銀河系內部擊潰復眼者,後人們卻先他一步開始琢磨如何離開銀河系。

    這不失為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如果人類還有個幾百萬年,說不定這些瘋狂的科學家後人們真能琢磨出點什麼東西來,真能成功。

    可惜,時間不夠了。

    除此之外,目前人類文明執行的體制是群星聯邦制,相互間締結守望相助的最高條約,不同的行星系相互間地位基本平等。

    14400個行星系一共選出了14400個行星系代表,以及另外六千余名其他諸如科學、政治、軍事上的核心代表人物。

    重要決策將會在量子網絡中進行公投。

    另外還有一個最高委員會,以快速解決一些內部糾紛。

    人類也為這個全新的文明體系起了個新名字。

    陳鋒看著這名字時,倒是很違和。

    晨風帝國。

    這讓他很無語。

    明明是個聯邦制,卻起名帝國,當真滑稽。

    晨風帝國的疆域一共被劃分為兩層,共七十二個星區。

    分別為內層的八大核心星區,外層的64發展星區。

    八大核心區的幾何中心點,正好是太陽系。

    14400個殖民行星系分布于這七十二個星區中,倒不算平均。

    畢竟絕大部分恆星壓根就沒有行星,行星改造的機會都沒有。

    人類的確可以從無到有的自建行星,但這樣發展的效率太慢。

    陳鋒掃完了總體情況,基本滿意。

    他在心中默了一下,這條時間線里的人類進展還不錯,科技進程大體相當于第八條時間線里三十五世紀的樣子,又多偷得五百年。

    但其實……強得有限,並且目前已經陷入瓶頸。

    以他的經驗來看,僅僅以當前人類現有的東西,是拿復眼者的稜形戰艦沒什麼辦法的。

    質變的只是疆域,除了不具備戰爭攻防能力的量子折躍星門之外,人類在別的方面依然沒取得足夠多的質變。

    人類也探索了許多過尚未達到1級文明的其他弱勢文明,但也並未得到特別有效的啟發。

    想沖破稜艦的封鎖,亦或是打碎稜艦的外殼,現在還不夠。

    他還沒看到戰勝的希望。

    他甚至隱約能預見到這場戰爭的未來走向,大抵與迷族戰敗的過程不會有什麼區別。

    他還有個遺憾。

    似乎由于疆域的極度擴張,這條時間線里的人們在軍事武器上的發展側重點有所改變。

    他幾乎沒看到特別靠譜的單兵作戰裝備,全是戰艦、戰機、星空堡壘和巨炮等等裝備。

    他個人需求特別強烈的單兵裝備發展,似乎在銀河戰甲之後就幾乎停滯了。

    這讓他很受傷。

    陳鋒既有點欣慰,又有點失望。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方便以後閱讀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第436章 有得有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第436章 有得有失並對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