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石成武的指令,海漢軍迅速出動,對九江城方圓五里內的區域進行了地毯式搜索。
對于來到九江的這些部隊而言,如果和平交接順利完成,那就意味著這一趟沒有什麼戰功可拿了。
而此時得到的指令,應該就是為數不多能夠爭取戰功的機會。奉命出擊的部隊都如打了雞血一般,恨不得掘地三尺,能再抓到一些潛伏在九江城內外的明軍伏兵。
只是讓他們略感失望的是,在搜索期間,倒是沒有再遇到成建制的抵抗了。至于明軍,倒是發現了少量脫了軍服逃回家中的衛所兵,但這些人從軍中脫逃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想打仗,對城中發生的狀況也是一無所知。
不過盧從善先前向石成武所指出的兩種疑點,倒還真被海漢軍找到了目標。
城東兩里處的一間農場里,被發現偌大的豬圈里沒有喂豬,反倒是藏了二十多匹馬,而且都已準備好了鞍轡和干糧飲水,隨時可以出發。
農場的主人沒有反抗,供稱自己只是收錢辦事,並不清楚提前一天將馬匹寄養在這里的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對方要求在巳時一刻替這些馬裝好鞍轡和物資,等到今日午時一刻如果人未到來,那這些馬匹、物資和提前支付的費用,就全部交由農場自行處置。
這對農場來說當然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只是沒想到找上門來的並非出錢的人,而是剛剛佔領了九江城的海漢軍。剛到手一天的這些財物,這下也全部給收繳充公了。
而在城外江邊,也很快找到了兩艘可疑船只。船老大供稱也是提前收了錢,在指定地點等著接人上船,時間也同樣限定在了午時一刻。
所發現的這些情況當然不會是什麼巧合,結合在城內抓到俘虜的口供,事實真相也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在盧從善昨日向本地官員下達最後通牒後,有人並不甘于跟隨盧從善一同向即將到來的海漢大軍投降,但又無力改變九江現狀,于是便寄希望于組織刺殺行動,在海漢接收九江城的過程中制造混亂。
九江府真正掌握兵權的幾名將領,大多選擇了逃往南昌,因為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信息層級更高,深知明軍的實力難以與海漢軍正面抗衡,在得不到任何支援的情況下留下來守城也是白搭。
而選擇留在九江,組織小股人馬在城中潛伏的,卻是幾名中級軍官。
有在軍中郁郁不得志者,想憑這次的行動一飛沖天,得到朝廷的重用;也有對朝廷愚忠者,不願就此逃走,打算以死報國。
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僅有一天,所以也沒法商議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只是簡單地把有限的人手作了分組,選定了動手地點,打算在城中伏擊入城的海漢官員。這些人雖然沒有太高的權限,但卻各自有一批親兵死士,願意留下來執行他們的計劃。
至于撤離路線,雖然也作了相應的安排,但所有人其實都明白,不管能不能得手,一旦發動,想要從海漢軍槍口下平安撤離,機會其實十分渺茫。
而知府盧從善對此的確毫不知情,並且正如石成武所預料的那樣,被視作叛國賊的盧從善,同樣也是這群人的行刺目標之一。屆時動起手來,會有專人負責對付盧從善。
但他們終究準備時間不足,行動太過倉促,還沒進入狀態就已暴露,最終還是只落得個束手就擒的下場。
在確認了盧從善的確與此無關後,石成武便下令解除了對他的軟禁。
待盧從善來到面前謝恩,石成武便將剛拿到的口供丟給他看︰“盧大人,看看你手下干的這些好事,你好好想想,是不是有失察之責?”
盧從善快速瀏覽了一下口供,看得後背冷汗直冒。
這口供中所提到的幾個軍官的名字,他都是有印象的,本以為這些人要麼跟隨上司撤往了南昌,要麼回家等候官府通知,萬萬沒想到他們竟然會糾集了一幫人在城中潛伏。
若不是石成武行事謹慎,先行派人進城盤查,這可真就要惹出天大的亂子了,而且搞不好會將自己的性命都搭進去。
盧從善垂著頭道︰“大人,下官無話可說,還請大人責罰。”
盧從善其實听出石成武語氣中並無責問之意,自己擺正態度主動領罪,說不定還能讓石成武處罰得輕一點。
石成武道︰“如今九江治權交替,正是需要用人之際,你身為前任知府,對本地情況比較熟悉,我打算再給你一次戴罪立功的機會,你可願意?”
盧從善連忙應道︰“還請大人吩咐,下官定當盡心竭力,萬死不辭!”
石成武道︰“我在想,這些人差一點就能成事,除了他們自己的謀劃,一定也還有其他人在給他們提供各種方便,而且這些提供幫助的人,必定都在本地有些權勢,否則也很難解釋,為什麼他們能夠完全瞞過你盧大人的耳目,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盧從善雖一時不明石成武的目的,但還是立刻點頭道︰“大人說得極是!”
石成武道︰“到底是哪些人在暗中幫他們,想必你應該也心里有數,這件事我就交給你去查辦,先拉個名單出來,然後由你親自帶隊,一家一家去把人抓回來。”
盧從善這下是明白了,原來石成武是想借著這個由頭,清除九江親近大明的地方勢力。而且這件事交給自己出面去做,消息一定會傳出去,那就相當于是將本地站這種立場的人徹底得罪完了,今後哪怕自己想反悔,也不會再有退路了。
但盧從善也明白自己當下沒有其他的選擇,否則石成武隨便扣個罪名給自己,那就立馬跟後半生的榮華富貴說再見了。
“請石大人放心,下官肯定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的,絕不會讓大人失望!”
盧從善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答應下來,牢牢把握住這個翻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