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緋聞錄

第壹參貳章 再制義

類別︰ 作者︰頁里非刀 本章︰第壹參貳章 再制義

    舜鈺欲待還問,恰見劉海橋滿面端嚴而來,便就此打住,晨鐘三響過,驚走窗外一只報喜鵲。

    開始凝神听先生講書。

    正講至《論語.述而》第七篇︰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某監生听得瞌睡,頭頸漸如小雞啄米忽上忽下,被走至桌前的先生、在額頭賞個爆栗。

    劉海橋沉著臉拈髯道︰“朽木不可雕也!即然皆精神混沌,不如效仿管博士之法,以此篇名接龍制義,答不好者、罰手心杖十下。”

    話音落,眾生剎時精神一擻,目光炯炯;他四顧環望,隨指向張步岩來“破題”。

    張步岩脾性多小人,學問卻不容小覷,站起開口即來︰“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含意為孔聖對于何時出去施展才能,何時深藏不露,只有遇到合適的人,才會稍微透露一些。

    劉海橋卻听得搖頭︰“破題雖不偏不否,中規中矩,卻欠缺更多深意,習文如見人,你需開闊胸懷,提升眼界,才學方得精進,否則只會庸碌一生。”

    遂讓他指“承題”之人。

    張步岩心底很不受用,胡亂指一監生,羞慚滿面落坐,暗忖這老兒言我心胸狹隘,氣量不高,定是何人在背後亂嚼舌根,壞我清譽,正瞟見鳳九側顏,她最得先生歡喜,平日見我面上多客氣,卻不定表里如一。

    她能在劉學正面前攛掇、亦能在沈大人跟前把我抵毀,如此下去,我仕途前程豈不盡毀!

    世間人及事往往如此,原是好意提點,說者無意,听者卻有心,若又踫到心竅如針尖麥芒者,那猜疑之念漸如星火燎原,螻蟻潰堤,愈想愈覺苦煞,竟生出諸多憤憤來。

    此話後題,現暫不表。

    馮舜鈺被馮雙林點來“起股”,她邊想邊道︰“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滯,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功名中人也。一于藏者緩,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泉石中人也。”

    劉海橋听畢,神情一滯,說不出的五味雜陳,清咳一嗓子,喚起崔忠獻,讓其為馮舜鈺所言釋義。

    崔忠獻蹙眉慢道︰“鳳九之說深奧,急功近利者易遭挫折,安于現狀的又如燕雀無志,可否有賢者,得重用時施行主張,而不得志時,則能韜光養晦、安貧樂道甚或隱世山林。”

    他又說︰“鳳九此想雖好,但普天之下,能有如此修為者如滄海一粟。渴求施展抱負的賢者,主動尋求機會,比默默等待求才若渴的君主尋來,學生更願嘗試前者。”

    劉海橋板下臉來,叱道︰“自覺才能卓著往往不過爾爾。有賢者積累一身本事多不自知,須等人發現而名聲雀起,更有修養內涵雖未試身手,卻早聲名遠播。但凡才能高深、有真知卓見者,定不會長久埋沒。”

    馮雙林作揖表贊同︰“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孔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甦子瞻亦提‘取舍由人,行藏在已’。聖人賢者對此論不謀而合,實是顯儒學通權達變的尊嚴操守及精神氣度,為吾等日後官途中,出仕與退隱、入世與出世、進退之間如何取舍做足表率。“

    ”馮生所論極好!“劉海橋難得面露悅色,顯出溫和之色。

    崔忠獻撇撇嘴角,站起狡猾問︰”如若朝廷此時讓先生再入仕,先生可去?“

    劉海橋眼神銳利的瞪他︰“我只與有才能有謀略之人為伍,若是酒囊飯袋之徒,八抬大轎來抬亦不去。”

    崔忠獻嘆道︰“先生雖懂用行舍藏之意,可一旦落自個身上,用舍不由人,行藏也頗無可奈何哩。”

    劉海橋一時語塞,卻也未見怒色,又找人繼續做中股,直至束股完畢。

    課下,舜鈺把習字紙張拿去給劉海橋,他一言不發,只皺著眉宇個個細看,瞧到不滿處即劃個圈,漸改完,突然扔下筆,抬眼沉沉道︰“你昨晚去見沈大人了?”

    又繼續道︰“今日課上制義你‘起股’很得我意,希你如所說般自修其志。吾為傳道授業解惑之師,學生青出于藍勝于藍,總是欣慰至極的,只告誡你更得螢窗雪案,勤學苦讀,但得學識集滿身,自有愛賢者親尋而來,不必現就動心移性,汲汲鑽營,反顯一葉障目,失了格調。“

    听至此,舜鈺微怔了怔明白過來,這事在教官間也傳開了?劉海橋定是以為她想好風憑借力,去諂媚討好沈二爺了!

    遂跪下作揖,哭笑不得道︰”不知先生從何處听的閑言碎語,並不是學生去見沈大人,是沈大人要見學生。只是問些所傳課業,旁得不曾多說。先生放心,學生的品性你還不知道麼?“

    劉海橋瞧她一臉坦蕩,反有些不自在,清咳一嗓子,在桌屜里掏出個油紙包來,喚她起身至跟前來,遞上道︰”明日是端午節,不休學。這是你師娘親手裹的糯米粽子,有赤豆味的、棗泥餡的、還有銀杏、板栗等,我各種味抓了些,你拿去齋舍分了吃。“

    舜鈺揭開看了看,有十數個串成一串兒,只只小巧玲瓏且碧瑩瑩的,心底一陣溫暖,大方收下,笑著謝過︰”師娘手藝好,裹得好看,學生得閑去和師娘請教怎麼包法。“

    劉海橋听得臉一板,叱道︰”男兒行在四方,志在八面,怎能近庖廚學什麼裹粽子,豈不羞煞。”

    又把桌上習字薄還她︰“有那功夫,多把字練好就是,今再加三篇,明拿來我審。”

    這古板的老學究,真是讓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舜鈺苦著小臉,挽著文物匣子,手里拎串兒粽子,走在回齋舍的路上。

    忽得面前有人擋道,抬眼看,竟是徐藍。

    臉上淌著汗珠兒,肩膀上掛著一副鵲畫弓,手拿一蔞雕翎箭,顯見剛騎射回來,衣裳濕得很,渾身瞧著都熱騰騰的。

    身後還跟著六七武生,嘻嘻哈哈、擠眉弄眼把她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子監緋聞錄》,方便以後閱讀國子監緋聞錄第壹參貳章 再制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子監緋聞錄第壹參貳章 再制義並對國子監緋聞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