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開局一塊地

408 秦國的戰略藍圖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衣見 本章︰408 秦國的戰略藍圖

    論巴蜀之地對秦國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過分!

    經過十幾年艱苦的開發之後,如今這里已經是秦國的大糧倉。

    縱觀秦國一統天下的歷史,‘攻滅巴蜀’可謂是最重要的一步。

    拿下巴蜀地區之後,秦國基本不再為缺糧困擾,奠定了堅實的國力基礎。

    從這一點來看,足以說明十余年前秦惠文王嬴駟和司馬錯的深謀遠慮——

    回溯十年之前,也就是公元前316年。

    這一年在秦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兒,一是巴國和蜀國鬧別扭,打出了狗腦子,都不約而同地找秦國幫忙;二是韓國舉兵西進,要和秦國踫一踫。

    當時的秦國雖然已經國力大增,但畢竟對‘兩線作戰’還很抵觸——到底去南邊打巴蜀,還是狠揍東邊的韓國?

    秦惠文王決定開個小會,這就有了歷史上精彩的一幕——司馬錯和張儀的辯論。

    張儀的觀點很明確——秦國要圖王圖霸,這是大業。大業當然要往中原謀劃,咋還能往蠻荒之地用兵呢?

    不妨集結重兵,狠揍韓國。

    一來可以將秦國的勢力東擴,二來還可以大大震懾韓國邊上的周王室,到時候‘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業也’。

    而巴蜀地區地處偏遠,民眾不听教化,十分凶蠻。攻打巴蜀不但危險很大,而且就算打下來了,也未必能撈到多少好處。

    況且話說回來——秦國幾代人苦苦努力,為的就是大舉東出,問鼎中原。

    咋還能埋頭往蠻荒地區發展?豈不是與秦人的大業、先王的企盼背道而馳?

    而司馬錯則提出了另一條思路——

    應當進攻巴蜀!

    第一,‘今攻韓,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大概意思是要考慮政治輿論的影響。

    向東攻伐,公然挑戰周天子權威,很有可能激起眾怒。

    而巴蜀蠻子嘛……滅了他們當然不會受到列國的輿論譴責。

    第二是經濟利益——‘取其財足以富國繕兵,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

    成都平原的水文狀況很好,氣候又適宜耕種。現在的巴蜀顯得窮酸模樣,那是因為那幫傻缺蠻子不會耕種。要是咱們秦人打過去,稍作開發,修修水渠啥的……便能讓那個窮山惡水的蠻荒之地搖身一變,成為秦國的糧倉。

    第三則是軍事上的謀劃,這一點《史記》上沒寫,電視劇也沒拍,但是好在《華陽國志》上有記載——司馬錯說‘水通于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舶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

    在此之前,秦國與楚國交戰,唯一的出兵地點就是從武關出兵,經過丹陽山地,從而進攻楚國。

    而佔據了巴蜀,就相當于佔據了長江上游。

    從此秦國有了一條新的進攻楚國的路線,而且相比‘武關-丹陽’那條老路子,要好走很多!

    秦人佔據長江上游,輕輕松松就破掉了楚國的大江天險,以後打楚國可就方便多了。

    ‘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總而言之,攻打巴蜀這件事,無論是國際輿論上,還是經濟利益上,還是軍事層面上……付出都不算大。

    但收獲,卻可以極其豐厚。

    從後世的真實歷史上來看,後人不得不為司馬錯的高瞻遠矚拍案叫絕——在秦國攻滅巴蜀的幾十年後,秦將白起從楚地出兵,順流而下,水淹鄧鄢,大破楚軍……一舉攻破了楚國的都城,斬首無數,逼得楚國遷都向東,狼狽不堪。

    在那之後,楚國實力大損,再也無力與秦國正面交鋒,可謂回天乏力了。

    這場白起攻楚的‘鄢郢之戰’,簡直就是司馬錯幾十年前口述藍圖一模一樣的翻版!

    秦國為了征服巴蜀,用了不少心血——所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攻略巴蜀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真實歷史上,司馬錯曾三次平定蜀地叛亂,前前後後用了31年的時間,這才算徹底拿下了巴蜀。

    又數年之後,秦國兩路進兵,一番‘鄢郢之戰’,把楚國打得滿頭是血,被徹底打成了煞筆。

    ……

    回顧這段歷史——秦國的幾代君王、幾代名臣名將,按照同一個戰略藍圖,窮盡畢生的心血,終于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勝局。

    反觀楚國在真實歷史上,這段時間都干了些啥呢?

    楚懷王這個二百五,倒也知道秦國的威脅——于是曾與齊國結盟,遏制秦國東出的步伐,倒也奪回了一部分秦國在函谷關外的土地。

    秦國感覺壓力不小,于是派張儀出使楚國……

    後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楚懷王與齊國斷交,甚至派使者前往臨淄辱罵齊王,以示斷交決心。結果……

    六百里變六里,楚懷王被張儀忽悠瘸了……又怒而興兵,兩戰兩敗,熊午良的爹就是這麼沒了。

    再往後(真實歷史上),齊國孟嘗君牽頭,拉上楚魏韓一起干秦國……結果楚國又反復無常,暗地里和秦國搞聯姻……

    眾所周知,叛徒總比敵人更可恨……于是齊魏韓調轉矛頭狠揍楚國,又把楚國打得暈頭轉向、割地求和。

    再往後,楚懷王沒了,兒子羋橫(楚頃襄王)即位,又咬牙切齒要‘為父報仇’,于是又要聯合各國合縱攻秦……結果合縱沒張羅成,倒給了秦國發兵的口實——上述那場鄢郢之戰就是這麼打起來的。

    嘖嘖嘖。

    看看人家秦國,兩代人認準同一個戰略目標,為了經略巴蜀傾注了幾十年心血。無數人力、軍力、財力填進去,最終收獲巨大。

    楚國呢?

    則根本就沒有一個貫徹到底的戰略目標!

    為了六百里地,為了蠅頭小利,為了給先王報仇——國家立場變來變去,所有的動作都是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一拍腦門……

    這麼一看,秦國在真實歷史上的勝利,還真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

    總而言之一句話,巴蜀地區對秦國來說意義重大——不但是經濟上的糧倉,也是對楚戰略上的支柱、乃至是未來戰爭的關鍵發起點。

    如今巴蜀地區竟然鬧得沸反盈天?

    秦人當然蚌埠住了!

    要鎮壓!而且要盡快鎮壓!

    巴蜀之地,絕不容有失!

    要是巴蜀不安穩,以後還怎麼借助巴蜀之地的跳板打楚國?怎麼整死那個該死的熊午良?

    去歲冬天,咸陽城下一戰,秦國丟了個大臉。

    此仇,不可不報!

    楚國,必然要打!熊午良,必然要死!

    耶穌也留不住他!我說的!

    ……

    (衣見︰啊?咋這麼多3,都是變態吧!我嘴唇子不得禿嚕皮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戰國︰開局一塊地》,方便以後閱讀戰國︰開局一塊地408 秦國的戰略藍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戰國︰開局一塊地408 秦國的戰略藍圖並對戰國︰開局一塊地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