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會,舞台上的燈光緩緩亮起,大家才發現,舞台中間已經站了一個人,此人一件交領長袍,上面繡著繁復的青色花紋,腰間系著一條黑色的玉帶,將整個人莊重而又貴氣。
用公子如玉,溫文爾雅來形容再貼切不過。除了中國文字,再也找不出任何一種能更貼切的形容詞了。
頭上,本該露出的面容被一個古籍的形象所遮擋。
歌手沒有拿話筒,而是在古籍的形象里內置了一個話筒,隨著一陣悠揚的古琴聲,讓人寒毛乍起的歌聲從舞台上響起。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歌聲響起,如在燥熱的天氣里,一滴遠在雲間的雨珠滴落,砸開了一池寧靜的碧水。
一股涼意讓躁動的人們瞬間平靜下來,背後及胳膊上起了一層細密的雞皮疙瘩。
遠在京城的楊小輝驚呆了,他從來沒想過,除了讓他痴迷的古詩外,還有一種流行歌曲能把文字寫到這般意境。從第一句開始,他就覺得這歌詞太美了,美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不應該是歌曲,這應該是一首現代詩,一首可以代表這個時代的現代詩。”
他的發呆,引起了在一旁納涼並欣賞書畫的楊懷古等人,茶水已空,本來打算喚來小輝來續茶,叫了幾聲卻見小輝在一邊看著電腦發呆。
楊老皺著眉頭走了過去,剛好听見那個被稱為宋人的歌手唱出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現言藏古意,句句皆雅言!”
楊懷古心有所感,也不叫醒楊小輝,卻站在一旁听了起來,幾個老人見楊懷古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也好奇地湊了過來。結果,形成了一小兒當中獨坐,六老人背後垂立的欠打局面。
節目現場,宋人寬袍大袖,一靜一動間,與歌曲中所描寫的意境渾然天成,讓人仿佛在看一件藝術品背後的一縷愁思。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第一段唱完,宋人單手背後,側身仰望遠方,目光似乎穿破屋頂,直奔另一個世界。
而歌中的意境便如那一筆煙墨入水,暈開了濃淡不一的思緒。
現場鴉雀無聲,與剛才的火熱相比簡直是兩個極端。
後台,兩個寒蟬國歌手在各自的化妝間內卻不約而同地冷笑出來。
稻草人和辣白菜根本听不懂歌詞的含意。
而編曲方面,覺得又是東西方結合的產物,這種不倫不類的搭配在他們看來就像吃西瓜就辣白菜一般,兩種味道根本就不能合在一起。
“這個華夏國的歌手完了,看來最優秀的歌手一定還是在我們大寒蟬國內產生!”
兩個人自信滿滿,對這場比賽的冠軍兩個人都志在必得。
表演還在繼續,那個扮成宋人的歌手,輕輕一揚手,一把寫滿中國文字的折扇忽然打開,輕輕扇了兩下。然後在指間轉了一圈後,又輕輕地合在了一起。
動作優雅,像極了古代文人墨客,何為貴子,這便是了。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第二段同樣讓人戰栗的歌曲唱完,現場依舊無聲無息,仿佛連心跳和呼吸聲都停了下來。生怕一點不和諧的聲音會打破這充滿離恨滋味的意境。
台下觀眾們,一個個輕咬著嘴唇,目光里沒有淚花,卻有著一種求而不得的惆悵和睹物思人的愁思。
江南小鎮,此時正是煙雨朦朦,一個叫玉卿的女孩坐在靠窗的椅子上,屋子里的電視正播放著《蒙面歌神》的節目。
不過聲音開得很小,她也沒有看節目,而是捧著一杯香茶,靜靜看著窗外的細雨。
“他那里也下雨了吧?”
玉卿靜靜地想著心事,有心給遠在千里之外的男友打個電話,又想到他的工作性質,還是嘆息著將電話放下。
一陣風吹過,涼涼的細雨被吹進屋內,打濕了玉卿的發梢和手腕。起身關上窗子,雨打窗欞的聲音一下子就被隔絕在另一方天地中。
沒有了外界的干擾,電視的聲音也清晰起來。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玉卿不可置信地緩緩回頭,這是一首什麼歌曲,怎麼突然間就闖入了自己的心里。勾起心底那抹從不對人說起的心酸。
也一瞬間將她偽裝的堅強擊的粉碎。
再想仔細听時,卻見那名演唱者已經唱完全部歌曲,手中的折扇打開,扔向天空,折扇在天空旋轉後,掉在舞台上,激起了舞台上的煙霧。
而那名穿著華麗服飾,如人間謫仙的歌手已經消失在了舞台之上,不給所有人一個回到現實的機會。
玉卿發了瘋一樣在網上尋找著錄像,一定會有人打開手機對著電視屏幕錄像,即使不全,也能讓她再听一遍,她覺得,這首歌就是寫給她的。
不過,很遺憾,這首歌與那名歌手一樣,像極了路過人間,然後又隨雲歸去的露水,沒給人間留下一點蹤跡。
玉卿放棄了尋找,與其尋找這首歌,還不如去找她的心上人,這首歌早晚還會出現,而她的愛人卻還在千里之外,等著在不遠的將來,風風光光地迎娶她。
關上電視,她不相信還有比這更好的歌。
收拾好隨身衣物,她要去華夏東北的一個小城,那個叫做錦西的地方,過了山海關便是。
舞台上,余音猶在,台上卻不見那個宋人的身影,只有那把折扇還靜靜地躺在舞台上。
芭蕉惹了驟雨,門環惹了銅綠,而那把折扇又惹了誰?
“到底是誰寫了這首神仙歌曲啊!”
喜歡文賊請大家收藏︰()文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