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第142章 會面,士燮的震驚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萌萌嗒 本章︰第142章 會面,士燮的震驚

    最後幾人商議,決定調集交趾附近的一萬五千大軍隨士燮北上臨賀。

    而兒子士徽則是陪同左右,因為他見過孫權,所以他必須要去。

    相信就算有詐,有一萬五千大軍在,也足以保護士燮安全撤離。

    劉繇現在手中的實力他們還是知道的。

    如果真是斬首之計,最多出動幾千人就頂天了。

    而且蒼梧郡西北那里也有不少交州的軍隊在,想必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經過數日的急行軍,士燮帶著大軍終于趕到了交州蒼梧與荊南零陵的交界處。

    為了保險起見,士徽主動提出先行去臨賀確認此事。

    而士徽考慮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于是士徽帶著幾個親信,喬裝打扮,準備北上混入臨賀縣。

    結果剛進去不久,就被抓了,然後被帶到了孫權的面前。

    在士燮還沒來的這幾天,馬忠和徐盛已經花費重金,在零陵這邊建立了初步的情報系統。

    這年代,只有給錢給糧,有的是人搶著幫你干活。

    而且他們家人都在本地,所以基本的忠誠度還是可以保證的。

    不過馬忠他們也不會全信,肯定會有其他的預防措施。

    而馬忠見過士徽,所以在士燮進入零陵邊界的時候,就被發覺了。

    孫權看著眼前的士徽也是有些無語,不由得感嘆這個年代的喬裝打扮真的不敢恭維。

    換個衣服,然後戴個草帽就算喬裝打扮了?

    連發型都不換?

    而且還隨身帶著一看就價值不菲的佩劍,這哪里像是普通百姓?

    不過相對于孫權的無語,士徽看到眼前之人確認就是孫權之後,士徽還是非常震驚的。

    孫權本人真的在這里,而且剛才進來的時候,發現了不少軍隊,那這背後的意義……

    前面在士燮府里的猜測都是真的嗎?

    孫權對于這個士徽也不感冒,簡單的敷衍了兩句,然後就讓他帶著自己的書信回去了。

    當天晚上,士燮帶領五百護衛就來到了臨賀。

    士燮帶著士徽來到孫權面前見禮。

    “拜見烏程侯……”

    因為決定投靠孫策,所以孫權也相當于半個主子,士燮父子二人顯得很是恭敬。

    “刺史大人客氣了,酒宴已經準備好了。咱們入席邊吃邊說可好?”

    “但憑侯爺吩咐……”

    這一頓酒席,士燮父子二人可是吃的心驚膽戰,震驚不已。

    孫權也沒有隱瞞,而是把現在自己的事情選擇了一部分告訴了士燮。

    除了東面的桂陽郡,荊南已經盡入孫權之手,而且孫權手中的實力居然如此之強。

    不過士燮震驚之余也是高興起來。

    東面的桂陽只有兩三千兵力,想攻佔的話什麼時候都可以。

    而孫權此時率領大軍來這里是什麼意思?

    士燮已經在心底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測,而且很可能事實就是這樣。

    果然,隨後孫權對他說的話,讓他徹底放下心來。

    孫權告訴他,三萬大軍就是來滅劉繇的。

    滅了劉繇之後,順勢北上,還可以途中順手把桂陽收入囊中,然後在江夏那里跟荊州決戰。<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只要這個計劃成功,那麼孫策下面的地盤就會多出荊州南部的五個郡,以及整個交州。

    地盤幾乎擴大了一倍。

    而且士燮覺得孫權並沒有說大話,要知道孫權來到此地,手中有三萬大軍不說,還有交州的數萬兵馬相助,更別說廬陵和建安那邊的三萬多大軍。

    雖然上次士徽去見孫策,孫策並沒有讓兩郡的兵馬進攻,而只是在邊境對峙。

    但是現在孫權來了,這三萬多兵馬還調不動嗎?

