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第148章 襄陽援軍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萌萌嗒 本章︰第148章 襄陽援軍

    據斥候所報,南郡這邊居然有著五萬左右的孫策軍,更離譜的是這里居然也有著三四千的騎兵存在,而且同樣都是高頭大馬。

    這可是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難道孫策的江南之地突然發現了大片的馬群嗎?

    豫章郡和會稽郡的南部地區倒是有大片的荒蕪之地,發現一些馬匹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就算有馬群,為什麼居然全是這種優質戰馬?

    這不符合科學,哦,不符合邏輯啊?

    而且南郡那邊已經有五萬敵軍了,想必是從長沙那邊過來的。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劉磐和蒯良的軍隊可就是凶多吉少了。

    這已經都超過了劉磐蒯良的大軍總兵力了,孫策軍沒理由放任荊州軍進入豫章和廬陵去亂來,反而是集中兵力直接進攻長沙和南郡。

    互相偷襲攻打倒是有可能,可是這樣的結果最後肯定是兩敗俱傷啊,哪一個當權者也不會任性到這種地步的。

    所以最後蒯越把情報綜合以後得出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孫策軍已經把劉磐蒯良擊敗,然後趁勢拿下了長沙和南郡。

    這個推論也是得到了劉表及手下的一致認同。

    不過隨之而來的事情,也是讓他們擔驚受怕不已。

    那就是南郡和長沙郡丟了,那剩下的荊南三郡怎麼辦?

    要知道劉磐大軍可是把荊南四郡抽調了絕大部分的兵力,每個郡都只剩下兩三千的兵力,而且還要分攤到各個縣去駐守。

    只要孫策隨便分出個萬八千兵力的一支偏師,就可以橫掃三郡。

    所以現在雖然還沒有得到南郡以南四郡的消息,不過所有人都已經有了猜測,荊南四郡危矣,甚至已經失陷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眼前最緊要的就是兩件事情。

    一個南郡,一個江夏。

    南郡那邊雖然有數千騎兵和四萬多步卒,但是還威脅不到襄陽城,襄陽城依山而建,三面環水,對方沒有水軍,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攻城。

    那最主要的就是要增援江夏,保住江夏不要被孫策佔領。

    不過現在水路已經被孫策的水軍封鎖,走水路援軍是過不去的。

    而襄陽水軍雖然也有數萬,但是對上周瑜指揮的水軍還真沒有必勝的把握,如果要強行突破的話,就必須要傾巢而出,決一死戰。

    但是萬一傾巢而出最後要是戰敗,那襄陽可就危險了,一旦被孫策的水軍封鎖了漢江,那襄陽城可就有危險了。

    所以要出動援軍,現在看來只能是走陸路,所以南郡這邊的五萬左右的騎兵步卒又成了必須要突破的關鍵。

    但是敵方兵力的數量也太多了點。

    以前以為孫策傾盡十郡之地湊齊了水陸十萬大軍,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孫策治下至少要有二十萬的兵力才可能兩面開戰。

    江夏那邊有十萬,南郡五萬,要是南下攻打武陵零陵桂陽三郡應該還有近萬,然後治下肯定也要多少留一些駐守當地,更別提廬江和曲阿那邊還至少要留下幾萬兵力防備袁術。

    所以這樣算下來,孫策至少有二十萬兵力都打不住,都要超過二十萬才行。

    孫策脫離袁術才多久啊,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有了這麼多的兵力?<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不過震驚歸震驚,想不通歸想不通,當下還是要想辦法突破南郡的敵軍,支援江夏最要緊。

