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希望自己聰明,也希望自己手下聰明,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事與願違。
就算是聰明人,也有大智慧和小聰明的區別。
老曹聰明麼?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他也一樣犯錯。
唯一的辦法,就是時時反省。
老曹也在反省。
為了盡可能的多爭取一些撤退的時間和空間,這兩天來,曹操幾乎是日夜都在盤算謀劃。
曹洪執意留了下來,和劉馥一起,一左一右,等待著曹操最後的決定。
曹操外表看起來很沉穩,但是實際上他也會緊張。
他之所以留在這里,就是他非常清楚,如今的處境非常的危險。
外有敵手,內有家賊。
山東內部的情況變動,已經有線報遞送到了曹操之處。
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但是也不是在曹操的預料之外。
這些山東之人,原本就不看好曹操,而是覺得二袁才是他們的真正的代言人。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確實是如此。
二袁是士族頂尖的存在,是鄉野豪強,地方大姓等發展到最高階段的模板,所以才被士族子弟稱之為天下楷模。
在這樣的情況下,二袁想要更進一步的野心,也就暴露了出來。
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山東士族頓時就裂開了,結果被曹操從中間『撿了一個便宜』。
這是很多山東士族子弟的看法,即便是後來曹操統合了山東中原地帶,這種問題依舊沒有得到什麼改善。士族子弟依舊認為士族才是最牛逼,最強大,最完善的政治架構體系,是最強大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集合體,根本不認同曹操這種旁門左道出身的家族。
尤其是在斐潛崛起之後,很多山東士族就開始表示曹操算老幾,有本事去和斐潛較勁啊,天天針對我們有意思麼?而對于曹操提出應該警惕斐潛,以及提振山東制造業,重新生產研究新式裝備的建議不屑一顧。
有關中好東西,買就是了,咱大山東有錢!
曹操無法解決山東內部的矛盾,只能最終將矛盾轉移向外,進攻關中,謀取河東,試圖迫使斐潛多線作戰,千里奔波,以消弱其實力,再逐步蠶食關中,進而全取天下。
在曹操進軍關中不利的時候,山東子弟,又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