    也就是說,這一次是十多萬大軍圍攻劉繇,劉繇想不滅亡都不可能。

    而士徽對于自己主動投靠孫策,倒是也沒有什麼後悔的。

    就算沒有自己的交州之兵,孫權也能夠滅掉劉繇。

    而自己主動投靠,雖然分出去不少利益和權利,但是也比被劉繇打敗或者被後面的孫策打敗的好。

    孫權打下的荊南之後,肯定不會放著交州不管的,早晚都是要把交州攻佔的。

    自己主動投靠還能保留一部分利益,而且還有了一個大靠山。

    而士燮本人的野心並不大,他的最大的理想其實是治學。

    他來這里之前,其實已經有過決定,等到孫策派官員來之後,努力配合,然後找合適的機會,辭去交州刺史之位,然後開設書院。

    他深深的知道,他不可能一直霸佔著交州刺史的高位,早晚都會換人,所以自己主動請辭的話還可以多一分安全保障。

    但是現在看到孫權手下的實力,頓時覺得還是更主動一點為好。

    于是士燮就提出了請鎮南將軍另派刺史之事,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治學的心願。

    而孫權仔細思考之後,也是暫時不置可否,不過還是讓士燮回去與家人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孫權覺得,現在交州還是讓士燮先代為管理,如果後面士燮真的讓位也有好處,除了派親信之人來坐鎮交州,還可以讓士燮和王朗一起去辦學。

    文學院現在只有王朗和顧雍在撐場面。

    而顧雍還要在孫策手下處理政務。

    有士燮幫忙的話,相信他們都可以輕松一些。

    兩日之後,孫權率領一千騎兵,四千郡兵與兩萬山地步兵進入蒼梧郡交州軍的大營。

    從此刻起,包括交州軍四萬五千大軍在內的所有軍權,轉移到了孫權的手上。

    兩軍合到一起共計七萬之數,不算南邊高涼郡的三萬大軍,現在都已經比劉繇軍的總數都要高了,更別說廬陵和建安那邊還有三萬多郡兵。

    而劉繇手中現在滿打滿算,也才六萬出頭的兵力,對上孫權的十多萬大軍,真的沒有任何勝算。

    孫權把大軍整合了一下,第二天出發,目標蒼梧郡剩下的地盤。

    然後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合圍劉繇。

    七萬大軍所到之處,各縣望風而降,實在是兵力太多了,打不過啊。

    劉繇在這邊的領軍將領是樊能和于糜,他們看到交州軍的旗號之後,居然發現帥旗變成了孫字旗,頓時就想到,這是士燮請了孫策出兵相助了嗎?

    最後幾人商議,決定調集交趾附近的一萬五千大軍隨士燮北上臨賀。

    而兒子士徽則是陪同左右,因為他見過孫權,所以他必須要去。

    相信就算有詐,有一萬五千大軍在,也足以保護士燮安全撤離。

    劉繇現在手中的實力他們還是知道的。

    如果真是斬首之計,最多出動幾千人就頂天了。

    而且蒼梧郡西北那里也有不少交州的軍隊在,想必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經過數日的急行軍,士燮帶著大軍終于趕到了交州蒼梧與荊南零陵的交界處。

    為了保險起見,士徽主動提出先行去臨賀確認此事。

    而士徽考慮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于是士徽帶著幾個親信,喬裝打扮,準備北上混入臨賀縣。

    結果剛進去不久,就被抓了,然後被帶到了孫權的面前。

    在士燮還沒來的這幾天,馬忠和徐盛已經花費重金,在零陵這邊建立了初步的情報系統。

    這年代,只有給錢給糧,有的是人搶著幫你干活。

    而且他們家人都在本地,所以基本的忠誠度還是可以保證的。

    不過馬忠他們也不會全信,肯定會有其他的預防措施。

    而馬忠見過士徽,所以在士燮進入零陵邊界的時候,就被發覺了。

    孫權看著眼前的士徽也是有些無語,不由得感嘆這個年代的喬裝打扮真的不敢恭維。

    換個衣服,然後戴個草帽就算喬裝打扮了?

    連發型都不換?

    而且還隨身帶著一看就價值不菲的佩劍,這哪里像是普通百姓?

    不過相對于孫權的無語,士徽看到眼前之人確認就是孫權之後,士徽還是非常震驚的。

    孫權本人真的在這里,而且剛才進來的時候,發現了不少軍隊,那這背後的意義……

    前面在士燮府里的猜測都是真的嗎?

    孫權對于這個士徽也不感冒,簡單的敷衍了兩句,然後就讓他帶著自己的書信回去了。

    當天晚上,士燮帶領五百護衛就來到了臨賀。

    士燮帶著士徽來到孫權面前見禮。

    “拜見烏程侯……”

    因為決定投靠孫策,所以孫權也相當于半個主子,士燮父子二人顯得很是恭敬。

    “刺史大人客氣了,酒宴已經準備好了。咱們入席邊吃邊說可好?”

