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亂

第28章 諸葛恪修築兩城惹爭議,司馬師洛陽朝堂議伐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雲中燕 本章︰第28章 諸葛恪修築兩城惹爭議,司馬師洛陽朝堂議伐吳。

    孫權未亡之時,因擔憂自己死後魏國伐吳,為阻斷魏國伐吳之路,便就在堂邑大肆涂塘,後至病危之時,眼見一日不如一日,危在旦夕,便就擔心更甚,于是便就征調大量民夫于東興修築堤堰,阻遏巢湖之水,以確保能遏止魏國伐吳之路,然,即便如此,至孫權病逝之時,依舊未曾修完。諸葛恪受命擔任首輔大臣持掌東吳大權後,更是繼承孫權之策,調集軍隊繼續于東興修築大堤,除卻涂塘修堤外,諸葛恪為保東吳社稷安穩,更是在大山與大堤中間修築東西兩座城池,互為犄角之勢,遙相呼應,修築完畢之時,更是留下一千士兵時時守衛。

    諸葛恪大肆修築兩城之事,即刻被邊關魏軍探報探得,即刻軍報洛陽。

    “東興乃魏國固有屬地,如今吳國不僅在此涂塘築堤,更是興建兩城,侵佔我大魏疆土,豈能忍乎?東吳應快速毀城退出為妥。否則,便就是軍禍。”

    洛陽得知諸葛恪東興修築兩城之事,即刻修國書與東吳,聲色俱厲,督促東吳毀城退出東興,否則便就是興兵伐吳。

    “豈有此理!東興原本東吳屬地,何時成了魏國疆土?”

    諸葛恪見魏國國書不由大怒,自然不肯答應,不僅不答應,更是即刻回復魏國國書:“東興之屬,無有爭議,莫做無病呻吟。如果魏國引兵來犯,只待洗淨脖頸便可!”

    一紙國書,硬生生的便就否了魏國東興疆土之爭。

    諸葛恪所修東吳國書即刻又傳入洛陽,洛陽城朝野上下見之一片嘩然。

    “如何?東吳竟然想趁機侵佔大魏土地?不僅僅不毀城退回,反而讓大魏洗淨脖頸待戮,豈能忍乎?絕不可忍!”

    “我大魏疆土,寸土皆是我大魏兵士以命所搏而得,豈能容忍諸葛小兒如此放肆!”

    “打,一定要打,打到他疼,他就自然吐了東興之地。”

    一時間,朝野上下一片伐吳之聲不斷。

    “大將軍,您要為我大魏做主,豈能容得東吳如此放肆,當興兵伐之!”

    群臣群情激昂,皆都督促司馬師出兵伐吳,一解諸葛恪無理之氣。

    司馬師本就想找鞏固朝權的機會,如今朝野上下一片伐吳之聲,司馬師如何能錯過?

    司馬師要借伐吳建功,以此彰顯司馬氏功德,穩固司馬氏于朝野中的地位。

    司馬師緊緊抓住諸葛恪東興修築兩城之事,憑借群臣激昂慷慨之時相奏:“如今東吳東興修築兩城,侵佔我大魏土地,不僅不見國書而退,反而言語沖撞大魏,豈能忍乎?絕不可忍!”

    司馬師朝堂之上,直諫天子曹芳:“必就此興兵,討伐東吳!”

    還未等天子曹芳發話,彪騎將軍司馬昭出列:“陛下,大將軍所諫當是,如今東吳孫權新亡,君少國疑,大權只持掌于諸葛恪之手,南魯之爭弊端並未完全消除殆盡,諸葛恪必受東吳諸多大臣擎肘,此正是東吳社稷不穩之時,起兵伐吳正當其時。臣附大將軍伐吳之議。”

    司馬昭的附議,一時引起朝堂之上一片同仇敵愾之聲,群臣見狀也皆紛紛出列附議司馬師之諫。

    “臣也附議大將軍。”

    正在群臣紛紛附議之時,只見鎮東將軍諸葛誕也頗義憤填膺出列“大將軍可讓王昶進攻江陵,令毋丘儉進攻武昌,以吸引吳國部署在長江上游兵力,然後以主力精兵突襲東興,在其援軍抵達前一舉拿下兩城。”

    諸葛誕迫不及待,儼然已是朝廷之上定下了伐吳之議,義憤填膺的講起來如何興兵伐吳之策,大有即刻開拔之勢。

    諸葛誕,出身瑯琊諸葛氏,和諸葛亮同族。遙想當年大將軍王凌謀反之時服毒自盡以後,司馬懿既讓諸葛誕接任了鎮東將軍之職,當時的大將軍王凌卻是頗為擔心,曾問詢司馬懿可有另選之人?然司馬懿豈能是王凌所掌握的?王凌之後,司馬懿便就直接任命了諸葛誕擔任鎮東將軍,接任了大都督王凌之職。

