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確實能吃苦。
甚至于,他們會在能享福的時候,也要去吃苦。
宋人節儉,教育他們的孩子也節儉。他們總說以後會享福,下一代就不用吃苦。
可這些宋人卻從不曾思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和磨難。
而想吃苦,就會有吃不完的苦。
他們在大宋最富裕,最強大的時候,沒過上好日子。等金兵來時,他們徹底沒有機會享福。
按道理說,宋人拼命努力,打造出了大宋盛世。可大宋的皇室,卻沒有保護好百姓。
能吃苦也有一件好處,那就是能在困難的環境中活下來。
因為能干活,肯干活,他們常被金人驅使著做工。
宗弼想要渡河作戰。他要在黃河上搭一座橋,這任務當然交給宋人來做。
這種活契丹人是做不了的。別看契丹人長的高大,但卻做不了這種細致的活。
經過幾日探尋。
宗弼在哭野河渡口上游五十里處,找到了搭橋的位置。
這里的河岸相對較窄,水流也沒有那麼湍急。最主要的是這里有樹,有一大片森林。
樹被一棵棵砍倒,修整,然後運到河岸邊。上萬名宋兵同時勞作,他們的創造力驚人。
如此半月,還真讓他們打造出一條浮橋。
河對岸的安國士兵,察覺到金國人的意圖。
潘曉賀親自來到銀州城向王進匯報。
“大將軍,咱們要派人去將敵人的浮橋拆除嗎?”
“不用管他們。你趕快回去,在哭野河渡口搭建一道防線,將敵人擋在河邊三日。
三日之後,你就帶著部下向南撤離。去往夏州城。
“大將軍,我們不進銀州城嗎?”
“銀州城地方狹小,容不下這麼多人馬。城里的糧食,也無法供應如此多人吃用。”
潘曉賀遵命而去。對于深層次的問題,他並不去過問。
王進怎麼吩咐,他就怎麼做。
潘曉賀回到渡口,就開始構建防御工事。
挖壕溝,建碉堡。
雖然沒有熱武器,但他們的弓弩,一旦交叉射擊,火力密集,依舊殺傷力巨大。
壕溝純粹是為了阻止敵軍戰馬的行軍速度。也是為了讓敵人不能大兵團出征。
安國士兵,每人都配有一把工兵鏟。這鏟子鏟土,削砍都極為好用。
他們挖起壕溝,快速的很。而壕溝外,他們還挖了幾百個陷阱。
這些陷阱有的是真陷阱,有的故意做成陷阱。
這些陷阱作用可能並不大。但能讓敵軍疑心,能讓他們變得草木皆兵。
潘曉賀只有兩千人。靠著兩千人,能抵御敵軍三萬大軍三日的進攻嗎?
潘曉賀心里沒底。但王進下了命令,他就要遵守命令。
這是軍令,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而作為軍人,服從命令是第一要務。
為了更大限度的阻止敵軍,潘曉賀還分出五百士兵,去往河邊阻攔。
“總不能讓敵人輕易渡河”這是潘曉賀最簡單的想法。
王進與潘小安早已互通書信。潘小安將自己的主張,在信里向他重申︰
以有效殺滅敵人為根本。不論這敵人是宋國降兵,還是契丹人,韃靼人以及金人。
只要與安國為敵的士兵,統統都要被消滅。
浮橋修好,順利的超過宗弼的想象。
他帶著手下將領前去檢驗。他必須確保這浮橋能夠堅實耐用。
浮橋有一米半寬,可以並排走兩個士兵,可以過一輛馬車,一匹戰馬。
浮橋底部用的是碗口粗的圓木。橋面用的是手腕粗的圓木,一橫一豎鋪了兩層。
宗弼喚來一個侍衛︰“過橋”
那侍衛沒有絲毫猶豫,就騎馬飛奔。戰馬走到橋中間時,略微有些害怕。
但在馬鞭的催促下,還是克服了恐懼,渡過黃河。
宗弼滿意的點點頭。“傳令大軍集結,即刻渡河。”
宗弼害怕夜長夢多,萬一浮橋被敵人破壞,那就得不償失了。
守在岸邊的安國士兵,見敵人的騎兵到來,都握緊了弓弩。
但大隊長沒有發號施令,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只是試探,敵人的大部隊還在後面。咱們要在敵人最密集時,發動攻擊。”
這一點,宗弼也想到了。
他想讓宋兵先過河,但又怕宋兵過河之後,倒戈相向。
宗弼便在宋軍之中,夾雜了金國騎兵。
浮橋之上,人如螞蟻搬家,密密麻麻一條長線。
他們有的扛著工具,有的推著車子,有的牽著大馬,這場面頗為熱鬧。
眼看第一千人隊就要全部過河,宗弼心里高興。
他對安國人實恨。只要能過河,一定要把這些安國士兵斬殺殆盡。
“隊長,要不要攻擊?”
大隊長看過來的千把人魚龍混雜,本不想動手。但又怕錯失良機。
一旦這千人方隊構築了防守模式,再想搞偷襲,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本著能殺一個是一個的原則,大隊長下達作戰命令。
大隊長一馬當先,先沖了上去。後面的安國士兵奮勇向前,各個爭先。
剛過河的金國聯軍還沒有搞清楚狀況,面對殺上來的安國士兵,他們腦袋有點懵。
而等箭矢刺入胸口,大刀砍向腦殼時,他們才反應過來,想著抵抗。
宗弼看著河對面亂起來,不由大笑︰“好啊,我就知道這些卑鄙的安國人會搞偷襲。”
現在安國士兵暴露,宗弼就不再擔心。他派契丹人過河去迎敵。
在打消耗戰時,宗弼從不心疼。反正這些宋人,遼人都不是本族人。
他們相互廝殺的越猛烈,宗弼越高興。
契丹千人隊沖過浮橋。他們有了防備,先發射弓箭,壓制安國士兵。
等安國士兵躲藏時,他們就趁機沖上河岸。
大隊長見敵人有了防範,派主力軍過來。他也不戀戰,便下令撤退。
契丹人守在灘涂,保證金國大軍順利渡河。
這三萬大軍一直到第二日黎明才全部過河。
雄雞唱曉,天邊泛起魚肚白。
宗弼無心欣賞美景。他對這片土地卻極度渴望。
打敗了安國人,這些土地也將會歸金國人所有。
當初他們祖輩住的地方太狹窄,以至于他們這些後人,對于廣袤無垠的土地,有種病態的執念。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