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知曉此事略顯艱難。”
    “終究須得盡快做下。”
    秦王政沒有額外催促,今日自己道出此事,自然歷經思量。
    秦國自身的文字倒是不難,就是表意略差,期時也得給予改進,山東諸國的萬千文字也是一樣,須得慢慢改進。
    然後將其頒布成制式文字,過程很艱難、復雜。
    但……並非做不成!
    “寡人記得太史令胡毋敬也是擅長書法文字。”
    “可與之商榷。”
    “李斯,你也擅長此道。”
    “車府令趙高的書法文字也是不錯。”
    “都可參與,武真侯,你負責此事吧。”
    秦王政凝視屏風上的那些公子文書,胡亥所寫最得自己之心,其余公子稍差,念及此事,又想起一人。
    胡毋敬!
    原先的櫟陽官員,而今添為太史令,也是擅長書法文字,為匯聚編寫諸夏史冊,相談不少,有些印象。
    李斯參與極好,可廷尉府也有大事落下,不為統轄之人。
    車府令趙高,近來勤懇,教導胡亥有功,燕國謀秦有功,雖不得進官職,也可一用。
    王弟隨自己總攬大局,眼下大略定下,倒是有這個閑暇功夫,而且王弟辦事歷來沒有讓自己失望。
    “哈哈,玄清對此卻有些興趣。”
    周清笑語一禮。
    “喏!”
    “……”
    旁側,相邦王綰等一禮,聞此,也是微微一笑。
    “今日,你等五人抄錄《商君書》,唯胡亥所寫最合寡人之心。”
    “蒙毅,吩咐少府,賞胡亥一套青瓷。”
    “賞扶甦四人各一只筆冼!”
    指著面前的巨大屏風,秦王政看向李仲,擺擺手。
    看向諸子,隨意道。
    “胡亥謝過父王!”
    華麗的錦衣袍服,少年人靈動近前,為之歡喜一禮。
    “謝父王!”
    扶甦四人亦是近前。
    “書法文字涉及大秦千秋,你等咸陽無所事,即日起,也歸于武真侯調遣,參與編定制式文字。”
    秦王政頷首。
    神容上看不出什麼特別的變化,面前五子,以扶甦最為年長,姿容也最合自己相似,卻性情迥異。
    其余四子,暫時還小。
    思緒流轉,不復多言。
    “喏!”
    五子沒有遲疑,當即又是一禮。
    見此,相邦王綰輕緩一笑。
    ******
    “師叔!”
    “……”
    申時中段,周清已然出興樂宮。
    連日來,諸般要事已經逐步決斷,只剩下一二還有足夠時間。
    何況,接下來的大朝會沒有議定新朝事,不為著急,至于大朝會要準備的事情,國府那邊都齊備的。
    掌管編定嶄新的制式文字,這個責任周清還是喜歡的。
    對于諸國文書,自己都精通,不僅僅是眼下諸夏盛行的七國文字,還有數百年里一些千乘之國的文字。
    那些諸侯國也有屬于自己的風華,也有屬于自己的文字。
    如當初自己在陘城書館,見那位老館主的時候,其人便是有劍字的一二十種寫法,無論是上古三代以來的劍字。
    還是春秋以來數百年諸國演變的文字,均在列。
    自己要做的就是要將所有的諸國文字統合為一,成為官方的制定制式文字,其余文字並不銷毀,卻也不為提倡。
    然……官府之下,文字通行,若無外力,那些文字要不多久,也會自己逐步凋零的。
    並未直接返回府邸,前往玄清宮。
    剛行至宮門之前,玄靈和宗全等人已經在前。
    “修為還是有些進益的,不錯。”
    看向玄靈,敏銳的靈覺之下,玄靈身上但凡一絲絲境界波動,都會被自己清晰感知。
    較之自己歸咸陽之時,玄靈已經進益不少了。
    不枉費自己在這里親自教導數次。
    說著,踏步入玄清宮。
    “待在天宗甚久,許多道理本以了解,下山以來,一一印證,再加上師叔、師兄的指點,方有所得。”
    一襲輕便的淺藍色道者長衫,明耀的紫金蓮花冠梳攏淺藍色的長發,踏步雲靴,渾身上下清靜之氣繚繞,眉宇之間,已然彰顯俊逸。
    一眼看上去,或許還有些稚嫩,然則,舉手投足之間,自有風韻,可以錘煉錘煉,獨當一面了。
    道禮落向師叔,玄靈跟在身後,輕笑道。
    “以你現在的修煉速度,十年之內,化神大成,乃至于圓滿不難。”
    “好生修煉吧,那些事情雖說很重要,可道者之路更為重要。”
    “宗全,和奉常相聊的如何?”