    所以最後劉表及眾人商議後,做出決定,由蔡瑁掛帥,蒯越擔任軍師,然後帶領文聘,張允,王威等將,率領水陸大軍八萬去救援江夏,只留下兩萬步兵和一萬水軍防守襄陽。

    同時令南陽那邊,務必要派兵拖住南陽那邊的數千騎兵,不能讓他們來到襄陽這邊騷擾。

    一旦孫策的騎兵出現在襄陽城外,會給襄陽的百姓帶來極大的恐慌。

    軍心民心都將受到極大的打擊,甚至動搖。

    而且劉表不知道的是,下面有人在散會之後,安排人手去了壽春。

    而在襄陽準備援軍的時候,南郡的孫權和劉曄也在召集手下眾將開會。

    江夏那邊倒是不用擔心,黃祖的水軍已經沒了,所以孫策基本上已經是立于了不敗之地。

    而孫權現在也不急著去江夏那邊和孫策匯合,圍攻黃祖。

    而是要先想辦法解決襄陽的援軍問題。

    所以孫權征求了劉曄徐庶以及眾將的意見之後,決定直接把大軍移動到南郡最北端,準備在那邊伏擊或者攔擊襄陽的援軍。

    只要把襄陽的援軍打敗,那麼江夏就會孤立無援了。

    襄陽有步軍水軍十萬多,具體多少不太清楚,但是現在劉表已經知道南郡這里有五萬兵馬在了,所以要派遣援軍就要超過這個數量,也就是必須動用襄陽守軍超過半數的力量才行。

    只要把這一波援軍消滅掉,那襄陽都沒有能力再派遣第二波援軍了。

    成功與否就在這一戰而已。

    所以孫權調了兩萬郡兵去往武陵郡,防備劉繇殺個回馬槍,然後把那邊的兩萬精銳山地步兵調回南郡。

    然後孫權帶著五千騎兵,兩萬多山地步兵,近四萬交州軍還有兩萬揚州的郡兵,共計八萬八千大軍,北上伏擊襄陽的援軍。

    在那邊,孫權親自帶人去偵察地形,也選中了三處伏兵之所。

    因為很大概率蒯越會跟著援軍而來,伏兵之計不一定能成。

    不過就算伏兵之計沒有成功也沒有關系,正面硬剛就是。

    孫權手下的士兵近九萬,除了交州那近四萬的士兵戰力不強之外,剩下大半的士兵可都是揚州訓練出來的,更是有五千精銳騎兵以及兩萬多山地步兵,而且還有那麼多大將在。

    軍略方面又有劉曄和徐庶在,其他黃忠,徐盛,呂蒙及其他將領和眾小將也都時不時的能提出一些有效建議,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除了水軍之外,孫權軍哪一方面都比荊州援軍強啊。

    敵軍那邊唯一需要關注的就只有蒯越,文聘,王威等幾個人而已。

    至于“常敗將軍”蔡瑁之流,不值一提。

    孫權大軍伏擊襄陽援軍的計劃挺好的,而且就算被蒯越識破也沒關系,正面對決依然可以取勝,但是最後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最終卻沒有踫面,更沒有打起來。

    襄陽援軍得以保存,也為日後攻打襄陽增加了難度。

    ps︰猜一猜,這個人,他是誰?

    據斥候所報,南郡這邊居然有著五萬左右的孫策軍,更離譜的是這里居然也有著三四千的騎兵存在,而且同樣都是高頭大馬。

    這可是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難道孫策的江南之地突然發現了大片的馬群嗎?

    豫章郡和會稽郡的南部地區倒是有大片的荒蕪之地,發現一些馬匹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就算有馬群,為什麼居然全是這種優質戰馬?

    這不符合科學,哦,不符合邏輯啊?

    而且南郡那邊已經有五萬敵軍了,想必是從長沙那邊過來的。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劉磐和蒯良的軍隊可就是凶多吉少了。

    這已經都超過了劉磐蒯良的大軍總兵力了,孫策軍沒理由放任荊州軍進入豫章和廬陵去亂來,反而是集中兵力直接進攻長沙和南郡。

    互相偷襲攻打倒是有可能,可是這樣的結果最後肯定是兩敗俱傷啊,哪一個當權者也不會任性到這種地步的。

    所以最後蒯越把情報綜合以後得出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孫策軍已經把劉磐蒯良擊敗,然後趁勢拿下了長沙和南郡。

    這個推論也是得到了劉表及手下的一致認同。

    不過隨之而來的事情,也是讓他們擔驚受怕不已。

    那就是南郡和長沙郡丟了,那剩下的荊南三郡怎麼辦?

    要知道劉磐大軍可是把荊南四郡抽調了絕大部分的兵力,每個郡都只剩下兩三千的兵力,而且還要分攤到各個縣去駐守。

    只要孫策隨便分出個萬八千兵力的一支偏師,就可以橫掃三郡。

    所以現在雖然還沒有得到南郡以南四郡的消息,不過所有人都已經有了猜測,荊南四郡危矣,甚至已經失陷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眼前最緊要的就是兩件事情。

    一個南郡,一個江夏。

    南郡那邊雖然有數千騎兵和四萬多步卒,但是還威脅不到襄陽城,襄陽城依山而建,三面環水,對方沒有水軍,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攻城。