    “但憑侯爺吩咐……”

    這一頓酒席,士燮父子二人可是吃的心驚膽戰,震驚不已。

    孫權也沒有隱瞞,而是把現在自己的事情選擇了一部分告訴了士燮。

    除了東面的桂陽郡,荊南已經盡入孫權之手,而且孫權手中的實力居然如此之強。

    不過士燮震驚之余也是高興起來。

    東面的桂陽只有兩三千兵力,想攻佔的話什麼時候都可以。

    而孫權此時率領大軍來這里是什麼意思?

    士燮已經在心底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測,而且很可能事實就是這樣。

    果然,隨後孫權對他說的話,讓他徹底放下心來。

    孫權告訴他,三萬大軍就是來滅劉繇的。

    滅了劉繇之後,順勢北上,還可以途中順手把桂陽收入囊中,然後在江夏那里跟荊州決戰。<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只要這個計劃成功,那麼孫策下面的地盤就會多出荊州南部的五個郡,以及整個交州。

    地盤幾乎擴大了一倍。

    而且士燮覺得孫權並沒有說大話,要知道孫權來到此地,手中有三萬大軍不說,還有交州的數萬兵馬相助,更別說廬陵和建安那邊的三萬多大軍。

    雖然上次士徽去見孫策,孫策並沒有讓兩郡的兵馬進攻,而只是在邊境對峙。

    但是現在孫權來了,這三萬多兵馬還調不動嗎?

    也就是說,這一次是十多萬大軍圍攻劉繇,劉繇想不滅亡都不可能。

    而士徽對于自己主動投靠孫策,倒是也沒有什麼後悔的。

    就算沒有自己的交州之兵,孫權也能夠滅掉劉繇。

    而自己主動投靠,雖然分出去不少利益和權利,但是也比被劉繇打敗或者被後面的孫策打敗的好。

    孫權打下的荊南之後,肯定不會放著交州不管的,早晚都是要把交州攻佔的。

    自己主動投靠還能保留一部分利益,而且還有了一個大靠山。

    而士燮本人的野心並不大,他的最大的理想其實是治學。

    他來這里之前,其實已經有過決定,等到孫策派官員來之後,努力配合,然後找合適的機會,辭去交州刺史之位,然後開設書院。

    他深深的知道,他不可能一直霸佔著交州刺史的高位,早晚都會換人,所以自己主動請辭的話還可以多一分安全保障。

    但是現在看到孫權手下的實力,頓時覺得還是更主動一點為好。

    于是士燮就提出了請鎮南將軍另派刺史之事,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治學的心願。

    而孫權仔細思考之後,也是暫時不置可否,不過還是讓士燮回去與家人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孫權覺得,現在交州還是讓士燮先代為管理,如果後面士燮真的讓位也有好處,除了派親信之人來坐鎮交州,還可以讓士燮和王朗一起去辦學。

    文學院現在只有王朗和顧雍在撐場面。

    而顧雍還要在孫策手下處理政務。

    有士燮幫忙的話,相信他們都可以輕松一些。

    兩日之後,孫權率領一千騎兵,四千郡兵與兩萬山地步兵進入蒼梧郡交州軍的大營。

    從此刻起,包括交州軍四萬五千大軍在內的所有軍權,轉移到了孫權的手上。

    兩軍合到一起共計七萬之數,不算南邊高涼郡的三萬大軍,現在都已經比劉繇軍的總數都要高了,更別說廬陵和建安那邊還有三萬多郡兵。

    而劉繇手中現在滿打滿算,也才六萬出頭的兵力,對上孫權的十多萬大軍,真的沒有任何勝算。

    孫權把大軍整合了一下,第二天出發,目標蒼梧郡剩下的地盤。

    然後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合圍劉繇。

    七萬大軍所到之處,各縣望風而降,實在是兵力太多了,打不過啊。

    劉繇在這邊的領軍將領是樊能和于糜,他們看到交州軍的旗號之後,居然發現帥旗變成了孫字旗,頓時就想到,這是士燮請了孫策出兵相助了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第142章 會面,士燮的震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第142章 會面,士燮的震驚並對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