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大人威武,小安大人威武…”
這喊聲震天。
這是來自士兵們,內心的吶喊。
“一群缺胳膊少腿的家伙,能做什麼?”陳修文嗤之以鼻。
他對潘小安的這番作為,實在有些不理解。
他理解的是帝王,要有九五之尊,高居寶座,稱孤道寡,不與人同。
他理解的宰輔,要有文人風骨,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遠離販夫走卒。
他理解的將軍,要殺伐果斷,智計百出,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可混于行伍。
陳修文讀了聖賢書。
只是他忘了。這些聖賢書,乃是那些腐朽書生所寫。
這些書生喜歡把自己代入帝王,代入宰輔,代入大將軍。
現實是,他們只是文人。一群識點字,寫點字,會做幾句酸詩的文人。
僅此而已!
所以,很多帝王在創業之初,是不會重用這些文人的。
完顏阿骨打在上京舉行盛宴。
這是他建立金國之後,第一次舉行盛大的宴會。
他們在雪地里,鋪上厚實的羊皮毛毯。他們在毛毯上席地而坐。
面前的銀盤里放著羊肉,酒碗卻是用遼人的頭顱。
幾個遼國貴族,跪在雪地上。他們赤著上身,披著剛剛剝下來的羊皮。
幾個遼國女貴族,赤著腳在雪地上跳舞。
他們沒有了往日的榮耀,他們沒有了往日的歡笑。
他們當初怎麼欺負別人,現在又被別人怎麼欺負。
他們哭喪著臉,眼淚卻不能流出眼眶。
阿骨打志得意滿。
按照現在行軍的速度,明年夏天,他就可以在臨潢府牧馬放羊。
到時候,偌大的北方地區,盡歸他們完顏家所有。
那時,他要重新準備登基儀式。那時候的皇帝,才叫真的皇帝。
“把這幾只羊,拉下去殺了吧。回想起,咱們被這些沒有筋骨的人,統治這許多年,朕就氣不打一處來。”
“父皇,等到明年。我們攻到臨潢府,抓住遼國皇帝,再給你出出氣。”
阿骨打點點頭,“我兒好志氣”
他舉起酒杯,“為大金國百戰百勝干杯,為大金國代代流傳干杯,為那些被咱們消滅的敵人干杯…”
阿骨打看向東南方。哪里還有一個他不願面對,卻又繞不開的對手。
“關佟”
“皇帝陛下”
“你家宋王能夠奪取大宋兩府之地,也是白手起家的英雄。”
關佟躬身感謝。“皇帝陛下,也是大英雄。”
“我與你家宋王聯合滅遼。那叫什麼來著?”
“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
“對對,就是這個詞。你們宋人聰慧啊,有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書寫方式。”
阿骨打喊來文史官,“你是咱們金國最聰明的人。朕命你帶人去制定文字,咱們金國,金國人自己的文字。”
阿骨打咕咚咕咚喝了一口酒,“只有文字傳承,才能文化傳承,才能讓咱們金國一代一代更加強盛。”
“吾皇聖明”
文臣武將一起恭賀。
“關佟,你家宋王與那潘小安交戰日久。對于這個人,他是怎麼看?”
關佟聰明。他眼珠一轉“皇帝陛下,這潘小安只是借助宋地根基,弄一些小巧計而已。
在戰斗方式,運籌帷幄上,不值一提。如果他面對的是皇帝陛下,我看也就只有跪地求饒的份嘍。”
阿骨打哈哈大笑。
他當然知道要謹慎對待敵人。但今晚,他是得勝者,他需要听些“甜言蜜語”,保持心情愉悅。
“說的好,朕賞你個遼國女人。讓你享受一下她們的溫柔。”
關佟急忙道謝,口呼︰“皇帝萬歲”
“到底是宋人人才多,說話也好听。”阿骨打心里想道。
也是這一刻,他心里有了要金國百姓,普遍學習宋朝文化的想法。
明年春上,冰雪消融。
他要先把金州府消滅掉。大宋開國皇帝說的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潘小安駐扎在金州,這種腋下之禍,不能久留。
他看著圍坐在一圈的武將,心里暗暗挑選討伐潘小安的干將。
“關佟,你家宋王可敢與潘小安一戰?”
阿骨打鬼心眼多。他想讓宋江再去與潘小安戰斗。
關佟也不傻。
“皇帝陛下,宋王與誰作戰都無所畏懼。我們梁山一百零八好漢,豈是浪的虛名?
只是,我家宋王與那潘小安皆屬宋人,不忍相伐。
倒是皇帝陛下,可以派一上將,自領一支千人騎兵隊,攻克潘小安,還不是馬到功成。”
關佟言辭鑿鑿,正義凜然。
阿骨打心里嘆息,“中原千年,奇人異士,智計百出者何其多!
想要靠計謀打敗他們,想也不要想。對付這種人,唯有刀與火。”
而對于遼國,阿骨打已經不放在心上。
他看透了遼人的虛實。也摸透了遼國人的秉性。
他們想要保持傳統騎射,卻又害怕辛苦。
他們想要學宋人的文雅,卻又沒有那麼多的文化底蘊。
他們還剩下啥呢?
只剩下祖輩的榮光,現在的驕奢。
阿骨打就是要打碎他們的美夢,把他們從溫暖的羊皮帳篷里拉出來。
讓他們披上羊皮,任人宰割。讓他們披上牛皮,開始勞作。
他們怎麼欺壓女真人,女真人就要加倍還給他們。
這一晚,阿骨打喝的酩酊大醉。
他看著眼前一群女真女子,一群契丹女子,一群漢人女子。
他暢快的哈哈大笑,在他的笑聲里,一群群戰馬載著騎兵。
一個個騎兵手持彎刀。
一把把彎刀殺向四方。
馬蹄踏碎遼國人的帳篷,彎刀收割遼國人的頭顱。
女真人手里的套馬桿,拴著俘虜。
阿骨打笑的越開心,遼國人哭泣的越悲傷。
阿骨打的酒喝的越多,遼國人的血就流淌的越快。
阿骨打帳中的姑娘越多,遼國男人心碎的聲音就越大。
他們說,這個世界上有著叢林法則。根本上就是弱肉強食,強者為尊。
得勝者獲得一切,失敗者失去一切。
無數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歷史上也有別樣的記載。
刀與火只能搶奪,卻獲得不了認同。
喜歡大宋小農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