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農民

第832章 融合與禮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藍萍雲鶴 本章︰第832章 融合與禮儀

    該如何與異族人打交道?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給出了答案。

    七擒孟獲,是從武力上擊敗對手。深入不毛,是用身體踐行理念。讓異族人看到,他友善的決意。

    潘小安來自瑯琊,諸葛亮的故里。他對諸葛亮,一直都是敬仰的。

    屠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只能暫時得到土地。

    深埋于心的仇恨,幾百年,幾代人都不會忘記。

    打下遼平府之後,潘小安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

    因為沒有下達屠城令。城里的百姓得以存活,城里的房屋,得以保全。

    百姓從心理上,對安國人有了親近感。

    然後就是開倉放糧,讓饑餓的人,得以填飽肚子。

    然後就是允許貴族從軍。這讓他們可以保住自己的財產。讓他們的子弟,有了晉升的通道。

    潘小安從貴族手里劃出一片土地,分給無地者。進行了資源再分配。

    富者雖有怨言,但依舊還富。貧者有了容身之地,可以繼續生活。

    潘小安不想走極端,他更願意用溫和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潘小安還在府前廣場上,建了一個牢騷台。

    如果有人感到不滿,可以去牢騷台上訴說。牢騷台上說牢騷,無罪。

    但如果,你要想求一個結果。那就知道去寫訴狀。

    潘小安命人在牢騷台下,安排了十名訴狀師。他們精通多種語言,可以更好的與當地百姓溝通。

    潘小安沒有著急冒進。他要在遼平府,做一個民族融合的試點。

    當然,潘小安還有一個壞心思在里面。他在等著那件事的發生。

    與宗輔的失利不同。宗望帶領的騎兵,在冀地馳騁,所向披靡。

    宗望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直奔汴梁,給大宋沉重一擊。

    面對敵人的氣勢洶洶。徽宗皇帝很慌。他調回童貫大軍,調回陝地種家軍,調回廣南路安撫使。

    但就是這三路大軍,組成了三道防線,最後也沒有阻止住,宗望大軍的腳步。

    阿骨打兵進遼南京。宋江兵進西夏。

    西北的戰場,依舊打的熱鬧。

    在這樣混亂的年代里,誰能獨善其身?

    得到遼平府大捷的消息,金州府的百姓再次沸騰起來。

    他們為國境線北移,感到高興。

    封狼居胥,這刻在漢人骨子里的記憶,是無法被磨滅的。

    金州府的街道上,又燃起了爆竹。百姓們的慶祝方式,便是這樣簡單直接。

    他們要的熱鬧,也無非就是這些。

    張月如忙的腳不沾地。她忙著給潘小安配置種子和農具。

    農時不等人。種上這一季秋糧,遼平府的百姓,就不會在冬天餓肚子。

    “潘富,你在路上要走快一點。萬萬不可耽擱。”

    潘富領命。他押著大批貨物,向遼平府趕去。

    他們走莊河,經栗子山口,到達安山。這一路暢通無阻,道路平整,走起來特別快。

    所以,這交通要道,怎麼投入都不為過。它是唯一,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得到實惠的投資。

    遼平府的土地分完之後,百姓的積極性被徹底調動起來。

    為了翻土整地,很多百姓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

    沒有工具的農民,就是弄根樹枝,拿塊石頭,也要把地翻出來,把草除干淨。

    潘小安喜歡看這種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樣的勞作,可以讓百姓忘記戰爭的傷痛,開始對美好的明天,充滿向往。

    工具被分出去,種子被分出去。

    種好糧食之後,一場五月的雨,來的正是時候。

    而端午節,也在這時候來臨。

    對于屈原,潘小安也是尊重的。一個純粹的人,值得世人去敬仰。

    安國百姓對于端午節,特別看重。龍舟粽子,必不可少。

    潘小安命人在廣場上,架起大鍋。鍋里煮了艾草雞蛋,還有粽子。

    凡是遼平府百姓,不論哪一族人,都可以排隊領取。

    雞蛋啊,這可是妥妥的奢侈品。而紅棗糯米粽,對于遼平府的百姓來說,更是少見。

    他們養過雞,但雞蛋卻不舍得吃。

    他們種過稻谷,但米飯卻不舍得吃。

    粽葉的香味,飄出去很遠很遠。排著隊的孩子們,都忍不住咽口水。

    一人一個雞蛋,一人一個粽子。不止遼平府府城百姓有,便是鄉村的百姓也有。

    這筆花銷大嗎?

    大,並且很大。便是富裕如潘小安,也有點難以承受。

    這樣做,值得嗎?

    值,當然很值。這時的百姓,只有付出。何曾得到過回報?

    他們拿到的不是一個雞蛋,不是一個粽子。而是一份承諾。

    這安國的物產,真真實實有他們一份。

    得到禮物的百姓,會到王府門前磕頭。這是百姓最樸素,最隆重的感謝方式。

    遇見來跪拜的百姓,守門的兵丁會告訴他們,不要磕頭。只需要鞠躬就好。

    但他們的嘴皮子說破了,也無法阻止這一行為。

    簫貴哥與潘小安並排站在王城上。

    “小安,百姓對你很擁戴。能夠來王府謝恩,足以看出,他們對你的信賴。”

    “唉”潘小安長嘆。

    “小安,你不喜歡嗎?多少帝王,都在盼著這一幕呢?”

    潘小安點點頭,“我更喜歡他們能站起身子。”

    “這是為何?”

    “人長著膝蓋,是用來行走的。不是用來拜誰的。”

    簫貴哥回想起,潘小安出使的場景。

    遼國群臣想讓潘小安下跪,潘小安推辭。他說自己是使者,代表的是宋國大皇帝,豈能跪拜?

    原來,他不是代表誰。他是從心里討厭別人跪拜。

    不但自己不想跪別人,也討厭別人跪自己。

    “小安,你們漢人不是最講究禮節的嗎?你這樣改規矩,那些文人會反對你吧?”

    “會的”潘小安的看著城外,“他們到現在,還在堅持恢復祖制。”

    “禮,不可廢。”

    “簫貴哥,禮確實不可廢。但這跪拜,不是禮。”

    “那是什麼?”

    “是階級”

    簫貴哥點點頭,“對,對。這跪拜確實不是禮。只要跪下了,就會低人一等。”

    “只是這跪拜的法子,是誰發明的呢?”

    簫貴哥的問題,潘小安無法回答。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小農民》,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小農民第832章 融合與禮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小農民第832章 融合與禮儀並對大宋小農民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