    玄清宮內。
    整體而觀,沒有太大的變化。
    卻是一些細節上的變動,還是明顯的,大體上朝向越發精致、越發恢宏而去,于此,周清不為理會。
    咸陽宮如此,處于其內,自當有所變。
    盛夏時日,宮內廳前的寬闊場地上,兩側自有百花百草盛開,景色頗為不錯,更有兩株三人合抱之木矗立其中,綠蔭彌漫,別樣涼爽。
    玄靈是被當作下一任天宗掌門來培養的。
    身為掌門,無論是本身的能力,還是修行,都應該達到一定水準。
    修行上,周清不擔心,能力上,須得在咸陽磨礪一二。
    “師叔,奉常那邊倒是沒有什麼問題。”
    “卻是道家此舉,頗有些將陰陽家的部分職責納入手中,咸陽宮內,陰陽家月神提過數次。”
    奉常!
    秦國上卿之一,掌管祭祀、宗廟禮儀等。
    由著周清的指示,宗全近年來,已經和奉常溝通過數次,關鍵……大王那邊,並沒有什麼意見。
    奉常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護國法師之位!
    咸陽道觀的建立!
    參與宗廟祭祀、禮儀!
    ……
    都在緩緩進步,盡管令奉常也是有點頭疼,因為……沒有任何先例可尋,更別說,咸陽宮內,論祭祀之道,陰陽家更為合適。
    為此,陰陽家月神都尋找奉常數次了。
    “你沒有和陰陽家一論?”
    感知百花百草的蓬勃生機,周清很是欣賞,抬手間,便是一株鮮艷的牡丹花入手,輕嗅之,馥郁清香。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
    祭祀之道!
    自當不俗,在此之前,周清已經將個中道理說道給宗全了。
    “月神並沒有太多的回應。”
    宗全搖搖頭。
    師叔傳給自己的文書很多,也和自己談論過許多事情。
    道家天宗在咸陽這里的活動,並非是天宗入世,而是道者的道理入世,非天宗入世。
    可……無論如何,現在需要天宗給予推進。
    師叔之意,乃是將諸夏道者的道理凝練一處,進而形成另外一種存在,形成一種以道者真意為首,百家為輔的存在。
    那般存在,師叔稱之為……分教開宗!
    教者,天道存在的本源教說之意。
    宗者,道者自身于天道本源教說的感悟之意。
    以宗為無言之教。
    以教為有言之宗。
    二者成為相互一體的存在。
    以此出,道家天宗不自多言。
    說實話,宗全都覺得這件事情很龐大,短時間內很難做到,除非以大力氣整合,才能夠有大致形體。
    而借助廟堂之力,無疑是最佳選擇。
    大王于此並不關心,更為之好。
    “無論陰陽家是否有回應,該做的事情,你都要做下去。”
    “玄靈,你也參與其中,待接下來宗全返回宗門,就需要你主導了。”
    “師叔相信你可以做到。”
    陰陽家不同意?
    周清並不意外。
    因為這的確觸踫到陰陽家固有的利益。
    方今諸夏,道家在諸夏庶民、百家心中,最為直接的印象便是道者追逐天道,以求修煉成仙,長生不老。
    說起來,道家天宗所起到的作用還不到,多是一些游歷諸夏的方士家、方仙家、五行家……所傳。
    上古以來,天、地、水、火、日、月、星辰……這些亙古不朽的存在,被萬民崇拜、祭祀。
    認為它們就是神靈,就是真正長生不老的存在。
    尤其是昊天!
    更是最為宏大的存在。
    對于那些人,周清覺得……他們的存在很有必要,因為許多時候,那也是一種道理長存不滅的因素。
    自己早年所錄《天人五劫》便是此舉。
    紀數之力數千萬,諸夏間的仙神之說更多,更甚者,許多偏遠之地,都有自己《天人五劫》中的仙神祭祀之地。
    比如祭祀昊天。
    祭祀水德星君!
    祭祀火德星君!
    祭祀山地之神!
    ……
    那就是影響!
    那些看似虛無縹緲之說,更加的觸動萬民之心。
    再加上祖師《道德》真經對于天道的詮釋。
    所以……歲月長河之中,道者鑄就分教開宗。
    擁有扎實的道理根基,雜糅方士家、方仙家、陰陽家……道理,會更加有用。
    “師叔!”
    “分教開宗,需要立教之本,開宗之文!”
    “《道德》真經雖好,卻博大精深,我等道者研習都晦澀,普通人更是難以明悟。”
    “師叔近年來所傳的一卷卷經文,雖多……卻略有分散,天人二宗的先賢所語,也是各有不同,略顯駁雜。”
    “我以為……當統合成一根本,由根本而出,以免道理分散。”
    玄靈道禮落下。
    那個任務是否艱難,當初自己未有下山的時候,就听師叔和師尊探討,明悟不少。
    如今,和宗全師兄一處推進分教開宗,具體操作,才知核心之要。
    而那些能夠長久立為分教開宗根基的,自己和宗全師兄是做不到的,道家天人二宗、百家典籍倒是有不少。
    卻凌亂無比,道理迥異甚多。
    不合根本之道。
    不合拓展之道。
    師叔先前也有言,會親自落下一卷卷分教開宗的根本典籍,現在……還沒有出現在自己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