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亂

第91章 姜維兵退劍門關,諸葛緒中調虎離山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雲中燕 本章︰第91章 姜維兵退劍門關,諸葛緒中調虎離山計。

    姜維听聞後軍諸寨皆被楊欽攻破,不由大驚,即刻命副將寧隨遍插其大 虛張聲勢與鄧艾對峙,自己則親率大軍悄然直逼甘松而去。

    且說甘松楊欽抓住戰機,一鼓作氣攻取罷姜維後軍諸寨,知姜維必會遣軍來救,便就早已于甘松險要山崖設好伏兵,只待一舉殲滅來援蜀軍。

    姜維不知楊欽之計,一路正悄然而來,然剛至甘松,卻是正遇楊欽軍馬,也不搭話,挺槍便刺。

    楊欽知姜維厲害,不敢戀戰,只接了一個回合便就兵敗,直引姜維往早已埋伏好的山崖而去。

    姜維不知是計,只當楊欽無能,遂就後面緊緊追趕。

    不覺便到山崖之下。

    姜維不覺抬頭,但見山崖甚是險峻,不由勒馬而停:“此地險峻,只怕設有伏兵,當小心而行。”

    然話未落地,卻是驀然只見山崖之上滾木石便就傾瀉而下,蜀軍猛然之間見如此多的滾木石砸來,一時之間躲閃不及,轉瞬之間直砸的蜀軍哭爹喊娘,丟盔棄甲,直往後面敗退。

    姜維見狀,只得馬上直呼:“切莫驚慌,只管穩住陣形應敵。”

    然,魏軍箭矢卻是又如同雨來。

    蜀軍見箭矢如雨,哪能穩住?更是節節敗退。

    姜維不由馬上大嘆:“鄧艾用兵如此,維不如艾。按如今形勢,只怕前面伏兵更多,今恐怕難取楊欽之命。既然如此,不若為保安全,還是兵還大寨為妥。”

    遂就大喊:“回撤。”

    蜀軍听聞姜維回撤,便就沒命般直往大寨奔逃。

    楊欽見姜維要逃,本就是建功之時,楊欽豈能就此放過姜維?

    遂就手揮令旗大喊:“只管追擊,斬殺姜維!”

    魏軍听了,皆如同餓虎撲食般直從山崖之上沖下,呼嘯著直奔蜀軍而來。

    所謂兵敗如山倒,魏軍如此猛烈攻擊,蜀軍如何抵擋的住?轉瞬之間便被楊欽追擊魏軍斬殺的十之有三。

    蜀軍前面跑,後面楊欽緊緊追趕廝殺,正跑之時,卻是忽的又見前面閃出一支魏軍,緊緊攔住出路。

    姜維不由大吃一驚:“怎就忽的又出魏軍?”

    仔細看去,乃是鄧艾。

    原來鄧艾忽見姜維軍營遍插其大 ,副將寧隨卻是只堅守不出,便就知姜維必然不在軍營之中,既然姜維不在,豈不是悄然引軍去救甘松?

    鄧艾遂就命師纂與寧隨對峙,自己則引大軍也奔甘松而來。

    果不其然,待到的甘松,正見姜維中楊欽伏兵之計敗逃之際,遂就引馬直迎姜維,要阻擊姜維全殲蜀軍。

    姜維忽見前面鄧艾阻擊,後面楊欽追趕,哪敢戀戰?只得引數十騎精銳騎兵突圍而出,直往大寨而去。

    姜維雖突圍而去,然所帶蜀軍卻是被鄧艾、楊欽斬殺過半。

    姜維好不容易突圍到了大寨之中,哪敢再戰?只得命副將寧隨緊閉寨門堅守。

    姜維坐于中軍帳中,不由惆悵:“如今形勢險峻,卻是不見成都兵來,如此奸臣弄權,我蜀漢社稷尚能支撐多久?”

