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大世界里的騎士

第二千三百三十一章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本章︰第二千三百三十一章

    這是理所當然的。

    格爾要是這麼好殺,也不會有屠神者的名號了,萬神殿那幫畜生雖然廢是廢了點,但還不至于連殺人都不會。

    問題就是,他不好殺。

    要殺格爾,就必須先搞定黑死劍,不管是破壞黑死劍,還是讓格爾和黑死劍分離都行!

    當然,後者更具可行性。

    畢竟黑死劍這玩意,多少也算是個神器!

    而且還是最初的神器,那個時候宇宙中甚至還沒誕生血肉生命的時候,黑死劍就出現了。

    想要破壞黑死劍何其困難。

    當然,所有人,包括格爾都不知道,如果想要破壞黑死劍,現在恰恰是最好的時機。神器這玩意,除了誕生時先天的底子,最重要的就是持有者。比如雷神之錘,在奧丁手里和在托爾手里完全是兩回事。

    甚至,在托爾手里和在海拉手里都不一樣。

    要不然海拉也不可能一把捏爆雷神之錘。這也是雷神之錘討厭托爾的原因,因為他太菜了,導致雷神之錘背捏爆。

    同理,黑死劍在納爾手里,和在格爾手里也是兩碼事。

    之前,別看格爾手持黑死劍,其實真正掌握黑死劍的依然是納爾,當然,納爾還處于封印當中,他也沒那個本事,完全掌控,他只能間接的痛苦蠱惑影響格爾,然後來掌控黑死劍,听起來像是脫了褲子放屁,但這也是沒辦法的。

    黑死劍始終只是一把劍,它從鍛造之初,納爾就沒想過讓它獨自作戰,它就是一把武器。

    它需要一個使用者來揮動它。

    但即便是這樣,黑死劍依然在納爾的掌握之中。

    可惜,他們心大,打算制造一個超級炸彈,把所有神靈,包括天神組都給炸死。想要一勞永逸。

    結果生命法庭為了搞定地球,直接作弊。導致原本應該虛弱異常的天神組核心,在脫困的一瞬間,立刻復原,于是做了大死的格爾和黑死劍立馬受了重創,當時納爾為了保住納爾,只能用盡自己的力量……倒不是納爾真的多喜歡格爾,對于納爾來說,格爾就是一個工具。

    可問題是,天神組就在面前,他如果不管,格爾死了,那黑死劍就徹底的暴露在了天神組的面前,到時候,他在封印之中搞的小動作也就曝光了。

    他可不信天神組會對此不管不問。

    真到了那個地步,納爾的日子會更難過。

    天神組會花費無數的功夫,把封印加強再加強!

    到時候真的永無出頭之日了!

    結果這一下,把納爾給干傷了。

    說到底,跟隨著黑死劍出來的只是納爾的一小部分意志,甚至和本體就像是受影響的信號一樣,時靈時不靈的。現在徹底熄火了。

    同時也因此,黑死劍也在巨大的能量沖擊下,有了暗傷。

    本來這也就算了。

    反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點暗傷立刻會復原,甚至納爾的意志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找回來,到時候一切再次回到正軌!

    納爾之前就是這麼想的。

    可惜,他低估了格爾主觀能動性。

    導致格爾自己找到永恆祭壇!

    要是納爾知道這個,估計會給自己兩巴掌,特麼的要你多嘴,把永恆祭壇的事情告訴他干嘛?

    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麼?!

    納爾原本的計劃,要是能夠找到永恆祭壇,那就簡單了,直接許願,把全宇宙的生靈都給抹殺掉,讓宇宙重歸虛無!

    至于說永恆怎麼實現這個願望,納爾根本不關心。

    甚至于,他自己也被抹殺掉,納爾也不在乎。

    他本身就代表虛無,在宇宙的物質形成之前,他本身也沒有‘自我’一說。

    自我意識也稱自我,是對自己存在的察覺,即自己認識自己的一切,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自己與自然界及他人的關系。總之,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于所有屬于自己身心狀況,特別是與外界相關聯的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自我意識不僅包含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還包括對自己與周圍環境之間關系的認識、體驗和願望。從內容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個體對自己身體、生理狀況的認識和體驗。社會自我,是指個體對自身與外界事物關系的認識和體驗。心理自我,是指個體對自己心理屬性的認識。從自我形象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現實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現實自我是對實在我的認識;投射自我是個體想象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產生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是個體想要達到的自我。從心理過程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三個方面。自我認識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的認識和評價。自我體驗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產生的情緒體驗。自我控制是自己對自身行為和思想、言語的控制,以達到自我期望的目標。

    在哲學的領域里,“自我意識”這個概念歷來備受關注和探討。無論是在西方哲學史上的“我思故我在”中的笛卡爾,還是東方哲學中的“知行合一”概念,都將“自我意識”作為理解個體存在的重要鑰匙。然而,要清楚地理解自我意識,首先必須明確“我”和“自我”究竟代表著什麼。它們不是空洞的哲學名詞,而是我們生活中的切實體驗。本文將從自我意識的內涵入手,剖析自我與“我”的關系,探索如何通過自我反思獲得對主體意志的深刻理解,並通過這些哲學思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動機與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我想反思自我”,這句話表面看似簡單,但如果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里隱藏了一個復雜的哲學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我”與“自我”究竟代表著什麼。

