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農民

第572章 農夫與書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藍萍雲鶴 本章︰第572章 農夫與書生

    老漢背著籮筐,也排在交糧的隊伍中。他听到“小安有令”,激動的熱淚縱橫。

    他擦了擦眼淚,“他還是那個小安大人,他沒有欺騙我。”

    臭孩見他爺爺哭,不由憤怒起來︰“爺爺,又要多交糧了嗎?”

    臭孩去年時,也隨著爺爺來交糧。那一次,足足多交了一石。

    爺爺回去的時候,哭了一路。

    這次爺爺又哭,臭孩便有此一問。

    “臭孩,沒有加糧。這次是減糧。爺爺這是高興的。一會回去的時候,爺爺給你買芝麻糖吃。”

    臭孩咽了咽口水,“爺爺,我不吃。咱們還要買小牛犢吶。”

    沒有了余糧這點福利。喊斗的,平斗的,都失去了勁頭,個個蔫頭耷腦。

    “能干就干,不干給我立馬滾蛋。如果有人敢玩忽職守,我必斬之。”

    陳修文有狠厲的一面。

    他這次要把握機會,重新塑造自己在潘小安面前的形象。

    陳修文容不得手下人,敷衍了事。

    “別以為你們心里那點小算盤,我不知道。小安大人早有命令下來,差事辦完,會給你們賞賜。

    都給我打起精神,加快速度。不要讓百姓等的著急。”

    潘小安離開之後,還命人在隊伍旁邊,設置了一個涼茶棚。

    茶棚里免費供應茶水,還有一些燒餅。

    這燒餅是專門給,來此交糧的孩子準備的。每人限領兩個。

    臭孩也去領了兩個燒餅,他遞給老漢一個。

    “爺爺,你吃。這燒餅真香。”

    “臭孩,你吃吧。爺爺不餓。”老漢摸摸臭孩的頭,“兒子已經去世,這個孫子可是他的寶貝。”

    臭孩掰開一小塊燒餅,放在嘴里咀嚼。 剩下的,他則放進懷里的小口袋。

    這麼好吃的燒餅,他可不舍得全吃掉。他還要帶回家給娘吃。

    “東昌府還不夠富裕。前方還有士兵在打仗。

    潘小安也不敢太過鋪張浪費。能提供茶水與燒餅,這已經是他的極限。

    “官紳一體納糧”這是後世雍正皇帝的主要政績。

    潘小安則趁這個時機,率先在東昌府實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規矩立下了,就立下了。

    若打破重塑時,都治不住這些鄉紳,那以後還能管住他們嗎?

    這些鄉紳,也不傻。他們不敢去觸踫潘小安的霉頭。

    當初分地如此,現在納糧也是如此。

    這些鄉紳也不是沒有反抗過。他們靠著鄉勇,家丁還有護院,妄圖殺死潘小安。

    潘小安對他們下起手來,毫不心慈手軟。

    說一句有死無生,血流成河,毫不夸張。

    慢慢的,這些鄉紳就變得聰明起來。自己分出去的地,沒有過半。

    自己繳納的糧,也只是十去其一。

    為了這點財物,就搭上性命,實在不值。

    他們改變策略。轉而讓自己的家人,帶隊來投靠潘小安。

    這樣一來,他們不但不用再擔驚受怕,還能為子孫謀一份差事。

    不得不說,這些鄉紳,還是極有眼光的。

    也有忠于大宋的文人,當面背後的去謾罵潘小安。

    說他是佞臣賊子,背叛朝廷。說他倒行逆施,對讀書人不尊重。

    說他是泥窩窩里出來的小農民,上不得大雅之堂…

    對于這些攻擊謾罵他的人,潘小安絲毫不以為意。

    他命人在府衙前的校場上,壘了一座四方台,名為︰去偽存真

    潘小安還寫了一幅單聯在上面︰是偽難真,理需明辨

    這個明辨台,這幾天又熱鬧起來。

    鮑旭在時,這明辨台成了他逞威風的地方。

    現在鮑旭被趕走,這明辨台,又成了落魄文人的聚集地。

    這幾日正逢農忙,這些讀聖賢書,沒有高中的人,他們對于種地這事,既不在行,還滿是鄙夷。

    他們心中有郁結之氣,自然需要發泄出來。

    這兩天,他們不在說宋為正統,潘為奸臣之語。

    這兩天,他們開始對官紳一體納糧,詬病起來。

    “讓我們鄉紳,文人,與那些泥腿子一處納糧,這種有辱斯文,道德敗壞的事情,也只有潘小安能辦的出。

    東昌府交到這種人手里,前景堪憂啊。”

    他們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他們已經忘了,鮑旭是怎麼喂他們馬尿喝的。

    潘小安路過明辨台。他見上面圍著十余人,便要走過去。

    莫前川和孟奇同時出手拉住他。

    “小安哥”

    “小安大人”

    潘小安看著這二人,“怎麼?你怕他們害我不成?”

    “小安哥,別去了。他們不吐人言。”

    “小安大人,還是讓我去宰了他們吧。”

    潘小安哈哈大笑,“你們不說,我還不好奇。現在啊,我只想听听他們怎麼說。”

    那十余人看潘小安帶人走來,不但不慌,反而個個挺直胸膛。

    他們怕鮑旭,因為鮑旭不會和他們講道理。

    他們不怕潘小安,因為潘小安有石刻立在東昌府府衙︰不可因言罪人

    潘小安來到台前,這些人頭抬的很高。

    潘小安心里暗暗好笑,“要是你們能一直這麼驕傲,我就服你們。也算你們有了文人風骨。”

    “咳咳”潘小安咳嗽一聲。

    “哥幾個還沒吃吧?”潘小安就會嘮農村嗑。

    這幾人多少沾著點懶,他們的嘴唇都干起皮。

    要是沒人伺候,他們連口熱水都不會燒。

    他們把臉仰的更高,一副要你管的表情。

    “剛剛你們在聊什麼?我看挺熱鬧的。怎麼我一來,你們不聊了呢?”

    “話不投機半句多”一位中年書生說道。

    潘小安對他有點了解。這人名叫文征,也有神童之名。十歲參加科舉,一下就得了個秀才。

    可是好遠也就此用盡。此後屢次三番都沒有考中,算是蹉跎了歲月,黯淡了時光。

    “文秀才,你說話不投機半句多,我且問你,你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

    歐陽修革新科舉之後,文風為之一變。但他退隱之後,科舉又恢復到老樣子。

    文秀才一直學做八股文。少讀詞集,一時之間,被潘小安問住。

    “什麼出處?只是一句話而已。”文秀才嘴硬的很︰

    “我只是隨口一說,你卻當了真。你也不過是個小農民,讀過幾本書?”

    “文秀才,你少看不起人,有本事你和我比比詩詞啊。”(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小農民》,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小農民第572章 農夫與書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小農民第572章 農夫與書生並對大宋小農民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