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大年夜,汴梁皇宮。
徽宗皇帝听著宮外的鞭炮聲,心緒煩亂。
此時的徽宗皇帝,已經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
就在一個月前,徽宗皇帝終于決定退位。他把皇位讓給了長子趙恆。
此時的皇宮夜宴,由趙恆主導。他並不想湊這份熱鬧。或者說,這份熱鬧,已經與他無關。
今年的一系列戰役,讓徽宗皇帝極為被動。
金國大將軍宗望,躍馬黃河,打到汴梁城下。如果不是老將軍種師道,堅持力戰。這汴梁城,還不一定變成啥樣。
饒是如此,宮里的主和派,與汴梁百姓,對自己這個皇帝,怨言頗深。
無奈何,徽宗皇帝只能退位讓賢。
人走茶涼,世態炎涼。在這皇宮中,表現的淋灕盡致。
前面宮殿的夜宴,群臣都在恭賀新皇。對于他這個太上皇,已經沒人在提起。
後宮也是一片冷清。自己的那些嬪妃,因為沒有得到足夠多的年貨賞賜,各個哭哭啼啼,如喪考妣。
“難道朕往日里,給她們的,還不夠多嗎?”
徽宗皇帝氣憤。他心里的苦悶,沒人懂,也沒人排解。
一陣香味飄來。
徽宗皇帝的肚子,咕嚕咕嚕叫起來。今日一天沒有胃口,這回反倒饑餓起來。
他順著香味走。來到龍柔的小院。
龍柔正在攪鍋,一個個水餃,在沸水滾燙下,浮出水面。
侍女在燒鍋。
徽宗皇帝從門縫里,見到兩個人做飯的畫面,是那麼祥和美好。
他推門進入。
龍柔轉過身。“父…父皇”
“我兒,新年好啊。”
龍柔眼楮一紅。曾幾何時,父親是那麼驕傲,那麼意氣風發。
她很崇拜那時的父皇。左手持杯,暢飲天下美酒。右手執筆,描繪世間花鳥蟲。
可隨著歲月流逝,父皇的意氣風發不見了。他的笑聲被嘆息聲頂替。
他的手里沒有了筆,他的眼楮里沒有了光。
就像現在,他的骨架還在,可腰身已經佝僂。他的濃發還在,可鬢角已經斑白。
皇位退讓,失去了權柄與熱鬧,他一定很寂寞吧?
“龍柔,不歡迎父皇嗎?”
“父皇,龍柔是你的女兒。我的一切,都是你給予的。父皇隨時可以來我這里。”
“哈哈”徽宗皇帝笑起來。“龍柔,我要在你這里用膳。”
“啊?”龍柔驚訝。“那我讓侍女通知御膳房。”
“不必了。這熱乎乎的餃子,給我來一碗,極好。”
龍柔給徽宗皇帝盛了九顆餃子。
徽宗皇帝看在眼里。他略微思索一下,“我兒,在多加一顆吧。”
徽宗皇帝有點惆悵。此後的年月,“九”字與他再無緣分。
龍柔便又給他盛了一顆。
侍女端來蒜碟,其他再無別菜。
徽宗皇帝面上有點掛不住。“這些該死的奴才,還是苛待你嗎?”
“父皇切莫誤會。是兒臣沒有讓御膳房備菜。我與侍女二人吃不下許多。
這一碟餃子,一碟蒜泥。已經足夠。”
徽宗皇帝點點頭。“也罷。咱們也當一回平民百姓。”
龍柔心頭一震。她覺得這句話在大年夜說出來,有點不吉利。
韭菜雞蛋餡的餃子,清清爽爽。
徽宗皇帝一連吃了十顆。這才停住筷子。“我兒的廚藝,比之那御廚強上千倍。”
龍柔笑了笑。“父皇真會夸人。”
徽宗皇帝喝了一碗餃子湯。這宋人也注意養生。所謂原湯化原食,便是這個道理。
徽宗皇帝看看夜空。天上飄飄灑灑幾滴雪花。
“能得我兒一餐,這個年夜飯,吃的極美。我兒明日可睡個懶覺,放肆一回。”
徽宗皇帝說著話,解下腰間的龍環玉佩。“龍柔,這個給你做壓歲錢吧。”
龍柔想要拒絕。可還是雙手接過。
帝王的尊嚴,不容挑戰。他給予你的,不論好壞,你都要接受。
龍柔看著徽宗皇帝遠去。他的背影被燈籠拉長,稀薄,最後消失在巷陌…
悲傷向龍柔襲來。她的眼淚流成詩…
“皇帝”
“李延,掌嘴。”
“哎呦,奴才死罪。太上皇教訓的對。”李延打了自己兩巴掌。
這個“稱呼”,要是被別人听去,自己的小命難保。
“太上皇,咱們要回後宮嗎?”
徽宗皇帝搖搖頭。“出宮”
他們來到樊樓,薔薇小院。
冬雪下的薔薇樓,已經斑駁的不成模樣。徽宗皇帝站在荷花池旁凝望。
“他日一別沒有時,今夜獨自雪白頭。”徽宗皇帝的愁緒,始終無法宣泄。
自從師師走後,他就丟失了愛情。
這個女人,給了自己太多快樂,又帶走他太多快樂。
自己每夜都在想她。可她會想我嗎?
李師師不會想她。從她離開樊樓那一天,她就不再想他。
帝王至尊,與商女有何關系?
抬高了自己的身價,卻招來更多人覬覦。
李師師看向南方。她在想潘小安。這個男人不但給了她愛情,還敢公開承認她的身份。
潘小安不但給了她名分,還給了她自由和尊嚴。
李師師端著酒杯。這杯里裝的是蘭陵美酒。
她淺抿一小口。遙祝潘小安。“官人,師師祝你新年快樂。”
她把酒一飲而盡。她開始撫琴,開始吟唱《虎與薔薇》。
音樂聲中,那些不太久遠的回憶,一一浮現在腦海里。
李師師彈啊,唱啊,泣不成聲。
原來,她也是如此多情脆弱。在這樣萬家燈火,萬家團圓的年月里,還隱藏著多少傷心人?
瓊英嘆口氣。秋季里在草原上策馬奔騰。那蘆葦蕩里的愛情,讓人痴迷。
想到那些愛意濃濃的畫面,瓊英就臉頰發燙。這滾燙的愛情,足以抵擋東北的寒風。
她痴痴看向南方。她知道,那個男人,很快就會回來。
簫貴哥也吃了餃子。這軟乎乎的面食,她是很喜歡的。
她想起潘小安的調笑︰“好吃不過餃子,…”。
簫貴哥告訴潘小安。“小安,這種事在我們部落,時常發生。這並不是件難以啟齒,或者被嘲笑的事情。
你們宋人禮法多,規矩多,應該道德更高。可你們怎麼也有這樣的話,流傳出來呢?”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