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潛低著頭,等待著召見,在他的身旁,站的是張遼。
雖然現在皇帝基本上就是被董卓所軟禁的狀態,但是有時還是會拿出來做一做形式上的擺設,比如今天。
斐潛現在是在北宮的宮牆之外,畢竟只是一個左署侍郎,並不能隨意出入皇宮,因此也只能是在宮門之外等候。
朝議已經是有一段時間了,也不知道里面具體情況如何?
這只是一個小的朝議,並沒有要全部的朝官進行參與,頂多只有三公九卿列會,而且在當前的情況下,九卿都基本沒有什麼發言權,所以蔡邕師傅也並沒有來。
自己是涉及到之前函谷關的事件,所以和張遼一起在此等候。
斐潛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又瞄了瞄一旁張遼所穿的衣服,心中忽然不知道為何想起了粽子……
咳咳……
漢代的朝服顏色並不是一種,而是根據季節的變化而定,定為五色,分別是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
在漢代服飾上,雖然漸漸有了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的雛形,但是還沒有到後世那麼的變態細化到每一寸布料每一個圖案每一件飾品,所以雖然可能官職大小不同,但是朝服的款式大體上相似,其特點是蟬冠、朱衣、方心、田領、玉照、朱履,從形式上官民服用無太大的差別。
以衣襟分類,可以劃分兩種︰一為曲裾禪衣,即開襟是從領曲斜至腋下;一為直裾禪衣,是開襟從領向下垂直,此種禪衣又稱“ ”。 這種服式由于既長且寬,所以有時候會不小心露出什麼不該露出的東西來,所以在正式的場合是必須穿著曲裾禪衣的,而且還需要將中衣的領子露出來。
這些衣飾基本上都是官民通用的,不管官職大小都是在款式上差別不是很大,但從布匹的原料,卻可明顯顯示等級的不同。
上品不會用粗麻葛布,白丁不得用絲綢絹布。主要進行區別官職大小的外在服飾,一個是印綬,一個是頭冠。
印綬麼,張遼的比斐潛自己的更高一等,用的是銅印黑綬,而掛在斐潛腰間的是銅印黃綬。
而頭冠麼,因為文武不同,張遼戴的是 冠,而斐潛自己戴的則是進賢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