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太後瞪她一眼。
“李易安,你倒成了酒蒙子。我讓你打一灘鷗鷺。”
李易安嘻嘻笑起來。“知了,知了。來了一群紅綠。”
孟太後想起那群大人紅紅綠綠的官袍,笑的前仰後合。
“真真是該打。連朝廷的官員,也敢調侃。”
孟太後見她要走,忙把她叫回來。“看你這衣衫不整的模樣,也不怕被人看了去。”
李易安嘿嘿壞笑。“那些個紅綠,都是守禮的君子,才不會看我。”
孟太後幫她系好紐扣。“傻乎乎一天”
李易安來到客廳。
那些個大臣見是她,都慌忙起來打招呼。
他們確實不敢看她。
她太美,太有才情。她的詩詞,隨便挑出一句,就能將他們死死碾壓。
他們也曾試圖作詞超過她,可無不紛紛敗下陣來。
“易安,我們想見皇太後。我們有要事向她稟報。”
“不知是何事?非要在這樣寧靜的午後來說?”
“易安,此事不比作詞。無需意境與靈感。這是關乎大宋存亡的大事,又怎麼會分時候?”
李易安微微頷首。“明白了,你們稍稍等待,我去稟報。”
“易安,打發走了紅綠嗎?”
“太後,他們不走。說有關于大宋命運的事,與你商議。”
“那你說我見不見?”
“見,當然要見。”
孟太後伸個懶腰。“真煩啊。這群臭男人,真讓人不清爽。易安,你陪我吧。”
“我不。我還是覺得荷花鷗鷺更有趣。”
孟太後來到客廳,她已經換了正裝。
這端莊大氣,與剛剛溪邊的溫婉,完全不同。
這女人,確實有點道行。
“微臣叩見太皇太後,恭祝太皇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孟太後擺擺手。“說吧,有什麼大事找我?”
他們看向汪博彥。
汪博彥走上前。這家伙長的油頭粉面,很有幾分俊雅。
他抬眼看到孟太後紅撲撲的臉蛋,怦然心動。
“孟皇後真不愧是後宮第一美。”
汪博彥收住心神。“太後,我們想擁立康王殿下為皇帝。還請太後恩準。”
孟太後沉默。
她是個極其聰明的女人。她知道康王當上皇帝之後,會發生什麼?
早在汴梁城未破之前,她還待在冷宮里。除了李易安,沒有人肯和她來往。
李易安奔走忙碌,打動了趙吉父子。他們將皇後的尊榮,又還給了她。
孟太後感謝李易安,也感謝趙吉父子。
現在,大臣們想的不是收復失地,不是迎回二帝,而是要擁立新君。
一旦這件事做成,那二帝恐怕再也無法回來。
孟太後知道皇帝意味著什麼。一旦坐上了,沒有一人想走下龍椅。
可眼前,不答應能行嗎?
顯然不行。
自己無兵無將,還要受康王和這群紅綠保護。她要是敢說個不字,怕是也要被他們絞殺。
“你們想讓我做什麼?”
“回太後。康王至孝,不肯做皇帝。我們想請你給他下一道旨意。”
孟太後呵呵兩聲。“不肯做皇帝,卻肯做夢?真是好笑。”
“可”孟太後答應。“我才疏學淺,你們寫好之後,我來用印吧。”
汪博彥等人心里高興。
“如此,我等馬上回去起草。明日午後再來呈報。”
孟太後回到溪邊。
“易安,你醉了嗎?”
“太後,我醉了”
孟太後拍她一下。“我看你是越醉越清醒。”
孟太後將大臣們的事,說給李易安听。
“你說這事,我這樣做對不對?”
“那溪邊的鷗鷺,是個頂頂奇怪的鳥兒。你看它潔白,高大,還尊貴。
可當它孵出鳥兒時,總是將蟲兒,不停喂給最強壯的那一只。”
孟太後喝了一杯酒。“易安,人終歸不是鳥兒啊。”
“太後,人有時候不如鳥兒啊。”
汪博彥等人出了溪湖別院。他們回到汪府。
汪府的宅院,也在湖邊。這七進七出的大宅院,秀麗精妙。
這座宅子,不是他購買的。而是張姓胭脂商人送給他的。
他帶著幾人來到書房。
“幾位大人,說說吧。這旨意咱們該怎麼下?”
這些人商討起這件事,可都是滿腹經綸。他們引經據典找例子,引用詩詞做華章。
汪博彥阻止他們繼續說下去。
“諸位大人,我認為可以這樣寫,你們听一听。”
三日後。
趙構在康王府,接到了孟太後的懿旨︰
康王趙構︰
我兒听旨。大宋破碎,北地稱王稱霸者眾。今降下旨意,命我兒繼承皇位,掃平奸邪,重塑大宋榮光。”
趙構痛苦涕零。“謹遵懿旨”
既然康王答應了,那後面的事就好辦了。
汪博彥承接了登基大殿的所有事務。
不管地方大小,既然要登基做皇帝,典禮之事,自然不能馬虎。
先是建皇宮。
康王府當然不能做皇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臨安巨賈瓊富,將自己新蓋的大屋貢獻出來。
汪博彥承諾,給他一個臨安府尹的官職。
又有富商安貴,願意出白銀五十萬兩,作為慶典的啟動資金。
汪博彥承諾,將宮中的采買都交給他。
又有江南絲織商人願意出龍袍十套,朝臣袍服各兩套。
王博彥承諾,給他一個織造局的差事。
又有天竺商人願意貢獻各種寶物一船。
汪博彥承諾,可以讓他在臨安做商貿局的差事。
凡此種種,各有所出。
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典禮準備工作如火如荼。
“汪大人,咱們還有一件大事。”
“哦”汪博彥詢問︰“什麼大事?”
“那就是外國使臣之事。”
汪博彥老臉一紅。“我已經夠數了,你們比我還無恥。這是要喪事喜辦嗎?”
“你們有何高見?”
“汪大人,咱們只有找來外國使臣見證,咱們才名正言順。
名正言順,咱們才能合理的做很多事。”
汪博彥服氣。這個思路絕對正確。
名不正言不順。那以後誰找你?
“依照眾位大臣的意見,咱們該向哪幾國下達請帖國書呢?”
“汪大人,有這樣幾國,你听听可不可以?”
汪博彥點頭。
“第一個當然是金國”
“是該有它”汪博彥認同。
“第二個是安國”
“安國?”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