    此時的鎮東將軍諸葛誕,都督揚州諸軍事,爵位為山陽亭侯,負責淮南防務,對陣東吳。

    諸葛誕自然對司馬懿一片敬畏之心,現在司馬師、司馬昭皆諫伐吳,諸葛誕自然不甘人後,朝堂之上奮起大獻伐吳之策。

    諸葛誕的方案是從西往東,沿長江一線兵分三路南下,王昶和毋丘儉主攻荊州,這兩路作為輔攻,主力則直驅東興。

    諸葛誕之策,可謂好策。

    司馬師听完,不由頻頻點頭:“依將軍之策,必能一舉攻克東吳。”

    “微臣以為,大都督諸葛誕兵分三路伐吳,氣勢略顯單薄了些,應直沿長江南下兵分四路方可,以泰山壓頂之勢一擊便就擊潰諸葛恪。”

    征南大將軍王昶雖也不甘人後,出列奏本,然所奏之本,卻是與諸葛誕有不同之策,他是四路大軍。

    王昶,字文舒,和此前淮南一叛的王凌一樣出身于太原王氏,曹魏名臣。王昶受司馬懿器重,曾因提出五條治國方略受到嘉獎,時任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爵位為京陵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昶奏完,司馬師也頻頻點頭:“征南將軍所奏也頗為合乎兵法,仔細思來也是好策。”

    司馬師不由也頻頻贊嘆。

    然司馬師話未落地,卻是見鎮南將軍毋丘儉出列:“兩位將軍所奏,末將也覺頗妥,無論三路抑或四路,如今大魏上下同仇敵愾,就此興兵,必能一舉攻克東吳,收我東興之地。”

    毋丘儉,復姓毋丘,字仲恭,曹魏名將,同時也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可謂文武雙全。毋丘儉先後擔任過荊州刺史、幽州刺史、豫州刺史等地方大員,曾隨司馬懿北征遼東,後來更是遠征高句麗,將朝鮮半島納入曹魏版圖。此時毋丘儉為豫州刺史、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

    毋丘儉的話,一時間又激起朝堂之上一片憤慨之聲:“伐吳,伐吳…”

    然群臣如何得知此時的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所想?

    司馬兄弟二人確想興兵伐吳,以憑借興兵伐吳好建功,一為鞏固司馬氏朝權,二為目前朝野上下仍暗藏許多反對司馬氏掌權的大臣,如果借伐東吳之機能讓這些大臣主動跳將出來,然後伺機打壓,以肅清反對者,此可謂是一舉多得。

    就在群臣附議之時,司馬兄弟二人更是仔細觀察,哪位大臣附議?哪位大臣反對?

    如意算盤打的啪啪響。

    果不其然,正在群臣附議伐吳之策時,卻是見隊列之中一位老臣出列:“陛下,不可,萬萬不可就此興兵伐吳!”

    反對之聲一響,群臣皆循聲望去,乃是尚書傅嘏。

    只見尚書傅嘏抖一抖朝服,緩緩出列,看情勢,不僅僅要反對,更是有許多話要說。

    果不其然,只見尚書傅嘏出列站定,便就洋洋灑灑反駁起來不可出兵伐吳的理由。

    此時的朝堂之上,群臣皆都住口側目,想听听尚書傅嘏之論。

    “陛下。”

    傅嘏深吸一口氣,開始反駁:“剛諸位將軍所講,或者三路,或者四路,無論幾路出兵伐吳,皆為平常進軍之策,並無有奇兵。然無有奇兵之策又如何能瞬間擊退諸葛恪?”

    尚書傅嘏竟然從出兵之策開始反駁。

    然未等尚書傅嘏話音落地,征東將軍胡遵卻是即刻出列反駁:“我三路或者四路大軍,如同泰山壓頂之勢一路攻擊而去,難道沒有奇兵之策就不能一舉攻克諸葛恪嗎?”

    胡遵卻是不同意尚書傅嘏的反駁,出列質問尚書傅嘏。

    胡遵,安定臨涇人,其出身安定胡氏,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及其黨羽之時,胡遵一未參與曹爽高平陵之變,二在曹爽被司馬懿誅殺之時也未聲討司馬懿,司馬懿洛陽兵變奪權後便將胡遵晉升為征東將軍。

    司馬懿之于征東將軍胡遵,可謂有知遇之恩。

    尚書傅嘏反駁伐吳之時,胡遵第一個出列質問尚書傅嘏,也在情理之中。

    而尚書傅嘏听完胡遵質問,卻是並不著急依然緩緩反駁:“即便伐吳之策想定已有奇兵,然,我大魏于淮南鎮守自宣公以來已有三年有余,其間所有兵力部署、各處軍情早已皆被東吳窺探的一清二楚,東吳豈能不防備?如此狀況之下,又如何能取勝?雖是三路或者四路,依次遞進進攻,東吳又如何不能應對?”

