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嶺上。
斐潛背手而立,荀諶在一旁恭謙的落後半步。
遠近之處,山巒疊翠,綠意盎然,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幅精美畫卷。
在後世之中,這峨嵋嶺多已經荒蕪,黃色居多而綠色稀少。
而在當下,峨嵋嶺上還有很多的蕨類植物,這些或高或低的蕨類植物佔據了大部分的區域,使得若是在空中俯瞰,整個峨嵋嶺像是覆蓋了一層綠色的松軟地毯。
可是這些目前看起來繁盛無比的蕨類植物,卻在氣溫變化,人為損壞之後,漸漸的退化……
就像是函谷關在戰國時期是一個讓六國頭疼無比的關隘,可是到了大漢當下卻已經淪為普通的城池了。
因時因事因地因人,不同的情況,當有不同的變化。
植物都會進化,不進化的就會迎來滅亡,人類距離上一次的進化,已經是多長時間了?
浮想聯翩的斐潛,被張繡快馬遞送回來的信報打斷了思路。
張繡所描繪的事項,確實如斐潛所料。
河東和河東,百姓和百姓,並非完全是一樣的。
看完了,沉默少許之後,斐潛將信報遞給了荀諶。
對于張繡在書信當中上報的河東運城盆地一帶的佃農『不知好歹』的情況,荀諶也是皺著眉頭,沉吟了片刻之後說道,『主公,臣有聞,日以陽德,月以陰靈。起落有義,陰晴有經。蓋山川之所以,河流之涌流。山有盤紆𠮟郁,隆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