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門輔臣

第五十三章 壓鎮詛咒?拜訪開濟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寒梅驚雪 本章︰第五十三章 壓鎮詛咒?拜訪開濟

    <b></b>                  現在就有了十四樓?

    顧正臣還以為要等到洪武後期,不成想此時已然建成。

    按照胡大山的說法,這十四樓在開國不久就營造了,目的是

    賺錢……

    需要說明清楚的是,老朱開的十四樓和棒子的基地村完全不一樣,老朱是因為天下初定,手中握著一大批俘虜、罪囚,其中不乏婦人女子,如元朝樂人,不投降的元朝官員、將士妻女,因官員犯罪充入教坊司的妻女,此外還有一無所有、流離失所的丐戶女子。

    對于教坊司、十四樓等娛樂場所,老朱下了規矩,文武官員、舍人、生員可以在宴請時召了樂妓助興,但不能出入十四樓。

    粗暴點來理解,估計就是你可以點外賣,不能去店里。

    當然,官員需要記住了,她們都是純潔的,賣藝不賣身,如果你覺得不花錢就不算賣,那丟的可不是她們的臉,而是自己的腦袋。

    友情提醒,官員也不可與她們坐在一起,輕則挨打,重則發配。

    當然,這是洪武初期的規定。

    偷偷摸摸的沒被發現,也沒人會揍你。

    顧正臣、梁家俊已經算是官身了,這個時候可不敢去輕煙樓里。

    “你不是來過京師,緣何連十四樓都不知曉?”

    梁家俊有些疑惑。

    顧正臣呵呵地苦笑,來過京師不假,但那個顧正臣是來趕考的,不是來旅游逛街的,路上全都問候朱熹大人去了,哪里有心思問京師的事,何況那一日進入金陵城是在後半夜,醒來都入城了,城外的事怎麼可能知道。

    凍得跟個孫子一樣站在考場外,結果老朱停罷科舉,更沒了游玩興致,失魂落魄地回家,除了貢院和附近的客棧,顧正臣對京師可謂是一無所知。

    來都來了,自然要住到城內。

    一行人,重新租了小船,經軍士盤查詢問,進入水門。

    陰冷的氣息撲面而來。

    顧正臣抬起頭,看著水門上面的鐵柵門,粗大的鎖鏈盤在高處。行不多遠,頭頂的城牆上設有千斤閘。

    這些設計,皆是為了戰時安全。

    通過水門,陽光明媚,撲出熱鬧的氣息。

    沿秦淮河兩岸皆有民居,街道之上更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個繁華。

    胡大山介紹著“這一片區域是城中百姓、商戶最集中之地。紅紙廊、羊市橋、珠寶廊、打鐵巷都在這里。日後想購置貨物,可以來此處。”

    “胡兄的徽墨店鋪設在何處?”

    顧正臣詢問。

    胡大山呵呵笑了笑,指了指北面“國子學南面,名為古月墨閣,日後但有所需,可來店里尋我。”

    顧正臣爽快地答應。

    熱鬧帶來的歡喜,掃去了沿途以來的壓抑。

    自滕縣南下,經停多地,觀覽諸城,唯有這金陵稱得上繁華。

    且不論其他因素,就這摩肩擦踵的人氣,秦淮河上不斷行進的舟船,連綿遠處望不盡的人流,就說明此時的金陵城已從戰亂的破敗中恢復過來。

    畢竟是老朱的老地盤,又是大明中心所在,恢復快點很正常。

    自武定橋上岸,行不多遠,就是一排客棧,客棧向東三百步,就是貢院。

    顧正臣隨手找了一家寶源客棧,比去年來京師趕考時便宜多了,當時一日二百六十文,概不還價,如今卻只需一百三十文。

    看來特殊時期宰客的習慣由來已久,傳承不斷。

    胡大山見兩人疲憊,邀請兩人改日店鋪相會就離開了。

    客棧三樓,雅間。

    顧正臣推開窗,十幾步外就是秦淮河,街上的行人、河上的船,盡收眼底。

    在這里住下的成本不低,勝在舒坦,方便。

    梁家俊敲門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份拜帖“正臣,家父在京有幾個故交,其中一位是國子助教,明日可願與我一起拜訪?”

    “是否合適?”

    顧正臣有猶豫。

    梁家俊自信地說“合適,父親將你作忘年交,你與他也定能談得來。事就這麼定了,我先去寫拜帖。”

    顧正臣無奈地笑了笑,也來不及問下國子助教姓名。

    “我們出去走走。”

    顧正臣並不疲累。

    知會了下梁五斤,顧正臣帶顧誠、孫十八走出了客棧,混入喧囂之中。

    一個個人擦肩而過,彼此不相識,卻都有著自己行進的方向與目的。

    顧正臣站在淮清橋上,看向不遠處,有茶樓,也有酒樓,各色招子隨風擺動,不斷有人出入。

    “去酒樓吧,慶賀我們來到金陵。”