    傅嘏的話確是實情。

    “如今東吳確是孫權新亡,也正是因為孫權新亡,東吳朝野上下無不對我大魏心懷憂懼之色,唯恐我大魏伐吳,故自諸葛恪掌權以來,更是不斷修築工事,加強戒備,以望阻斷我大魏伐吳之路。此乃我大魏所知一面。然,我大魏所未知一面,卻是若果他們以精銳水軍布設于江防要塞,依托地形堅守險要設置陷阱障礙,或者埋伏,或者引兵待戈,而我大魏部署在南線邊境的守軍卻是距離東吳頗遠,吳軍在邊境以及境內設置大量盤查哨所,對往來人員嚴加盤查,致使我軍細作難以混入其中,因此對吳軍的布防情況知之甚少。如此情況下冒然大舉出兵伐吳無異于閉目前行,只得冒險求勝。諸位將軍還覺此為可行之策嗎?”

    傅嘏不僅僅反問諸位將軍,更是越說越激昂:“臣以為,此時伐吳,非當其時。”

    一句話,便就否了剛才朝堂之上諸位將軍的伐吳之策。

    諸位將軍听完傅嘏所言,一時間也頗覺傅嘏所言有理,不僅僅是實情,且傅嘏所言也皆為大魏軍士性命所慮,故,一時之間,卻再也沒有一位將軍出列反駁傅嘏。

    天子曹芳見狀,便就看著傅嘏,緩緩問道:“若依傅愛卿之意,該當如何?”

    天子曹芳所問,也正是司馬師想問之事:“既然伐不得,那又該當如何?總不能任由東吳侵佔大魏之地吧?”

    傅嘏何嘗不知?

    “陛下,依微臣之意,不是不伐吳,而是不是現在伐吳。”

    傅嘏趕緊回稟天子曹芳:“當前最為穩妥之策乃是于邊境大規模駐軍、屯田。可讓王昶、胡遵等將軍于邊境選擇險要之地據守,互相交錯,遙相呼應,伺機向前推進,逐步蠶食,奪回我大魏疆土為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傅尚書,此次出兵,並非意在東興之地,乃是伐吳,拓疆之戰,難道傅尚書不明此戰之意嗎?”

    早在一旁听傅嘏絮絮叨叨的司馬師已是按耐不住心中不滿,不等天子曹芳發話,便就出列質問尚書傅嘏。

    司馬師的話,瞬間又是引的朝堂之上一片嘩然:“傅尚書卻只是為東興一點疆土煩惱,而大將軍卻是要開疆拓土。”

    “不錯,真是天壤之別,雲泥之分。”

    嘩然之中,多是責怪傅嘏阻止伐吳之聲。

    傅嘏卻是依然平緩:“大將軍,傅嘏豈有不知?然若依嘏循序漸進、穩扎穩打、靜待時機成熟,最終一戰定乾坤之策,又如何不能開疆拓土?只是嘏以為此時伐吳,只是時機未到,我大魏尚無有能力重創或滅掉東吳,如此而已。”

    傅嘏卻是一步不讓,說的有理有據。

    顯然,傅嘏之策無論多麼正確,然傅嘏之策終究乃是長久之策,一時半會定然無有效果,而司馬師迫切需要樹立司馬氏威望的一戰,眼見伐吳之策即將實現,他又怎能任由傅嘏大殿之上屢屢阻止?

    “傅尚書所言,確為一片赤誠之心。”

    司馬師先是肯定傅嘏之言,然卻是忽的話鋒一轉:“然傅尚書可曾想過,如果不趁此時機伐吳,若等諸葛恪準備更加充分、東吳社稷更加穩定之時,那時再去伐吳,我大魏兵士豈不傷亡更加慘重?且如今東吳侵佔我大魏疆土,朝野上下同仇敵愾,如此民憤,傅尚書難道漠然無視否?絕不能傷我大魏軍士、百姓之心。此次伐吳,絕不動搖!”

    司馬師一句話,響徹朝堂之上。

    轉瞬之間,朝堂之上一片附議之聲又起。

    傅嘏還想再諫,奈何群臣附議之聲卻是淹沒了傅嘏之音。

    無奈之下,傅嘏只得嘆口氣,退回本列。

    天子曹芳見了,知司馬師伐吳之心意決,又見群臣如此激昂,便就一錘定音:“伐吳之策,就依司馬大將軍,擇日興兵伐吳!”

    一錘定音,塵埃落定!

    公元252年11月,司馬師接掌朝中大權一年有余,也即東吳孫權病逝月余後,司馬師即依諸葛誕朝堂所奏之策,奏請皇帝曹芳下詔以司馬昭為主帥,征南將軍王昶攻打南郡,鎮南將軍毋丘儉逼近武昌,征東將軍胡遵攻打東興,兵分三路共計十二萬興兵伐吳。

    喜歡晉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晉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亂》,方便以後閱讀晉亂第28章 諸葛恪修築兩城惹爭議,司馬師洛陽朝堂議伐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亂第28章 諸葛恪修築兩城惹爭議,司馬師洛陽朝堂議伐吳。並對晉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