    不由想起諸葛丞相六出祁山:“直至今日,方知丞相為何克服千難險阻六出祁山,唯有不斷北伐,方能鉗制曹魏,保蜀漢社稷無憂。”

    越思越是傷心,不覺潸然淚下。

    然正在姜維惆悵之時,卻是忽見軍探進帳:“大將軍,大事不好,陽平關已被鐘會攻破,守將傅僉傅將軍寧死不降,自刎于陽平關下,守將蔣舒為活命,已是開城投魏。樂城王含、漢城蔣斌見陽平關陷落,也皆開城率軍投魏。”

    姜維听了,不由大喊一聲:“陽平關丟失,天要亡我蜀漢!”

    無奈之下,只得趁夜悄然拔寨,兵退劍門關。

    然剛兵至疆川口,忽見前面突然火把通明,姜維仔細看去,卻是見魏將金城太守楊欽手持大刀威風凜凜立于馬上。

    姜維見是楊欽,不由勃然大怒:“前番爾等使詐,不曾取得汝項上人頭,今番來的正好。”

    邊說邊就縱馬提槍,直奔楊欽刺來。

    楊欽見姜維氣勢洶洶而來,不由揮動大刀去擋姜維綠沉槍。

    姜維連吃敗仗,本就在氣頭上,來勢自然凶猛,且綠沉槍又沉,楊欽豈能是姜維對手?

    只听“ ”的一聲,只一回合,楊欽大刀便就被姜維綠沉槍給震飛。

    楊欽嚇得魂飛魄散,不由勒馬就逃。

    楊欽為求活命,只把戰馬催的如同閃電般快。

    姜維後面眼看楊欽就要逃命而去,不由背後抽出箭矢,搭弓張箭,對著楊欽後背就是連放三箭。

    奈何夜色深暗,三支箭卻是箭箭落空,不傷楊欽半點汗毛。

    姜維馬上不由大怒,惱怒之時,竟然徒手把弓箭折斷,擲于地上。

    姜維立志要取楊欽性命,扔了斷弓,便又縱馬,再追楊欽。

    然,山路崎嶇不平,又加夜色昏暗,姜維急切縱馬之時,不覺戰馬忽失前蹄,猛然跌倒在地。

    楊欽前面正逃之時,忽听後面姜維戰馬噗通倒地,不由大喜:“此正是斬殺姜維之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便就馬上腳勒馬腹,身體側伏馬背之上,斜身地下撿起一柄大刀,直奔姜維殺來。

    姜維見戰馬跌倒,卻是趕緊脫身,待剛脫離戰馬之時,卻是見楊欽手持大刀砍來。

    好個姜維,卻是地上猛然躍起,手持綠沉槍直刺楊欽戰馬。

    好一槍,竟然正中楊欽戰馬面門。

    中槍之時,姜維死死頂住槍桿用力,只听噗通一聲,竟然硬生生把楊欽戰馬刺倒在地。

    後面蜀軍見楊欽倒地,便就蜂擁而至,要斬殺楊欽。

    魏軍見狀,豈能就此讓蜀軍奪了楊欽之命?也皆向前死死護住,一頓拉扯,便救了楊欽命去。

    姜維見楊欽被魏軍救走,不由大惱,即刻拉起戰馬,又翻身上馬,手持綠沉槍欲要再追楊欽。

    然此時,卻是只听背後蜀軍大亂,不禁趕緊回頭,只見黑暗之中,背後火把通明。

    不時軍士跑到姜維面前,大呼不好:“後面鄧艾殺來了。”

    姜維猛听鄧艾殺來,不由大驚:“鄧艾已知某家撤軍,既然如此,此地不宜久留,速速奔劍門關而去。”

    遂趕緊引軍一路奔逃,直奔陰平橋頭而去,正走之時,忽見前面哨兵來報:“大將軍,大事不好,雍州刺史諸葛緒已引軍屯于陰平橋頭,我軍退路已斷!”

    姜維听了,不由仰天長嘆:“後有鄧艾,前有諸葛緒,維今日命喪于此也!”

    副將寧隨听了,趕緊向前:“大將軍切勿就此喪志,我等必有活路。”

    遂就獻計:“既然我等兵退劍門關必走陰平橋頭,陰平橋頭雖被諸葛緒佔據,依大將軍智謀,難道不能支開諸葛緒嗎?”