    顧正臣說完,顧誠、孫十八臉上頓時浮現出笑意。

    福香樓。

    布置談不上精巧,勝在寬敞干淨。

    來人多是市井百姓,有人沽酒而去,有人踩在長凳上吆喝著酒令,圖的是個熱鬧。

    顧正臣走入其中,年輕的伙計將手腕處的長巾甩至肩膀,一臉笑意地迎上前,招呼著入座。

    點了些許菜,兩壺酒。

    滿杯。

    顧正臣舉杯,看著跟了自己一路,付出良多的顧誠、孫十八,想說兩句感激的話,可身份不同,只好說“有些話,都在酒里了。”

    一飲而盡。

    顧誠、孫十八明白,對視了一眼,敬給顧正臣。

    熱鬧的酒館,總充斥著各種消息。

    鹽徒禍亂淮安府的事已在京師傳開,當听聞皇帝動怒,下旨嚴查嚴懲鹽徒時,顧正臣低下頭,只安靜地看著酒杯,思慮著潛在的問題與可能。

    這次動作應該沒留下什麼把柄,紙張尋常,追查不到。字是孫十八歪曲描出來的,不可能作為線索。更香哪里都有賣,也無標記。

    火藥來源不可查,畢竟火藥成分並非開自一家,一城,一地。

    既然孫十八在行動時沒有暴露,那這件事就不會再有什麼破綻。

    趙雅兒,你可以安息了。

    會有惡人付出代價,那一條河道,將會因你變得安全。

    坊間的消息很雜,也很有趣。

    什麼一個軍士的妻子一產三男,老朱听聞之後,賞賜了十二貫錢。

    天上有流星墜落,不知道誰掛了。

    盱眙出現了一睫兩個麥穗,這就是祥瑞之物,剛剛說這是老天賞臉,降下了豐收的征兆,結果北方多地遭遇了蝗災。

    就在顧正臣听得有些無精打采時,突然耳後傳來聲音。

    “听說誠意伯回來了。”

    “他不是在老家養病,緣何來到金陵?”

    “不清楚,有人看到他回府邸了,也不知犯了什麼錯,被奪了俸祿。”

    “我猜想,或許與中都有關。”

    “此話怎講?”

    “……”

    “什麼,壓鎮?”

    “噓,慎言!”

    “匠人不會如此大膽吧?這可是詛咒之術,可是要掉腦袋的。”

    “勞役過重,督工太急,死了多少人都無法算了,還要死多少人,更是不知。看不到明天的人,誰還顧得上其他。”

    “若如此解釋倒也說得通,誠意伯畢竟精通奇門堪輿之術,若是能解,說不得少死些人。”

    談論漸消。

    顧正臣微微皺眉,自言自語“劉伯溫來金陵了?”

    這個時間點回來,有些要命。

    想來是著名的談洋王氣招來的吧。

    只是,劉伯溫,你不應該來啊,來了也不應該一直住在這里。

    如今胡惟庸早已磨刀霍霍,老朱的態度也不甚明了,留在金陵看似是一步高招,告訴老朱你沒任何其他心思,王氣一說是無稽之談,但你人在金陵,就等于躺在了粘板上,他們順手的時候,很可能切一刀,離遠一點,至少他們需要多費點力氣,因為不順手,可能不至于要你性命。

    離開酒樓時,顧誠又給梁家俊、梁五斤打包了些酒菜回去。

    夜里。

    顧正臣站在窗邊,感受著八月的夜涼如水。

    秦淮河上,多了些船,靜靜的來,又靜靜的進入狹窄的水道。

    原本籠在夜色中的庭院,有了燈火。

    此時,皇宮里的老朱有沒有休息,他在想些什麼?

    如今朝堂上,官員頻頻更換,透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急躁,給人一種無法琢磨的不安。

    這不像是老朱的風格,他應該知曉官員穩定對朝局的重要性。但這確實是他下的旨意,是他在調整六部堂官,胡惟庸沒這個權限。

    這到底是在下一盤巨大的棋局,還是疑心病下的決策?

    顧正臣猜不透。

    翌日。

    梁家俊、顧正臣離開客棧,梁五斤帶了些手禮,前往中城的魚市街,前往拜訪梁恆的故交。

    雨市街距離國子學尚有兩條街,房租相對而言便宜些,不少京官租住在魚市街附近,從這里向東,不出半個時辰便可以抵達皇城。

    住在這里,對于參加早朝、晚朝的官員而言,總會比住在城外好許多。

    “梁兄,這都要到門前了,總該說說拜訪的是哪位吧?”

    顧正臣整理了下衣襟。

    梁家俊看向不遠處的小宅院,正色道“我們要拜會之人,姓開名濟,字來學。”

    “開,開濟?”

    顧正臣臉色一變,心頭驚駭不已。

    梁家俊咳了一聲“不可直呼其名!開叔曾是察罕帖木兒掌書記,在察罕帖木兒攻下山東大部時,與父親結識。後來新朝開國,開叔被授予河南府訓導,與父親不曾斷了書信。他成為國子助教,是今年五月的事。說來也巧,能與之共事。”

    顧正臣吞咽了下口水,腳有些沉重。開濟啊,這個家伙有點危險……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寒門輔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寒門輔臣第五十三章 壓鎮詛咒?拜訪開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寒門輔臣第五十三章 壓鎮詛咒?拜訪開濟並對大明︰寒門輔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