    那最主要的就是要增援江夏,保住江夏不要被孫策佔領。

    不過現在水路已經被孫策的水軍封鎖,走水路援軍是過不去的。

    而襄陽水軍雖然也有數萬,但是對上周瑜指揮的水軍還真沒有必勝的把握,如果要強行突破的話,就必須要傾巢而出,決一死戰。

    但是萬一傾巢而出最後要是戰敗,那襄陽可就危險了,一旦被孫策的水軍封鎖了漢江,那襄陽城可就有危險了。

    所以要出動援軍,現在看來只能是走陸路,所以南郡這邊的五萬左右的騎兵步卒又成了必須要突破的關鍵。

    但是敵方兵力的數量也太多了點。

    以前以為孫策傾盡十郡之地湊齊了水陸十萬大軍,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孫策治下至少要有二十萬的兵力才可能兩面開戰。

    江夏那邊有十萬,南郡五萬,要是南下攻打武陵零陵桂陽三郡應該還有近萬,然後治下肯定也要多少留一些駐守當地,更別提廬江和曲阿那邊還至少要留下幾萬兵力防備袁術。

    所以這樣算下來,孫策至少有二十萬兵力都打不住,都要超過二十萬才行。

    孫策脫離袁術才多久啊,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有了這麼多的兵力?<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不過震驚歸震驚,想不通歸想不通,當下還是要想辦法突破南郡的敵軍,支援江夏最要緊。

    所以最後劉表及眾人商議後,做出決定,由蔡瑁掛帥,蒯越擔任軍師,然後帶領文聘,張允,王威等將,率領水陸大軍八萬去救援江夏,只留下兩萬步兵和一萬水軍防守襄陽。

    同時令南陽那邊,務必要派兵拖住南陽那邊的數千騎兵,不能讓他們來到襄陽這邊騷擾。

    一旦孫策的騎兵出現在襄陽城外,會給襄陽的百姓帶來極大的恐慌。

    軍心民心都將受到極大的打擊,甚至動搖。

    而且劉表不知道的是,下面有人在散會之後,安排人手去了壽春。

    而在襄陽準備援軍的時候,南郡的孫權和劉曄也在召集手下眾將開會。

    江夏那邊倒是不用擔心,黃祖的水軍已經沒了,所以孫策基本上已經是立于了不敗之地。

    而孫權現在也不急著去江夏那邊和孫策匯合,圍攻黃祖。

    而是要先想辦法解決襄陽的援軍問題。

    所以孫權征求了劉曄徐庶以及眾將的意見之後,決定直接把大軍移動到南郡最北端,準備在那邊伏擊或者攔擊襄陽的援軍。

    只要把襄陽的援軍打敗,那麼江夏就會孤立無援了。

    襄陽有步軍水軍十萬多,具體多少不太清楚,但是現在劉表已經知道南郡這里有五萬兵馬在了,所以要派遣援軍就要超過這個數量,也就是必須動用襄陽守軍超過半數的力量才行。

    只要把這一波援軍消滅掉,那襄陽都沒有能力再派遣第二波援軍了。

    成功與否就在這一戰而已。

    所以孫權調了兩萬郡兵去往武陵郡,防備劉繇殺個回馬槍,然後把那邊的兩萬精銳山地步兵調回南郡。

    然後孫權帶著五千騎兵,兩萬多山地步兵,近四萬交州軍還有兩萬揚州的郡兵,共計八萬八千大軍,北上伏擊襄陽的援軍。

    在那邊,孫權親自帶人去偵察地形,也選中了三處伏兵之所。

    因為很大概率蒯越會跟著援軍而來,伏兵之計不一定能成。

    不過就算伏兵之計沒有成功也沒有關系,正面硬剛就是。

    孫權手下的士兵近九萬,除了交州那近四萬的士兵戰力不強之外,剩下大半的士兵可都是揚州訓練出來的,更是有五千精銳騎兵以及兩萬多山地步兵,而且還有那麼多大將在。

    軍略方面又有劉曄和徐庶在,其他黃忠,徐盛,呂蒙及其他將領和眾小將也都時不時的能提出一些有效建議,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除了水軍之外,孫權軍哪一方面都比荊州援軍強啊。

    敵軍那邊唯一需要關注的就只有蒯越,文聘,王威等幾個人而已。

    至于“常敗將軍”蔡瑁之流,不值一提。

    孫權大軍伏擊襄陽援軍的計劃挺好的,而且就算被蒯越識破也沒關系,正面對決依然可以取勝,但是最後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最終卻沒有踫面,更沒有打起來。

    襄陽援軍得以保存,也為日後攻打襄陽增加了難度。

    ps︰猜一猜,這個人,他是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第148章 襄陽援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第148章 襄陽援軍並對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