    寧隨一句話,忽的提醒姜維:“幸得將軍提醒,維竟然被鄧艾殺亂了陣腳,且容某家思上一思。”

    少時,姜維思畢,不由愁眉舒展:“如此莽夫豈能阻擋的住我姜維,某家已有計也。”

    遂就勒馬停軍,安營扎寨,姜維欲要計調諸葛緒遠離陰平橋頭。

    不時安營扎寨罷,姜維中軍帳中調兵遣將:“陰平橋頭守將諸葛緒乃雍州刺史,其大營乃是雍州,今日諸葛緒奉命駐守陰平橋頭,其雍州軍營必然空虛,某家只需做出攻擊雍州軍營之勢,諸葛緒必然擔心雍州大營丟失,必然會回軍而救雍州大營,待諸葛緒回軍雍州大營之時,我等驀然過橋,必易如反掌般。故,寧隨將軍兩軍陣前對峙,對峙之時需有意泄露某家率軍攻擊其雍州大營之事,某家則引大軍虛張聲勢,鑼鼓喧天的直逼孔函谷,做出出擊雍州之態,到時,諸葛緒得知必回軍雍州大營,我等便趁諸葛緒回軍之時,驀然而過陰平橋頭。”

    寧隨听完,直呼好計,遂就引軍陰平橋頭對峙諸葛緒。

    不時兩軍陣圓,寧隨專撿諸葛緒大罵:“諸葛小兒,膽敢與某家一戰否?”

    諸葛緒畢竟堂堂雍州刺史,豈能容寧隨胡言亂語,便就縱馬直奔陣前,與寧隨戰在一起。

    寧隨邊戰諸葛緒,邊就做焦慮之態,頻頻回首問詢後面軍士:“孔函谷如何了?”

    一問之時,諸葛緒不當回事。

    二問之時,諸葛緒不由暗思:“難道姜維兵進孔函谷?”

    三問之時,諸葛緒不由大驚:“不好,此地經孔函谷便可直進雍州!寧隨屢屢問詢孔函谷之事,乃是寧隨鉗制于我,姜維自引大軍攻打雍州去了。”

    遂就勒住戰馬,馬上言于寧隨:“今日大戰三百回合已然是累了,汝可有膽與某家明日再戰?”

    寧隨听了,不由大喜,知諸葛緒已是中計,便就馬上躬身:“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遂就勒轉馬頭回營。

    諸葛緒見寧隨回營,便就也趕緊退回本寨:“雍州大營乃某家專守之地,若果被姜維取了,只怕朝廷也不容我!故,某家只命些許兵士豎某家大 防守,只守不戰,某家自引大軍去救雍州大營。”

    安排畢,即刻悄然起軍直奔雍州大營而去。

    且說姜維大張旗鼓軍進孔函谷,兵進三十里,忽得寧隨兵哨來報:“諸葛緒已是引軍追趕大將軍來了。”

    姜維大喜,即刻回軍,直至陰平橋頭。

    到了陰平橋頭,果見橋頭之上雖是遍插諸葛緒大 ,然卻是寥寥無幾的守橋魏軍,姜維不由大吼一聲,引軍殺過陰平橋頭,一路直奔劍門關而去了。

    且說諸葛緒追擊姜維兵進孔函谷,兵進三十里卻是只見橫七豎八的幾面蜀軍旗幟,卻是不見姜維兵馬,不覺猛然回神:“不好,某家中姜維調虎離山之計。”

    趕緊引軍再回陰平橋頭,卻是只見魏軍尸體,不由大嘆:“某果中姜維之計也。”

    然卻是不敢追擊,只怕再中姜維伏兵。

    且說姜維通過陰平橋頭,一路不敢停,直奔劍門關而去,然正走之時,卻是忽的前面閃出一支大軍,姜維看了,不由大叫一聲:“不好,又中魏軍埋伏!”

    喜歡晉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晉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亂》,方便以後閱讀晉亂第91章 姜維兵退劍門關,諸葛緒中調虎離山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亂第91章 姜維兵退劍門關,諸葛緒中調虎離山計。並對晉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