    在這句話中,“我”作為主體,代表了行動的發出者和意識的體驗者。而“自我”則是作為客體,代表著被反思的對象。自我意識的本質,正是在于通過主體的反思行為,去認識和感知這個被反思的“自我”——這個“自我”並非一種抽象的存在,而是與個體的實際行為和意識緊密相連。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借用四重根體系來幫助我們厘清概念。這個體系分為四個部分︰主體意識、感性、悟性、理性。主體意識對應的是個體的意識、動機和意志;感性則是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悟性是人類認知的因果律,理性則幫助個體形成抽象的概念和思維。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代表的是主體意識,它涉及到的是我們的自我認知、情感波動和內在動力。而“自我”則是指主體意志,是我們在行動和思考中所展現出的意志力量。簡言之,“我”是行動的發出者,而“自我”則是行動的表現者。

    自我意識在個體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我們感知外部世界的工具,更是我們理解自身情感、行為和動機的窗口。自我意識的核心功能,便是忠實地反應主體意志的狀態,這種反應通常通過情緒表現出來。

    例如,當我們生病時,情緒往往會受到影響,變得低落、煩躁或憂郁。這種情緒的波動,實際上正是自我意識對我們主體意志狀態的反映。自我意識並不主動干預我們的動機和行為,它只是一個“偵測器”,及時反饋出我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情緒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某種欲望未被滿足或受到威脅,因此它是主體意志狀態的一種表現。然而,自我意識本身並不具備自我調節的能力,它只是被動地反應和記錄主體意志的波動。換句話說,自我意識像一個忠誠的管家,始終記錄著“少爺”的狀態,雖然忠實,但有時也顯得愚蠢和單一。因此,反思自我時,我們並不應單純關注情緒本身,而是應關注情緒背後的主體意志,探究為何我們會有這樣的情緒波動,情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常常通過感性與理性來解讀自我。感性是通過外部感官獲取的信息,理性則是通過抽象思維和概念來進行理解。然而,單純依賴這兩者來理解主體意志,卻常常導致偏差,因為它們的認識範圍和方式都有局限。

    感性能夠感知外部世界,也能夠捕捉內部的生理和情感反應。它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認知方式,通常通過五官來感知外界,也可以通過內感官感知身體內的變化。例如,當我們焦慮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這些都是感性層面的反應。然而,感性對于情緒的反應,通常是模糊和不完整的,我們無法僅僅通過感性去確切地理解自己內在的動機和欲望。理性則通過概念和抽象思維對事物進行理解,它幫助我們構建世界的認知框架。理性通過對外部事物的分析,形成了我們對世界的理性理解。然而,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對復雜的內在動機時,理性往往會陷入主觀臆測和外部條件的影響,難以完全真實地呈現主體意志的內在本質。要深入理解自我,感性和理性並不足夠。真正認識主體意志,必須依賴悟性。悟性是一種深入的認知能力,它不僅僅依賴感性和理性對外部世界的反應,更能通過因果律來洞察內在的動機和欲望。

    悟性幫助我們超越感性和理性的局限,去觀察和分析我們的行為背後的動因。通過悟性,我們能夠理解自己在某種情境下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與我們的內在意志相契合。例如,當我們做出某個決策時,悟性能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決策背後的根本動機,是基于對某種欲望的滿足,還是出于對某種情境的反應。事實上,悟性往往在行動中最為清晰。當我們將內在的動機轉化為實際的行為時,我們的主體意志才會真正顯現出來。行動是主體意志的最直接表現,而感性和理性所反映的,只是這些行為的外在表象。真正了解自我,不是通過單純的思維或感知,而是通過行動,去面對現實並展示自己的意志。

    當我們說“我要反思自我”,實際上是在說,我們要通過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來理解自己的主體意志。行為不僅僅是外在的動作,它深刻地反映了個體內在的意志和動機。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決策、每一分情感的波動,都是主體意志的一部分。

    然而,常見的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的道德評判上,如“我做錯了,我以後不再犯”等。這樣的反思往往忽略了對行為背後主體意志的深入探究。真正的反思應當是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欲望、動機和內心沖突,從而在這一過程中逐步認識自我。例如,若一個人因嫉妒心作出不正當行為,反思時應當從嫉妒心的根源入手,而不是單純的判斷這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我們需要了解,是什麼使得嫉妒情緒激起,背後又有哪些未滿足的欲望或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觸及到主體意志的本質。

    而構建黑暗之神納爾的本質就是虛無。

    所以他的自我意識所追求的就是回歸虛無!

    他的情緒,他的追求,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因此而存在。

    他不在意自己是否被毀滅,只要能達成宇宙重歸虛無這一點,就行了。

    但格爾絕對不會這麼做。

    他想要復仇沒錯,可沒想過毀滅宇宙啊!

    他最極端最極端的願望,估計就是滅絕所有神靈……倒是托爾和阿斯加德或許會很慘,但全宇宙其他生靈絕對沒事。

    甚至于納爾最虧。

    畢竟他也是神靈的一員,搞不好,他死了。結果宇宙該什麼樣,還什麼樣……那不虧死了。

    他是不在乎自己的毀滅,可那也是毀滅全宇宙之後的事情。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美劇大世界里的騎士》,方便以後閱讀美劇大世界里的騎士第二千三百三十一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美劇大世界里的騎士第二千三百三十一章並對美劇大世界里的騎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